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在此举办这么一场非常小型的学术讨论会,一则是因为谢遐龄老师近年关于国家宗教有诸多突破性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儒教,当然也包括道教和佛教,都有着非常大的启发性;再则是因为今年是谢老师八十寿辰,所以,我们年初的这次会议就有着暖场或热身的性质。
他提出“人文宗教”概括以儒教为代表的中国宗教,以“入世—大群—一元论”与“出世—个人—二元论”作为区别中西宗教概念的坐标;继而,他又从中国人文精神中抽绎出“人心一元论”,以此作为阐释儒家人文宗教信仰意涵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钱穆通过批判西方宗教与现代化弊端,论证儒教的优越性与现代价值。
张著《儒家传统与共和时刻》揭示了儒家政学传统在共和时刻并不是以非主流或“游魂”方式入场,而仍然深刻嵌入在近代中国政学结构之中。以共和儒学径路深入辩证把握中国构建的深层逻辑,可启发我们深远的历史文化认同与丰富的制度想象。
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筑牢青年修身根基与文化自信,6月27日下午1:30,学院第14期尚信大讲堂在弘商楼702会议室举行。
2025年6月,重庆南山夫子祠薪火相传,儒者齐聚,西南和东南地区的数十家国学机构齐聚重庆南山,共同参与由李里先生儒门所辖的重庆南山传薪书院暨南山夫子祠主办的“南山大讲堂暨当代儒者主题研讨交流”活动,共绘儒学复兴新篇章。
陆象山的心学上承孟子,下启阳明,是儒家心学传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氏祠,现存有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以及汉画像石群。今天(6月29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武氏祠,探寻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作为传统学问文字学属于小学,与之相对的大学则是关于天道、天德、天心和经邦济世的“玄学”,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神学、哲学、政治学。汉代董仲舒与汉武帝合作确立了五经的社会地位,训诂学就是服务于经学的。李学勤先生说“国学的核心是经学。”这是对经学对于中华文明之意义的认定与肯定。裘锡圭先生则在参加“古典与文明”的会议时···
八十年代多重要李泽厚就多重要。现在的模样,很难说是李的思想逻辑之展开、那种现代性的展开。二者之间的紧张为许多的刷屏提供了动力,但只有对这种紧张进行理解诠释,才可以把他的著作从个人记忆与情感内重新嵌入思想史,在这样的坐标里进行评价讨论。这应该才是对一个思想家最好的纪念和尊重。
西方的重点在“神”不在“圣”,必须回归常态;耶诞节过度的浓郁,其实是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在整个中国的话语权更胜;儒教是觉性的宗教,基督教是信靠的宗教;应该把“天地君亲师”牌位立起来,塑造神圣教化空间;文化认同危机最主要是来自于话语权的不平衡,要通过彼此交谈对话来解决;必须对现代性给出一个新的反思,防止以“全球···
张祥龙先生继承和发展了贺麟先生“不能被动地受西化影响沦为异族文化的奴隶,应转‘西化’为‘化西’”的思想方法,实现了对西方现象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儒家现象学的开创性研究,为理解与阐释中华古学提供了更为合理有效的视域和方法。
祈愿空山先生归天在上,圣贤相伴,祖宗接引,在帝左右!空山先生是真正的笃信君子,值此文明乱象叠出之际,先生卫道,尽显儒门刚健,又续文明生机!学儒不卫道,非学亦非儒!空山先生乃真儒!
吴小东先生的离世,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他将自己“献祭”给了更广阔的“天地孔庙”——在精神的维度里,他早已与孔孟、圣贤并列,成为文化共同体的永恒坐标。我们这些生者,同样不必等待外界的“配享”认可。作为文化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我们本就与圣贤同在平行时空:当我们在生活中践行仁义、在思想中接续道统,便是在天地间为自己立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在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中,家训、家书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家族传承的重要法宝,中外家训、家书各有千秋。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文献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众家训之首”。
文化视域里的哲学之思——从Metaphysics与形而上学说起
陈明则从建设的视角提出,以理代天的理学的兴起反而造成儒教“无根偏枯”,因此需要从公民宗教视角重新理解儒教。笔者的闽台萧太傅信仰研究部分印证了陈明的观点,进而表明民间信仰是中华民族在复杂历史变···
“山川之宝,惟德乃兴。”德兴不但拥有丰富的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而且还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遗产。
任何学术作品都不太可能灵机一动就写成,每位学者的学术写作都是从最初的聚焦点逐步向新领域拓展的过程。我自己大部分的学术工作主要集中在儒学领域,最近出版的《儒家政治哲学大纲》(入选2025年3月光···
日本的中国思想史专家加地伸行生于1936年,1960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
张栻出生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远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父亲张浚,南宋中兴名相、抗金派政治领袖右相、民族英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张浚曾在钦宗、高宗、孝宗三···
2025年4月4日清晨,曲阜孔林松柏凝翠,庄严肃穆,乙巳年清明至圣林孔子后裔祭祖大典在此隆重举行。600多名海内外孔子后裔代表齐聚孔林,慎终追远,缅怀先祖功德,传承诗礼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