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古代文人是如何优雅地骂人的?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二月十二日己未
耶稣2018年3月28日
问:真实的包拯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包拯是北宋仁宗朝的一位官员,当过权知开封府、谏官、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务。真实的包拯首先是一位清官。我们看他的遗嘱就知道他的为人了——包拯的遗嘱只有一句话:“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也是一名敢言的台谏官,跟皇帝争执起来,不惮将口水喷了皇帝一脸。让我举一个宋人笔记朱弁《曲洧旧闻》记载的轶事来说明:
张尧佐除宣徽使,以廷论未谐,遂止。久之,上以温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将御朝,温成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曰:“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不过包拯却不是一名值得赞美的法官,因为他过于严酷,喜欢强调“于常法外重行处置”。举个例子吧,曾敏行《独醒杂志》载:“包孝肃公尹京,人莫敢犯者。一日,闾巷火作。救焚方急,有无赖子,相约乘变调公。亟走,声喏于前曰:‘取水于甜水巷耶于苦水巷耶?’公勿省,亟命斩之。”一个无赖因为在救火时调侃了包拯一句话,便被包拯处死。可谓严酷。
讽刺的是,这么一名不尊重法律、不体恤人命的酷吏,却被后世坊间文人塑造成执法如山的代表法官代表。其实,中国传统司法文明成就很高,不是包拯所能代表的。
问:文人是如何优雅的骂人的?
答:骂人也有高、中、低之分,低级的骂人,自然是污言秽语,如同泼妇骂街;中级的骂人一般不带脏字;高级的骂人,不但不带脏字,而且拐弯抹角,他骂你,你一开始是听不出来的,细细回味后才发现自己挨骂了。我觉得文人优雅的骂人,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还是举例子说明。北宋初有个名士式的文人,叫做安鸿渐,名气挺大,但有一个臭毛病,瞧不起人。有一个市镇的“所由官”(胥吏),一日带了儿子凌策前来拜会安鸿渐,请安鸿渐给儿子取个好名字,安鸿渐想了一下,即为凌策取字“教之”。
凌策父亲很高兴,回家了。回家后仔细一想,才发现安鸿渐在骂自己和儿子。原来,《孝经》有一句话说:“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安鸿渐通过别解“教之所由生”之句,拐弯抹角地嘲讽凌策出身于胥吏之家。
后来,安鸿渐当了教坊伶官,而凌策当上宣徽院长官,教坊隶属于宣徽院,换句话说,凌策成了安鸿渐的领导。凌策犹有点记恨,对安鸿渐说:“汝今世之一祢衡尔,才虽不逮,偶免一烹焉。”
不过,安鸿渐拐弯抹角骂人的毛病还是改不了。又有一回,安鸿渐在街上遇到赞宁与几名僧人,当时赞宁当了“僧录官”——朝廷主管佛教事务的官员,安鸿渐取笑他:“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这也是雅骂,有典故的。“郑都官”指唐末诗人郑谷,他曾为表达对武则天宠幸和尚薛怀义并赐其紫衣之举的厌恶,写过一首诗:“爱僧不爱紫衣僧。”安鸿渐借这个典故,调戏“僧录官”。
赞宁呢,听后反唇相讥:“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群。”也是雅骂。
问:宋代“狸猫换太子”事件到底是真是假?
答:当然是假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定型于清代说书艺人石玉昆所编《三侠五义》,但类似的故事(讲述宋仁宗身世)在明代小说中已出现,如包公案故事《桑林镇》,只是尚未演绎出“狸猫换太子”的情节。
不过,“狸猫换太子”故事虽然是文人捏造,却有所本,因为历史上的宋仁宗,身世确实有些曲折。他的亲生母亲,是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的一名侍女李氏,偶然一次与皇帝有一夕之欢,便有了身孕,后来产下仁宗。但仁宗从小就过继给章献皇后为子,由杨妃抚养长大,所以仁宗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按《宋史》的记载,“初,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仁宗即位,妃默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直到仁宗成人,才从皇叔那里得知自己的身世。
不管怎么说,真实的宋朝历史中,并没有出现“狸猫换太子”的事情,也没有《狸猫换太子》讲述的那般离奇。但由于仁宗皇帝的身世确实比较曲折,在民间便被戏曲文人演绎成传奇故事,情节越来越富戏剧性。
“狸猫换太子”还有另一个故事原型,但这个原型跟宋仁宗没有关系,而是明孝宗的身世。明孝宗是明宪宗的儿子,是一名偶尔被宪宗皇帝临幸的宫女纪氏所生。明宪宗宠幸万贵妃,而万贵妃心肠歹毒,见不得别的嫔妃生育子嗣,见纪氏有身孕,便命一名宫婢带了堕胎药给纪氏。幸亏那宫婢心软,下不了手,回去谎报纪氏只是有“病痞”,并未怀孕。数月后,纪氏偷偷生下儿子,万贵妃闻知,又派太监张敏前去溺死新皇子。张敏又冒死将皇子藏起来,用“粉饵饴蜜”喂养大。到皇子六岁时,明宪宗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
明朝文人编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借宋仁宗的壳来影射明孝宗的身世与明代的残酷宫斗。你看戏文中的“狸猫换太子”主要情节跟明孝宗身世多么相似:“狸猫换太子”故事里的刘妃,与其说是宋代的刘娥,不如说更像明代的万贵妃;故事里的宫女寇珠和太监陈琳,宋代史上并无其人,反而跟救过明孝宗小命的宫婢与张敏高度相似。宋代后宫之内尽管也有宫斗,但还不至于像明朝宫斗那么残酷。(选自本人在“悟空问答”上的答问)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黄蕙昭】对话儒家与韦伯:儒家伦理抑制了资本主义发展吗?
【下一篇】【许石林】香椿·甜椿·臭椿·樗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