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左传》:春秋时期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7-12-20 21:27:44
标签:


《左传》:春秋时期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作者:李凯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月三十日戊寅

           耶稣2017年12月17日

 

  

 

《左传》,中华书局出版。资料图片

 

【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

 

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2000多年前《左传》中的古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阐释劳动的意义。

 

《左传·宣公二十年》中,晋国贵族栾武子回忆,敌人楚国自从攻克庸国以来,国君有非常强的忧患意识,时刻反省自己,认识到“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于是“戒惧之不可以怠”,告诫士卒“胜之不可保”。当时有箴言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所以栾武子认为楚人不可谓之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是说,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这样就不会缺少衣食。只有勤于劳作,才能富足,天经地义。这是朴实无华的道理,古代是,现代社会也是。

 

《左传》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体系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基本以《春秋》为线索展开,重点在于通过记载春秋具体史实来解释《春秋》。它在西汉时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东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后世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记载了鲁国二百五十九年的历史。

 

《左传》记载的社会阶层空前广阔,记录了王侯、卿大夫、陪臣以及商贾、卜祝、乐师、史官、妾媵、家臣、刺客等各个阶层的活动。《左传》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争霸事件贯穿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生动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与波澜壮阔的历史角逐。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了鲁国“三桓”、齐国田氏、晋国韩、赵、魏三家这样的大夫与国君的矛盾,刻画了郑国子产、晋国叔向等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改革家,又深刻揭示了春秋之变的发生发展。

 

《左传》是反映春秋时期社会风貌的一部百科全书。《左传》所依据的文献非常广泛,据楚国的申叔时说,太子要攻读的文献除了《春秋》和《语》之外,还有《世》《令》《诗》《礼》《故志》《训典》等书,《左传》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这些流行于东周时代的书。另外,《左传》中还能看到其中人物引用了《周志》《周制》《周秩官》《周书》《郑书》《商书》《夏训》《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以及各国《春秋》等,取材范围囊括了王室档案、诸侯国史等一切存在的文献资料。中国上古时代礼仪风俗、典章制度、道德规范、天象历法、历史故事、神话宗教、前贤言语、古代典籍等均有广泛的涉及,许多被现代的考古资料证实成为传世文献中最可靠的记载。《左传》不但记载春秋史,而且大量引证了古代文献史实,兼顾西周时期部分事实、夏商时代及其以前的古史传说。这些文献史实许多都在后代的流传过程中亡佚或者走样,所以《左传》恰恰是后代历史学家了解古代的一手资料,也是古史辨伪的重要根据,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左传》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年代为主线,确立了编年体史书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年代之下顾及事件发展的始末,已经具有了纪事本末的端倪,这在中国史学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春秋》的内容过于简短,行文过于枯燥,如果没有《左传》的补充,后世人们了解春秋史是非常困难的。《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事件,在以鲁国《春秋》记载鲁国一国国史的同时,还以巨大笔墨兼记别国历史,不但记国君的征伐会盟往来,而且不惜笔墨全面搜集社会各种阶层的事件,使得诸侯国之间、诸侯与卿大夫之间、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的横向关系得以跃然纸上,有力地补充了鲁国《春秋》的历史背景,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春秋史。而《左传》以时间作为发展脉络,更奠定了后代编年体史书的基础。《左传》一改《春秋》死板的流水账式的记史风格,采用更生动、更系统、瞻前顾后全面交代事件的编纂方法,也给后代纪事本末体史书提供了效法的样板。它对后代《史记》《通鉴》等经典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