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李凯著《孟子伦理思想研究》出版暨简介、目录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7-04-18 23:58:37
标签:


 

李凯著《孟子伦理思想研究》出版暨简介、目录

 

 


书名:《孟子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李凯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社

时间:2017-01

 

【作者简介】

 

李凯,男,1980年7月生,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西南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致力于孟子学及庄子学的研究。在《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等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

 

【内容简介】

 

列维纳斯伦理学是当前国际伦理学界的一个前沿性研究领域,其“为他人”的伦理学对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冲突的根源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其甘当他人“人质”的伦理主张颠覆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传统看法。列维纳斯的学说虽未必尽善尽美,他的伦理主张虽未必合情合理,但对于化解人际冲突、地区冲突等未尝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对于我们反思自己民族的伦理思想也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中国的伦理思想源远流长,但其主流却在儒家,特别是在儒家的孔、孟、荀三人,这是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的历史基本事实。选取列维纳斯这位西方后现代的哲学家、伦理学家作为孟子的对话对象,一方面有助于彰显孟子思想、特别是其伦理思想在全球化时代中的价值,使孟子伦理思想中的闪光点显耀于当今世界,从而为改善当今世界的伦理道德状况贡献我们本民族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使今人认清并克服孟子伦理思想中狭隘、偏激的一面,从而实现孟子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化。

 

【目录内容】

 

分析篇


第一章  绪论


一、孟子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述评

二、孟子与列维纳斯比较研究的意义

三、孟子伦理思想与列维纳斯伦理学的契合之处

四、列维纳斯与其他中国哲人的对话可能


第二章  孟子对道德意志的溯源——“恻隐之心”


一、恻隐之心与感受性的同一性

二、恻隐之心与感受性的差异性

三、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歧异

四、切于实用与流于空想的差距


第三章 孟子对意志自由的坚执——“先立乎其大者”


一、人欲及天命对意志自由的妨碍

二、孟子对妨害自由的障碍的消解

三、道德意志自由的内涵及特征

四、列维纳斯对意志自由的批评

五、两类自由观的各自成因


第四章  孟子对他人意志的陵犯——“好辩”


一、孟子陵犯他人意志的表现

二、孟子陵犯他人意志的原因

三、对孟子“杀人”倾向的矫正


第五章  孟子对“第三方”意志的漠视——“窃负而逃”


一、孟子“推恩”方案的现实性

二、公私难以兼顾的“推恩”困境

三、儒家何以保障社会正义


第六章  孟子对道德意志的充扩——“知天”


一、契接最高实体意义上的“知天”

二、享有宗教情感意义上的“知天”

三、孟子的“天论”与列维纳斯的“上帝观”之异同


第七章  庄子对意志自由的曲成——“外化而内不化”


一、庄子对自然之境的神往

二、通往自然之境的屏障

三、经由“齐物”而通达自然

四、庄子对自我意志的设限

五、随顺他人的处世策略

六、庄子自由观映衬下的孟子自由观


第八章 荀子对意志冲突的化解——“君者,国之隆也”


一、平等与秩序的抵牾

二、荀子确保秩序的方案

三、荀子的平等意识

四、荀子“自-他”观映衬下的孟子“自-他”观


第九章  戴震对意志强加的批判——“以理杀人”


一、“以理杀人”说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孟子“杀人”思想之关联

二、消弭“以理杀人”的三套方案及其对矫正孟子“杀人”倾向的借鉴意义

三、“以理杀人”说的局限性


第十章 结论


释读篇


第一章 孟子释“恻隐之心”

第二章 孟子论意志自由

第三章 孟子的“杀人”言论

第四章 《孟子》中的“第三方”

第五章 孟子的宗教情感


附录:两千年中国哲学史之回眸——兼论孟子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