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乐清有一座著名的书院已延绵八百多年...
作者:王志成
来源:《温州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腊月十七日辛丑
耶稣2017年1月14日
乐清王十朋故里的梅溪草堂
南宋大贤王十朋,今乐清淡溪镇梅溪村人,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所建的梅溪书院是乐清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
生徒百余
开创乐清学风与文风
晋唐北宋,乐清学风未曾大开,海角一隅,风流难继,本土文人寥若晨星。北宋崇宁十七年(1121),乐清才出了第一个进士郑邦彦。王十朋《大井记》记载:“绍兴癸亥,予辟家塾于井之南。”文中“绍兴”是宋高宗年号;“癸亥”即公元1143年。“家塾”指王十朋32岁时,因父丧,在家守制,在今梅溪村辟学馆。
王十朋自号梅溪,“家塾”取名“梅溪书馆”,远近学子慕名而来十人。第二年,生徒万庠考中乡选,徐大亨考中国学选,吴翼考中同文馆选,取得参加省试的资格,生徒猛增至四十人。王十朋《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记载:“绍兴甲子予辟馆梅溪,朋友以予年居其先,妄以师席见推,执卷而从者四十人。”文中“绍兴甲子”是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应为王十朋误记。梅溪书院的生徒与王十朋年龄相差不远,故王十朋以“朋友”相称。王十朋《梅溪题名赋》记载:“予癸亥秋辟馆聚徒,游从者十人,至庚午岁通数之,凡一百二十二人。”文中“癸亥”与《大井记》所记相同,“庚午”即绍兴二十年(1150)。同一本书中出现王十朋创建左原梅溪书院的时间互相抵牾之处,笔者与乡土人文研究的人士多次讨论,一致认为,王十朋创建左原梅溪书院的时间当以绍兴十三年(1143)秋为准。至绍兴二十年(1150),梅溪书院受业122人,实际超过此数,称120人系取其整数。
明朝正统刊本《梅溪王先生文集》、清朝雍正六年唐传鉎重刊本《梅溪集》载王十朋《和李花》一诗,小序均有“梅溪书院”四字。王十朋《哭孟丙》一诗,有“书院游从近百人”记载,文中“书院”也指梅溪书院。王十朋称“梅溪书院”“梅溪书馆”或“梅溪学馆”,不像我们今日严格。许宗斌《听蛙说古》记载,梅溪书院的“生徒来自四面八方,基本都是成年人,有的年龄比王十朋也小不了多少。这些学生都学有根底,能吟诗作赋。他们因仰慕王十朋的道德学问而纷纷聚集在他的周围,以师事之。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王十朋的梅溪学馆的水准都很高,宜其又称书院”。
2014年年末,笔者会同乐清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淡溪镇四都社区和王十朋纪念馆负责人实地考察,根据《梅溪集》相关记载,确定了梅溪书院故址在孝感井之南、洗砚池西南、龙王庙西首与今左原王氏宗祠之间。
王十朋在梅溪书院除讲授《春秋》《论语》等六经之外,每月有文章会评。王十朋求学、讲学主张读书人要把立志放在首位,要从小就立下厚德载道的终身大志,人若无志,一辈子随波逐流,他自己一生身体力行。王十朋重视道德的构建和人格的砥砺,跟学生相处如友人,师生道义相交,真诚相待。梅溪书院设有梅溪诗社,师生唱和,学风盛,学法活,名声远播,桃李争芳。梅溪书院内建有八斋(含会趣堂和小成室)。梅溪书院断断续续办了14年,生员除本州县外,还有从台州、安徽、山东等地慕名而来的学子,开创了乐清勤奋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
王十朋重视道德的构建和人格的砥砺,跟学生相处如友人,师生道义相交,真诚相待。梅溪书院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有的中举人,有的中进士,远近闻名。王十朋学生万庚,字先之,万桥人,王十朋表弟,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学生宋晋之,原名宋孝先,字舜卿、正卿,号樟坡居士,乐成宋湖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任临海、光化、奉化知县和信州通判,著《樟坡集》等。到了绍兴二十三年,王十朋因为秦桧卖国求荣,离开杭州太学回乡,执教梅溪书院,梅溪书院俨然成了浙南学者皈依之地。自王十朋创建梅溪书院之后,乐清学业振,文风盛,名士辈出,群星璀璨,留下耀眼的光芒,梅溪书院成为温州古代著名的书院。
与孝感井
屡毁屡建
历代并设王十朋祠堂
除了梅溪书院,王十朋还曾在贾岙村(今属乐清石帆街道)建书馆。绍兴二十六年春,王十朋在郭路明庆寺(今属石帆街道大界村)建书塾,王十朋在《题郭路庄》诗中称之为郭路庄(别业),聚徒讲学达半年之久。许宗斌在《听蛙说古》中称郭路庄书塾“是左原梅溪书院的延伸”。
南宋淳熙六年(1270),乐清刘黻任庆元(今宁波市)知府时,把郭路村明庆寺改建为纪念王十朋的王忠文公祠。元朝时,王忠文公祠迁县城九牛山下,为纪念王十朋,在王忠文公祠内设梅溪书院。后祠毁,明朝嘉靖元年(1522)废县城东隅东岳庙,设王十朋祠堂,并在两庑置两斋为梅溪书院,隆庆年间曾重建。
明末清初,乐清近40年大战乱,经济、文化惨遭摧残,读书人无书可读。清朝雍正六年(1728),乐清县令唐传鉎把箫台山下的长春道院改建为梅溪书院,延请徐炯文主持讲席。
据唐传鉎《梅溪书院记》记载,长春道院“头门榜曰‘义路礼门’”,后正栋立王十朋“神主一龛,岁时致祭,旁两大房为藏经阁,延义学师修明经术居其中,前为回廊一栋,敞之,令诸生布武、接武于其间,门坊题曰‘梅溪王忠文公书院’。左西为厨舍三间,左北为静修斋凡九舍,诸生时居息焉。其左东为讲堂一厅,令师徒会文讲业于其地,壁间大书朱子《梅溪集叙》”。唐传鉎为梅溪书院置义学田72亩,希图以王十朋德业文章振兴乐清学风、文风。嘉庆三年(1798),梅溪书院改建大门,八年,乐清知县倪本毅在梅溪书院内建文昌阁。
同治元年(1862),梅溪书院在太平军兵火中被烧毁,徐德元协助乐清知县舒时熤重建梅溪书院。据光绪《乐清县志》梅溪书院全图,王忠文公祠建在县城梅溪书院内。清朝中晚期及民国年间,浙南学者如永嘉拔贡陈舜咨、高垟恩贡林启亨、永嘉教谕张振夔、瑞安举人王旬宣、瑞安著名教育家陈黻宸、乐成举人蔡保东、高园举人黄鼎瑞、瑞安优贡郭凤诰等人先后执掌梅溪书院。梅溪书院门生弟子遍海内,把乐清千百年积聚的耕读文化的精华,辐射到乐清全境,为乐清培养了大批学人。
历经元、明、清三朝,县城的王忠文公祠均建于梅溪书院内,而梅溪书院也成为乐清山海文化金名片之一,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梅溪书院不幸毁圮,但它似一首古老而雄壮的“奋进协奏曲”,始终在历史的琴键上跳跃着、轰鸣着。
拟重建的梅溪书院规划效果图
呼吁重建
提升乐清市精神文明
乐清先贤的文化活动和理念,是支撑着乐清市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倍道兼行的人文底蕴,有待我们去深入挖掘和研究。笔者认为,梅溪书院对于乐清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
2016年10月,笔者与左原王氏宗族、梅溪村双委讨论,拟定《重建左原梅溪书院倡议书》,建议在梅溪村梅溪书院故址重建梅溪书院,得到了乐清市不少学者响应。笔者认为,书院内可设置梅溪村文化礼堂,在梅溪草堂设梅溪诗社,书院同时也作为左原王氏宗祠,内设王十朋文化研究会办公室、左原王氏宗亲联谊会办公室等。
书院与附近王十朋纪念馆、梅溪草堂、修戒石、洗砚池、童浴池、梅溪荷园、《宠示帖》摩崖和龙王庙有机结合,成为淡溪生态文化旅游区王十朋故居景区的核心景观。
重建书院采取宋朝古典园林形式,成为梅溪村状元故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构成部分,可作为纪念先贤、召开学术会议、展示乡邦文献的场所,还可以进一步将梅溪村状元故里建设成集养生休闲、度假、中式婚礼、民宿、露营、现代农业体验、山海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休闲养生基地、婚纱摄影基地和户外拓展活动基地。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