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仁旗迎大潮
——读吴琼恩《文化的重建》有感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三月初三日丙辰
耶稣2017年3月30日
书名:《文化的重建》
作者:吴琼恩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吴琼恩教授著作《文化的重建》,对两岸问题、中国前途和文化重建都有独到见地,值得一读。作者认为:
“中华文化以孔子为代表是为第一波原生文化;儒释道融合创生的宋明理学是为第二波中华文化;自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将近两百年,整合中、西、印乃至回教等各支文化,是为第三波中华文化。第三波中国文化正在崛起。”
同意中华文化“三波”之分段,补充说明两点。
第一、宋明理学就是儒学,是儒学的宋明时代版,其世界观、人性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都是儒家的,并非“儒释道融合创生”。只能说,宋明理学在批判佛道两家的同时,也受到两家的深度刺激和一定影响。宋后,佛道两家对儒家减少了排斥性,提高了尊重度,在思想理义上更能存异求同,在礼制和孝道各方面进一步接受儒家的洗礼和约束,成为中华文化的辅统。
第二、西方文化可分为两大板块:神本主义(基督教)和人本主义(自由主义)。中西文化的融合,主要指儒家与人本主义、自由主义的融合。这个融合,发端于晚清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尝试和改良派的“君主立宪”追求,由熊十力、钱穆、牟宗三等等民国新儒家群体接棒。至于五四,所倡导的民主主义、平等主义及科学主义,不仅反传统反儒家,也与自由主义背道而驰。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所起的作用完全是负面的,破坏性的。
中华文化第一波,是集上古文化之大成,统归于儒家;第二波是逐步形成中华文化一主二辅三大统。二辅即佛道两家辅统,一主即儒家主统,这是中国精神之骨,真正的中华民族之魂。
正在崛起的第三波中国文化要完成的是“融西入华”:以儒家文化为本,融摄自由主义和西方文明之精华。像融资和摄影一样,从善如流,海纳百川,为我所用。至于印度教和回教,欢迎它们中国化即儒家化。包括印回在内的各派宗教和学说,都可以在儒家文化一元化主导之下拥有言论信仰自由。这不是整合而是包容。
在《文化的重建》一书中,吴琼恩教授阐明,中华文化第三波的崛起,可以扭转西方文化已经走到发展尽头的颓势,化解跨文化的冲突包括两岸的冲突,为两岸关系的优化和两岸最终统一、进而为世界重建文化新秩序提供最好的文化战略。
没错,在此基础上,儒家外王学还可以为世界重建政治新秩序。我在《给马英九和国民党提点建议》一文中,曾提出以“仁本主义提升台湾、救度中国、统一两岸、道援天下”的战略。我认为,两岸同仁同举仁本主义大旗之时,就是中国一统之日,必掀开中华文明新一轮;天下归仁,同归仁本主义大门,就是全球大同之时,将开启人类文明新纪元。
吴教授在其著作封面欢呼:“第三波中华文化正在崛起,文化与民族双足挺立的时代宣告来临。”对此我没有那么乐观。就像前两波一样,第三波中华文化的崛起和发展,也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数以百年计,自晚清至今,只是崛起的初级阶段。儒家作为中华文化主统,在此期间饱受摧残,九死余生,至今元气未复,刚刚一阳来复。当务之急是为儒家道统正名,确立其应有的地位。
吴教授说:“中国的未来,一定要两条腿站起来,一条是中国的民族主义,一条是中国的文化主义。”我认为,民族主义可换成民本主义。政治上必须以民为本,而不是以民族为本。文化主义可换成儒家主义,也就是仁本主义或中道主义。儒佛道,中西学,可以融会贯通,但主体文化和主导思想必须是也只能是儒家。
弄潮儿向涛头立。愿广大儒友和有志有识之士向吴教授看齐,为正在崛起的第三波中国文化鼓与呼;愿越来越多的人手把仁旗允执厥中,乘长风破万里浪。
2017-3-30余东海
责任编辑:柳君
【下一篇】【王云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