特别推荐更多
【陈素芬】中国、女性主义与儒家遗产

中国女性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考虑结婚和生育孩子时往往有些犹豫不决,对此,我们很容易将其归咎于儒家的性别歧视。但是,陈素芬教授写到,这是一个错误,我们需要将儒家哲学与当时带有压迫性的父权制规范区分开来。儒家的仁爱和修身价值观能够丰富当今的女性主义,支持人人都获得平等的机会。

思想学术更多
【高瑞杰】酒以藏礼:酒的天人属性与宗周礼乐文明

如何感通神明是上古礼乐文明的重要课题。三代礼乐文明从尚气、尚声至于尚臭,最终确立灌酒于地,而后酒香升腾于上,求诸阴阳于上下左右以歆神、降神的宗周酒礼文明。酒鬯之设一方面以歆神降神为职志,成为沟通人神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又以合欢宴乐为归依,成为敦亲睦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天道与人道、神圣性与世俗性通过酒鬯之···

评论观察更多
【陈素芬】中国、女性主义与儒家遗产

中国女性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考虑结婚和生育孩子时往往有些犹豫不决,对此,我们很容易将其归咎于儒家的性别歧视。但是,陈素芬教授写到,这是一个错误,我们需要将儒家哲学与当时带有压迫性的父权制规范区分开来。儒家的仁爱和修身价值观能够丰富当今的女性主义,支持人人都获得平等的机会。

会议讲座更多
石洞书院参加中国文化书院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介绍七年探索的经验(2024.11.24)

2024年11月24日,书院复兴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政府机关、知名学府、新老书院等近百名嘉宾齐聚一堂,为中华书院复兴使命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石洞书院院长、浙江西安交通研究院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受邀参加,并在第一分会场做报告《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

新书快递更多
张浩 著《儒家伦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出版

笔者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中心,以华社、华商、文士、华校、政府等为考察对象,利用常见的文献和稀见的华文碑铭、口述访谈、纪念特刊等资料,以较合理的论说架构,系统而又全面地研究了明末以来近四百年时间里儒家伦理在新马弘传的方方面面。

儒教建设更多
【周景崇 王婧】浅析甬上证人书院建筑装饰艺术

甬上证人书院中的建筑装饰紧紧地与民俗文化结合,主要以雕刻形式表现出来。这些传统建筑雕刻装饰的纹样题材,大都借用隐喻、比拟、谐音的手段表现出来,反映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期盼和追求,如福禄寿吉祥文字、吉祥纹样、或寓意深远的动植雕刻。

独家专访更多
【陈明】八十年代多重要李泽厚就多重要,跟余英时有差异

八十年代多重要李泽厚就多重要。现在的模样,很难说是李的思想逻辑之展开、那种现代性的展开。二者之间的紧张为许多的刷屏提供了动力,但只有对这种紧张进行理解诠释,才可以把他的著作从个人记忆与情感内重新嵌入思想史,在这样的坐标里进行评价讨论。这应该才是对一个思想家最好的纪念和尊重。

【独家】专访林安梧:“圣诞节”应该叫“耶诞节”,儒教是觉性的宗教

西方的重点在“神”不在“圣”,必须回归常态;耶诞节过度的浓郁,其实是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在整个中国的话语权更胜;儒教是觉性的宗教,基督教是信靠的宗教;应该把“天地君亲师”牌位立起来,塑造神圣教化空间;文化认同危机最主要是来自于话语权的不平衡,要通过彼此交谈对话来解决;必须对现代性给出一个新的反思,防止以“全球···

【独家】专访曾亦:国家已开始弘扬孝道,亲亲相隐是时候进入刑律了

摘要:“亲亲相隐”是具有普世性的观念和制度;文革中检举揭发亲人的做法,是不道德行为;“大义灭亲”有前提条件,不能简单地违背“亲亲”原则;保守主义在全球复兴,家庭伦理开始回归;制度上的复兴包括各个方面,法律制度的复古更化非常重要。

独家首发更多
【2023(癸卯)新年献词】远离颠倒梦想,弦歌不绝

儒家讲自强不息,还言当仁不让、勇者无敌,其实说的都是这些道理。但现代人常常误解其中深意,不知所谓强者、勇者并非从事功角度而论,而是在伦理意义上倡导“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也即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都不能忘了本分,都要做一个坚守底线的强者、勇者。

【儒家网社评】丰县“八孩铁链女”拷问政府治理能力

我们关注「八孩铁链女」这一事件,主要是关注对这一犯罪现象的治理,希望推动制度层面上的反省调整,并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的改进完善。

【2022(壬寅)新年献词】重温孔子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此时此刻,重温孔子的精神,或许将增益我们的智慧,能够借以点亮文明的灯火,驱除世界上的狭隘、自私、野蛮与残暴,照亮民族前行之路。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家文化更多
【陈延斌】传统家文化的伦理价值意蕴

传统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演进的家庭文化样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质,是我们民族道德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新时代家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原道辑刊更多
【陈彦军】儒教之辩与民间信仰活化:以萧太傅信仰···

陈明则从建设的视角提出,以理代天的理学的兴起反而造成儒教“无根偏枯”,因此需要从公民宗教视角重新理解儒教。笔者的闽台萧太傅信仰研究部分印证了陈明的观点,进而表明民间信仰是中华民族在复杂历史变···

海外儒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