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一曲钗头凤,半生相思苦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廿七日丁未
耶稣2017年9月17日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大家都知道,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1210)写给前妻唐琬的一首小词,诉说了一个哀婉、凄怨的爱情故事。
一直以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人都说,陆游与唐琬为姑表兄妹,青梅竹马,自幼两情相悦。但也有学者考证说,唐琬之父唐闳为山阴人鸿胪少卿唐翔之子,陆游之母为江陵人唐介的孙女,两家虽然同姓,却无血亲关系。不管唐、陆是否为表亲,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二人后来结成了夫妇,夫妻感情很好,“伉俪相得”,“琴瑟甚和”。
但是,就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剧情,陆游之母却对儿媳妇极看不顺眼,婆媳关系非常紧张。按生活年代与陆游相近的刘克庄的说法,是因为陆游年轻时,“二亲教督甚严,初婚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堕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总之,逼于母亲压力,陆游不得不与唐琬离了婚。
再据南宋末周密《齐东野语》的记述,“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陆、唐虽然离婚了,但一时还断不了关系,陆游瞒着母亲,在外面寻了一间别墅安置前妻,时时前往相会。未久,这一藕断丝连的情况被陆母知悉,两个年轻人才彻底断绝了来往。随后,唐琬改嫁同郡的宗室子弟赵士程。
大约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一说为绍兴二十五年,即1155年)春,陆游一日游绍兴禹迹寺南的沈氏园,恰好在园内遇见赵士程与唐琬夫妇。旧情人相见,分外辛酸。唐琬向丈夫介绍了陆游,夫妇又安排了酒肴款待陆游。唐琬还向前夫敬了一杯黄封酒。宋时,官酒以黄罗帕或黄纸封口,因而称“黄封酒”,又名“黄縢酒”。
陆游“怅然久之”,乘着酒意,在沈氏园的墙壁题下这首《钗头凤》。唐琬不胜伤感,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氏园一别未几,唐琬便郁郁而终,“闻者为之怆然”。
陆游倒是长寿,活到八十六岁高龄。在漫长的人生中,他常常想起早逝的前妻唐琬,默默忍受着天人相隔的思念之苦。绍熙三年(1192),六十八岁的陆游故地重游,此时沈氏园已经易主,但昔日他题写的《钗头凤》依稀还留于壁间,只是蒙上了漠漠灰尘。正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陆游触景生情,不能自已,又写下一首小诗,寄托对唐琬的怀念:“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辞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这首小诗前面,还有一段短序:“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相传陆游“每过沈园,必登寺眺望”,他写过两首《沈园》诗:“落日城头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开禧元年(1205)十二月二日夜,陆游梦见自己再游沈氏园,醒来又赋诗两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八十二岁的时候,对唐琬仍未能忘怀,又写了一首《城南》:“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诗中的“城南亭榭”,便是沈氏园。四年后,诗人与世长辞。未知九泉之下能否碰见唐琬。
讲述这个伤心的故事,令人不胜唏嘘。好了,让我们从对“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感伤中回过神来,再从社会史的角度补充两点读《钗头凤》时不妨留意的历史信息。
其一,唐琬与陆游离婚,之后嫁与宗室赵士程。可知宋时妇女改适,并非罕见。宋史学者张邦炜先生曾对南宋《夷坚志》所记的女子改嫁事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单单一部《夷坚志》中所载宋代妇女改嫁的事竟达六十一例之多,其中再嫁者五十五人,三嫁者六人。这虽属管中窥豹,但由此亦可想见其时社会风尚之一斑。”“改嫁时间可考者凡四十一例,其中属于北宋的仅四例而已,属于南宋的多达三十七例。”张邦炜得出一个结论:“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极多”;“宋代对于妇女改嫁绝非愈禁愈严,相反倒是限制愈来愈小,越放越宽。”
老一辈历史学者周本淳先生曾对“陆游沈园遇唐琬”一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不可能发生唐琬致送前夫酒馔的事情,因为“男女大防,某氏(指唐琬)居然可以向新夫介绍前夫,并且以酒馔招待。这种男女交往的解放程度,恐怕只有在近代西方社会才有可能。”但周先生的看法,恐怕是出于成见。其实,宋代并不像周先生想象的那样守旧。我举个例子吧,四川妇人刘娥,“始嫁蜀人龚美。(龚)美携以入京,既而家贫,欲更嫁之”。那刘娥改嫁给谁了?襄王赵元侃。后元侃当上皇帝,是为宋真宗,刘氏之后还被册封为皇后。那龚美呢?改认刘娥为妹,成了皇室的姻亲,与内廷一直保持往来。
其二,陆游与唐琬相逢于沈氏园。沈氏园是一处私家园林,据《越中园亭记》,“沈氏园,在郡城(今绍兴)禹迹寺南,宋时池台极盛,陆放翁曾于此遇其故妻,赋《钗头风》词。”从其园名看,很可能是沈姓人所有,之后沈园三易其主。但不管园主人为谁,沈园始终是对公众开放的,游客可以自由入园游玩,这才有了陆游数度游沈园的故事。
向外开放其实是宋代私家园林的惯例。北宋人邵雍有一首《洛下园池》诗写道:“洛下园池不闭门,洞天休用别寻春。纵游只却输闲客,遍入何尝问主人。”显然,洛阳的私家园林是任公众游赏的。邵雍的儿子邵伯温,写过一部《邵氏闻见录》,里面也描述了洛阳私园的开放性:“洛中风俗,岁正月梅已花,二月桃李杂花盛,三月牡丹开。于花盛处作园圃,四方伎艺举集,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连主人是哪位都不用问,也完全不必担心会被人赶出去。今天的私园业主,就没有这样的共享精神了。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黄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