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思温】自然限度的崩溃——近代自然世界的失重与人性的改进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7-12-29 13:26:16
标签:

自然限度的崩溃——近代自然世界的失重与人性的改进

作者:雷思温

来源:云南士恒国学公益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一月十二日庚寅

          耶稣2017年12月29日

    


 


12月22日、23日,士恒教育基金会很荣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的雷思温老师莅昆担任本学期最后一场士恒精品讲座的主讲,讲座主题为“自然限度的崩溃——近代自然世界的失重与人性的改进”。该讲座分别在云南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进行。以下内容为雷老师讲座的导言,感谢雷老师授权发布。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自然限度的崩溃——近代自然世界的失重与人性的改进”。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长,我添加了副标题,因为我想今天在座的同学由于各自的专业都不太一样,而士恒基金会、儒行社都特别强调西学与中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因此我没有专注在一个具体的学说之上,而是更多想呈现一个具有通识性质的思想史梳理。对于研究中国文明,研究中学是一个进路,另外一个进路则是研究西学。研究西学本身就是研究中国文明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中国文明的命运已经从19世纪到20世纪以来被西学所改变。因此,理解西方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一、何为“自然限度”?

 

这个题目,主标题叫做“自然限度的崩溃”。那么何为“限度”?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做“发乎情,止乎礼”。而《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此后还讲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的一个核心关键词是“止”。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种精神一方面在寻找着人性完善的道路,同时又要给这个道路提供必要的限度与归宿,这就需要我们知本末终始,从而使得人、事、物都有它内在的秩序与归宿,由此才能形成一个有规矩的好生活。

 

如果我们读过《礼记》的话,就会知道《礼记》里面有大量对于生活细节的规定,其中包括有对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性的规定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方寸的探讨。当你面对不同的人,面对家人、老师、兄长、学生,你所采取的态度、分寸以及进退之道都是不一样的。它需要依靠“限度”而“知止”,因此它有张有弛,是有节制、有秩序的。

 

这个“限度”不仅只在中国文明之中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也有类似的讲法。亚里士多德对于人心秩序的构成,对于自然世界、伦理生活、经济生活的结构,都提出了一整套关于“限度”的思想。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limit”,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架钢琴大概有八十多个琴键,而我们的耳朵就像帕斯卡所说的,无法听到所有的声音。因而只有在一个限度之内,我们才能演奏出最美妙的音乐,并且欣赏它。但这种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自然限度”在近代哲学革命之中遭到了摧毁,所以这个标题就叫做“自然限度的崩溃”。我们在外在的自然世界之中发现上下左右等方位性的规定都失去了意义,因为我们整个的自然世界变得“失重”了,变得轻飘飘了——我们从天文学那里知道,地球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在宇宙中的行星而已,无所谓上下左右前后。而在人性方面,无论在知性还是意志方面,都具有了一种不断改进从而获得发展甚至改造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伴随着历史意识的出现,从而成为普遍历史意识以及进步论思想的重要基础。

 

二、“自然限度的崩溃”带来的两个结果

 

与亚里士多德对于无限性的态度不同,“自然限度的崩溃”带来的第一个结果是我们生活其中的自然世界变得“失重”了。过去长时间以来,很多哲学家都信仰“地心说”,自然万物有一个封闭的结构。但是近代以来,无限宇宙的观念使得所有的事物仅只剩下一个非常抽象的力学关系。大家都有过中学理科的教育,应该都知道,在物理学里面是不考虑我们儒家所讲的那些关于人性的节制、分寸的学说的,它讲的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数学-力学关系。因此,自然世界丧失了本有的固定结构,从而变成了一个参照系内的东西。上下左右前后关键取决于视角,取决于你在什么地方看。如果你站在地球中央,你会说这里是中心点,而当你登上月球之后反过来看你会发现地球只不过是另外的一个遥远的行星而已。因此自然世界变得“失重”了。

 

“自然限度的崩溃”带来的第二个结果是我们的人性获得了一种新的成就自己的方式——人可以近乎无限地完善自己。这跟中国人讲的“修齐治平”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修齐治平”的改进之中实际上是存在着一个非常确定的成全、完善人性的一个终点,正所谓“止于至善”。但是在人性的改进理想之中,人有可能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智慧,因此人性就获得了一种近乎无限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来讲,无论是我们意志的自由方面,还是在我们理智的改进方面,我们都获得了一种新的思想,也即历史进步论。

 

因此,我们说近代自然世界的失重和人性的改进这两个方面共同使“自然限度”发生了崩溃。一个崩溃是自然世界——外在的物理世界——失去了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变成了赤裸裸的数学-力学关系;另外一个方面从人性上来讲,它也丧失了我们所说的“知止”的“止”的这样一个归宿。自然世界与人性都被无限化了,这种无限的展开有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

 

《大学》篇里强调“知止”中“止”的重要性。“知止”就是告诉我们要知道人性应该落实在哪个归宿上是最好的,但是这个“知止”在近代世界却被改造与重塑。我们人性可以不断改造自己,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打了鸡血似的心灵鸡汤、很多网上推的公众号文章,总让我们觉得,我们只要读了他的文章,马上就可以变成“白富美”“高富帅”。因此,人性的改进本身就丧失了内在的限度,从而使得不少人每天生活在一种对于快乐的虚妄幻想和内在的深深焦虑当中。相应地,普遍历史的意识也紧接着出现。

 

所以,我们要理解“自然限度的崩溃”是怎样逐步发生的,理解这个不仅仅发生在西方,同时也发生在我们自己的中国文明当中的革命性变化,就需要把它放到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背景中来讨论。

 

以上是我简明扼要地把这次讲座的题目介绍一下。下面我们选取几位著名的哲学家分三个部分来具体探讨这次讲座的主题。

 

三、讲座提纲

 

今晚讲座的第一个部分内容叫做“亚里士多德论自然的限度”。这里的“自然世界”包括人及各种各样可感的物体。在这部分之下又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反对无限:自然物体各有处所;2.德性的限度;3.城邦的限度;4.经济的限度。

 

第二个部分叫做“自然限度的崩溃【1】:基督教对自然世界与人性的重塑”,分为下面几个方面来展开:1.上帝的无限性;2.自由意志的逐步解放与人性的内在化;3.知性的自足性;4.没有重心的世界。

 

第三个部分叫做“自然限度的崩溃【2】:近代自然世界的重构与人性的改进”,分为以下方面来展开:1.只有广延的自然世界;2.人性改进的第一方面:知性;3.人性改进的第二个方面:自由与意志;4.人性的可完善性;5.人性的改进与历史进步论。

 

 


主讲人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硕士,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硕士、博士,第四届士恒青年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中世纪哲学与早期现代哲学。有《笛卡尔普遍怀疑中的上帝、数学与恶魔》、《邓·司各脱论原因秩序与上帝超越性》、《笛卡尔永恒真理学说的内在悖论》、《现代人的双重起点: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等论文发表。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