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顺天顺亲顺天下
——关于《孝经》的问答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十四日丁酉
耶稣2017年3月11日
问:学生今日读《孝经》时,忽似有所悟。先儒谓《孝经》为六经之总会,盖诚不欺我。《孝经》所言“顺天”“顺民”者,所谓“顺天”,盖言严天之所自出者,性也。顺天即是顺性之善,为人心之所同然。所谓“顺民”,盖言本人心之所同然,教而化之,以求克己而复本然之善性。能顺天顺民,则能身心安泰,则能上下和睦,则能天下太平。我意:“顺”之一字,盖为《孝经》之枢,通彻上下。小则个人,大则天下,能求一“顺”,自当能下学而上达。学生于《四书五经》,只读了《四书》、《诗》、《书》,刚及《礼记》。就目前学生所学,试图有所贯通。个人臆想,是否“顺”之一字,即六经中一以贯之的精神?于“顺”字上去深求,能否得儒学之门径?
答:所言大有见识,以“顺”字概括《孝经》之义,大有见地。孝是顺父母,并上顺天,下顺民。当然,顺父母有道,不是一味顺从,惟父母之命是从,该谏诤还得谏诤。有时候一味顺从,反而是不孝,对此《孝经》也有说明。
“顺天下”相当于“顺民”。当然,儒家的“顺民”也非一味顺从民意,而是要对人民尽教化之责任。《广至德章》引孔子说:“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孝经》中只言“顺天下”,未言“顺天”。论及“天”,或谓“用天之道”,或谓“则天之明”,或谓“配天”,或谓“事天”。不过,“顺天”也是儒家义理。《易经•革卦•彖辞》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系辞上》引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不仅《孝经》,四书五经,归根结底,也无非“顺天”。顺天就是率性,率性之谓道,能够遵循天道、天理、天命之性而行,自然就能“允执厥中”了。你能抓住这个字,深入探求之,不失为尽孝和学儒的一个好门径。
我用正、敬、礼、乐、易、王、仁、义、大、中十个字分别概括诗书礼易乐春秋五经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十个字相辅相成相贯互通,统于仁字大旗下。用仁字概括儒学,我认为最为合适。可以说,顺天顺亲顺天下的大顺精神,是仁德的最高精神和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礼运》中介绍了实行礼制之后自由、和谐而有序的社会盛况,称之为“大顺”: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礼之用,大顺是小康时代的所能抵达的最高政治境界大顺,人肥,国肥,天下肥。《礼运》中这段话值得好好解释一下。
一身肥,意谓身心和谐,身体健康。儒家强调修身,身心双修。又因为身心不二,身体的肥壮,体现着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健美。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
一家肥,是齐家功夫的体现。《易经》“家人卦”彖辞说:“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一国肥。大臣遵守礼法,小臣廉洁奉公,百官依次尽职,君臣互相匡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一国之肥。“大臣法”的法,有礼法、制度、常道等义。《爾雅•釋詁》:“法,常也。”
天下肥。天子以德为车,由仁义行,德教加于百姓;以乐为御,仁义之车马由礼乐来驾驶。诸侯以礼相与,相互以礼交往。大夫以法相序,依据礼法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井井有条。士以信相考,以诚信互勉。百姓以睦相守,和睦谨慎,守业无失。
肥,有健康、肥沃、丰盛、美好诸义。本节承上节而用一个肥字,分别形容人和家国天下的美好。这几个肥字用得精彩之极。想起一古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是嘲笑李鸿章和翁同龢的。我曾反其意而用之,在一首七律中写道:“不妨人共西湖瘦,但愿诗偕大国肥。”
人肥家肥国肥天下肥,都是礼乐的结果,治国以礼,礼本于义,讲之以学,合之以仁,安之以乐,最后达于大顺,天下美好。
“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大顺,意味着养生送死事鬼神,都无违于道,都随顺常道而行。孟武伯问“无违”,孔子回答:“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这就是大顺。
“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郑注:“言人皆明礼顺政事,无蓄乱滞合,各得其分理,顺於其职,所以大小深浅,并合得其宜,此顺之至。”苑,郁积,滞留。大积而不苑,万机辐凑而理之有序,不使滞留。
“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体现了王道礼制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这也是宇宙自然的法则。《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道并行而不相违背。
余东海
2017-3-11
【上一篇】【余东海】诸儒论刘邦
【下一篇】【余东海】守住你的口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