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谦】立春知识十问十答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7-08-01 23:31:56
标签:

立春知识十问十答

作者:宇谦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初十日庚申

          耶稣2017年8月1日

  

甲、请问立春属于哪种历法?立春日为何总在公历每年的2月4号左右?

 

回答:立春属于农历,农历是阴阳合历。民国初年因为当时的历史原因被错误的俗称为“阴历”现在需要纠正。立春是农历的正月节令,表示孟春时节的正式开始。至于为何立春日总在每年公历(民间俗称为阳历)的2月4号左右,是因为公历属于太阳历的一种,但绝非是惟一的太阳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的阳历成分,并且是不能从农历中拆出来看待的,因为农历属于阴阳合历,朔望月(阴月)和回归年(阳年)是有机统一完整结合的整体。所以说农历立春日是表达太阳视运动的,公历因为恰属于太阳历的一种,所以公历日期大体上比较符合农历二十四节气,前后只波动一两日,这完全是巧合。因为宇宙中只有一个太阳系一个太阳和地球。

 

乙、请问立春的定义是什么?

 

回答:立春的定义有三种:第一是立春日、第二是立春时刻、第三是立春时节,另外还需要明确孟春时节。首先是立春时刻,这是经过天文计算来决定的,也就是太阳视黄经315度的那一瞬间。然后包含立春时刻的那一天就是立春日。从立春日开始,一直到雨水日(不含)都属于立春时节,这期间又分成三个物候:一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农历)二月,乃大惊而走也。三候: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农历)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同时因为立春是农历正月节令,所以是开启孟春时节的日子,从立春日开始一直到惊蛰日(不含)都是农历孟春时节,请注意时节二字。但是农历正月属于孟春月,农历阴阳是完整不可分割的,农历月同样符合四时的变化。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丙、请问“无春年”是怎么回事?为何说年年有春?

 

回答:所谓无春年是指农历一年中没有立春日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十二节令和十二中气的合称,立春就是正月节令。农历规定节令可以入前月的,这是为了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的关系,但是入了前月的节令首先并不改变前月的属性,其次又依旧是自身的内涵。这样说可能各位读者会觉得绕得慌了,我还是举例来说明吧。农历明年是丙申年,就是所谓的无春年,因为丙申年正月节令立春入了前月到了乙未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丙辰了,但是首先这并不影响乙未年十二月,不管过没过丙申年立春正月节,乙未年十二月依旧是那个完完整整的乙未年十二月。但是虽然丙申年正月节入了前月了,但还是丙申年正月节,开启的是丙申年的孟春时节,比如丙申年的孟春时节从乙未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丙辰至丙申年正月二十六日乙酉(含)所以说丙申年是有孟春时节的,所以自然又是年年有春的。但是请注意节令入了前月并不影响那个月的月建干支和干支纪年,因为节令入前月是很正常的,而立春作为正月节令入前月自然就是上一年的腊月中了,所以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因此割裂任何历法中的单位。因为农历是阴阳合历,年、月、日都是完整的。还有网络等地盛传的所谓“干支历”实际并不存在。那些是误读了民俗命相学中的生辰八字算法而产生的讹误!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之。

 

丁、中华民国之前是以立春为“春节”吗?

 

回答:不是的。立春日的确自古就是一个华夏传统节日,比如说立春日天子举行迎春大典,鞭春牛、春官报春、贺春、庆春等俗自古而然。但是并不称所谓“春节”。立春日民俗中一般又叫做打春,但正式称呼就是立春,或曰立春日。另外立春日迎春和后世在正月初一日过“春节”春字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这点也是绝对不应该混淆的。立春日迎春,迎的是三春(孟春、仲春、季春)是季节的含义。后世在正月初一日过“春节”实际是过农历新年,那一天本来称呼作为元旦,因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所以将公历1月1号叫“元旦”,而为了区别重名在中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当时规定农历正月初一日官称“春节”这里的“春”是用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来代指新年的含义,而不是一个季节的含义。另外虽然官称更改,但实际习俗均无半点更易。甚至在民国时期民间一直在非正式场合坚持正月初一日的原本称呼元旦,甚至民间印行的历书亦然如此标注之。

 

戊、请问“新年”和“新春”的异同?

 

回答:新年就是一年的起点,新春是春季的开始,虽然现在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日官称是“春节”但是并非一个迎接新的春季开始的节日,而是农历的新年。所以为了华夏文明的永续传承,不至于发生错讹,只能建议在过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日时,使用“新年”而非“新春”称呼之。但如按民国三年之初衷,所谓新春者,春一年首季,乃是新年之代指。看似新春亦无不可也。但现实是坊间有逐渐混淆,认为正月初一日只是一个迎春的节日,传统农历新年的新年含义逐渐逐年淡化的趋势,所以一字只差,还望诸君引起注意。场合允许便以新年称之为妥。

 

己、春盘和五辛盘是一种食物吗?

 

回答:春盘和五辛盘并非一种食物,并且有很大的区别。春盘是立春日享用的,时令蔬果小菜,比如豆芽、萝卜等,谓之咬春。五辛盘是在正月初一日吃的,放的是五辛(葱、姜、蒜、韭等)是礼仪性的用一点,而不是真吃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以竹着火中,烞熚有声,而山臊惊惮。《玄黄经》所谓山巢鬼也。俗人以为爆竹起于庭燎,家国不应滥于王者。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所谓三元之日便是元旦之意,三元者: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旦者日之初生也。会意元日之日出矣。所以春盘和五辛盘是完全不一样的习俗,请勿混淆喔!

 

庚、春打六九头是怎么回事?

 

回答:因为冬九九是按照冬至日起算的,每隔九日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所以冬九九和节气一样是可以反映太阳视运动的,称作农历的杂节气。所以立春日就总会在农历冬九九的五九尾或六九头。但是立春使用天文计算是密合天行的,天体运行有其不均匀性,所以不管是在五九尾或六九头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冬九九的算法是固定的。

 

辛、请问立春有早晚吗?比如立春早就要早开耕,立春晚就要稍晚开耕是怎么回事?

 

回答:立春作为一个节气是没有早晚的,但是民间所谓的立春早或立春晚是建立在一般实用的层面的,并且是使用农历日期来作为参照物的,这也都很正常。比如说年前立春(立春正月节入了前月到了上一年的腊月),过完年就要抓紧开耕,如果是年后正月里立春(立春正月节在本月),自然可以稍稍晚些开耕。民间有所谓春脖子长,春脖子短的谚语,说的就是这回事。因为农历是阴阳合历,同时协调朔望和节气的,对于农业来说也是相当实用的。比如说晚上需要夜耕的时候,通过农历就可以很快的知道当晚的月相。对于渔民来说,通过农历就可以很快的了解潮汐的变化。所以说农历是一部科学实用的阴阳合历。

 

壬、节令有入前月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每年都只有一个立春?

 

回答: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十二节令和十二中气的合称。郑玄在《周礼注疏》中对节令有入前月法做出过很明确的解释:“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正月立春节,启蛰中。二月雨水节,春分中。三月清明节,穀雨中。四月立夏节,小满中。五月芒种节,夏至中。六月小暑节,大暑中。七月立秋节,处暑中。八月白露节,秋分中。九月寒露节,霜降中。十月立冬节,小雪中。十一月大雪节,冬至中。十二月小寒节,大寒中。皆节气在前,中气在後。节气一名朔气,朔气在晦,则後月闰。中气在朔,则前月闰。节气有入前月法,中气无入前月法。”这是汉代的注疏,现在的农历已经发生了一些改进,比如说启蛰改称惊蛰,并且在东汉《四分历》中位置和雨水互换,所以现在是正月立春节,雨水中。二月惊蛰节,春分中。另外自从隋朝刘焯发现定气算法,唐朝张遂主张定气注历,虽未果但定气入日躔表。及至明末定气注历的得到使用,所以现在的农历节令有入前月法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十二中气各归其月,除了冬至十一月中气因为是子月,历算起点之外,其他十一个中气在极其个别的年份是允许其入前月或後月的,但是只会有前後一日或两日的波动。另外平气中气现在不注历,但是其实其还是归月的,所以并不影响农历的法则。比如农历甲子(1984)年和癸丑(2033)年就属于这类情况。立春正月节,不论是否入前月,都是立春正月节,所以其实不管一个农历年中是否有立春日,有一个或两个立春日,按照农历的法则来说,每年都有一个立春。因为农历立春本身并非指一天而已。

 

癸、每年都有一个立春,但为何又会出现一个农历年中的“单春”“双春”“无春”这种现象?民间所谓的“寡春年”真的不吉吗?

 

回答:因为农历是阴阳合历,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共三百五十余日,农历闰年有十三个月共三百八十日余日,所以在农历平年之时就只会一年有一个立春日,出现在正月(本年的立春正月节)或者腊月(下一年的立春正月节入了前月)甚至会出现没有立春日的情况(立春正月节入了前月到了上一年的腊月)还有因为农历闰年会有三百八十余日,所以肯定是可以容下两个立春日的,农历闰年时会在正月(本年的立春正月节)和腊月(下一年的立春正月节入了前月)分别有两个立春日,但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完全无关吉凶。这里可以使用农历甲午(2014)年闰,闰九月、乙未(2015)年平、丙申(2016)年平,这三年的情况来举例说明。

 

甲午年:正月初五日丙午立春正月节,这是甲午年的立春正月节。十二月十六日辛亥立春正月节,这是下一年乙未年的立春正月节入了前月到了甲午年的腊月。但是甲午年腊月依旧是甲午年腊月。乙未年的孟春时节从甲午年腊月十六日辛亥到乙未年正月十五日庚辰(含)所以乙未年也是有春的。

 

乙未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丙辰立春正月节,这是下一年丙申年的立春正月节入了前月到了乙未年的腊月。但是乙未年的腊月依旧是乙未年的腊月。丙申年的孟春时节从乙未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丙辰至丙申年正月二十六日乙酉(含)所以说丙申年也是有春的,并不“寡春”。所以说所谓的“无春年”“寡春年”“寡妇年”“盲年”等都是民间对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属于阴阳合历的一些误读。但是那些作为俗信只要是不危害社会的公序良俗便是可以尊重的,但是不能就此说我国传统历法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不实用的”“充满麻烦的”“富有封建迷信的”如果用一个并不存在的误传而去错误的那样子定论,对于农历来说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而有失偏颇的。我国传统历法是科学实用的,是验在交食、密合天行的。不论农历一年中是“单春”“双春”或“无春”都是无关吉凶的。所以千万不要以讹传讹喔。

 

 

幽州宇谦

夏历四七一三年乙未十二月甲午 书



   


  


  

 

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闰年,闰五月。“双春”年,但并不影响干支、生肖、虚岁等事。这是《大清光绪二十一年时宪书》明确此年为三百八十三日也。

 


  


大明万历五年,闰年,闰八月。“双春”年,但并不影响干支、生肖、虚岁等事。《大明万历五年大统历》明确写明当年为三百八十四日。


  


  


  


  


  


大明嘉靖三年岁次甲申,平年,一共三百五十四日。“无春”年,但是这些是无关吉凶的。请注意《大明嘉靖三年大统历》的正月和二月内页,正月写明“年前十二月二十二日戊午申初一刻立春正月节”表明嘉靖三年甲申的立春正月节入了前月到了嘉靖二年癸未十二月二十二日戊午,但是这并不影响干支纪年、生肖、虚岁等事。还有注意嘉靖三年甲申惊蛰二月节入了前月到了正月二十四日己丑,但是依旧是二月内页写明“前月二十四日己丑丑初三刻惊蛰二月节”因为是不跨年度的,还有节令入前月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不管是二月至十二月节令入前月或是立春正月节入前月。但是因为不跨年度的入前月都用“前月”来表示只有因为立春正月节入前月就到了上一年的十二月(或闰十二月)所以是用“年前”来表示的。还有不管节令是否入前月,在标示时都是标注在所属月的,所以说月建干支这些都是使用朔日为准的。当然不管是节令或中气在节气日的当天日序下依旧会标注的,但是入前月的节令依旧标注所属月的信息,比如说本年农历乙未(2015)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丙辰,如果按照传统的标注法:(十二月)二十六日丙辰,酉初三刻一分立春正月节。还有就是农历每个月都是和四季的孟、仲、季有对应关系的,比如说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依此类推。因为农历是阴阳合历。


  

 

清乾隆二十六年岁次辛巳。情况与大明嘉靖三年岁次甲申同。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相反是十分常见多见的。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