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庚】《康熙政要》中的崇俭尚廉思想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7-04-12 22:13:35
标签:


 

《康熙政要》中的崇俭尚廉思想

作者:李长庚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三月十六日己巳

           耶稣2017年4月12日


 

《康熙政要》为清末章梫所纂,仿照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的体例,分门别类,选辑各种文献中有关康熙的事迹和言论,集中体现了清朝康熙皇帝的品德、学识、才华和治国之道,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清史的珍贵资料。《康熙政要》共二十四卷,其中卷十三、卷十五专门论俭约、论尚廉、论奢纵、论贪鄙,从多个方面表现了康熙“崇俭抑奢”“尚廉反贪”的思想。

 

崇俭。康熙从吸取明朝灭亡教训的角度来看待俭朴。他认为,“明代宫闱之中,食御浩繁。掖庭宫人,几至数千。小有营建,动费数万”。如此的奢侈浪费,岂能不亡国?所以他在《庭训格言》中说:“祖宗相传家法,勤俭敦朴为风。”作为皇帝,更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康熙认为各级官员应该按照礼制和各自的官职级别规定享有服饰和器用,反对僭礼越制,超规格随意滥用。他倡导“返朴还淳,恪循法制,敦本务实,崇尚节俭”。康熙推崇节俭之风从自身做起,著《勤俭论》以自警、自省,宫中用度钱粮非常节省,常常“化雕返朴,祛肆崇敬”。对于八旗子弟的赌博奢靡的行为“断不轻贷,必将为首者立正典刑”,即严惩不贷。康熙认为“崇宫室,丰饮食,美衣服”都是人的私欲,容易使人沉溺其中,欲望膨胀,荒废政务,产生懈怠,从而距离良治越来越远。私欲过多,德义就会减少,不施行德义就会使近处的人背离,远处的人背叛。他把节俭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认为放纵奢侈安逸之心,势必影响到国家政务,其弊端无法阻挡。因此,为了形成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必须“禁奢”。《康熙政要》卷十五专门论“奢纵”。他认为,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维持风化,崇尚节俭,禁止奢侈”。康熙看到满洲贵族婚丧嫁娶过于靡费钱财,于是颁布法令,明文禁止奢侈之风。他认为,好逸乐要节制,君子修身要“勤修而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而不敢极,惜福不敢奢,守分而不敢僭”,要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尚廉。《汉书》云:“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康熙“崇俭”的同时,非常“尚廉”,重用提拔、保护关爱廉吏。他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而宏奖官方,廉尤为重。”为什么官员以廉为贵?因为廉洁就不会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廉则有所不取,则有所不为。凡无理无义无耻者,皆所不为”。有所不为,而后才能有所为。廉洁者不谋私利,才可以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官吏廉洁就会“奉法以利民,不枉法以侵民”。有所不取,称为廉洁;有所不为,称为沉静,廉洁而沉静就可以为百姓谋福利。康熙求廉若渴,一朝的廉吏众多,出现了于成龙、张伯行、陈廷敬、郭绣、傅塔腊、李光地等大批廉吏。于成龙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对于朋友请托的事情一概拒绝,亲戚朋友的馈赠一概不取,康熙对他多次褒奖。康熙总是通过破格提拔重用廉吏,从而达到“奖一以劝众”的目的。廉洁的官吏也容易受到攻讦,因此,康熙常常保护那些受到诽谤、排挤的清廉官员。当然,他对于贪腐十分憎恨,处罚绝不手软,不姑息养奸。他明确表态:“凡别项人犯,尚可宽宥,贪官之罪,断不可宽,此等人藐视法纪,贪污不悛者,只以缓决故尔,今若法不加严,不肖之徒何以闻警?”

 

奢俭与贪廉。康熙认为,俭朴不贪对于个人而言,可以颐养福气,延年益寿;对于官员而言,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官员如果“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给之”?奢侈势必使人贪婪成性,为了满足欲望,必然诱发贪污腐败。廉臣陈廷敬认为:“贪廉者,治理之大纲,奢俭者,贪廉之根柢。”要教人廉洁,先要使人养成俭朴的习惯。在《论尚廉》卷中,康熙认为,奢靡的社会风气容易使官员心理失衡,相互攀比,从而贪得无厌,他说:“俭以养廉,奢以成贪。”从某种意义上讲,节俭是人能够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形成清廉的节操;而奢侈容易使人放纵欲望,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后来,曾国藩在《挺经·勤廉》说:“唯俭可以养廉。”戒奢有助于戒贪,守廉必须俭约。

 

节俭、清廉是我国传统官德的重要内容。《康熙政要》中崇俭尚廉的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天反腐倡廉提供一定的借鉴。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