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不吃会死吗?”——陕西这两样东西急需全民抵制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8-04-26 22:15:12
标签: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不吃会死吗?”——陕西这两样东西急需全民抵制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初九丙戌

          耶稣2018年4月24日

 

【作者按】


不才日前在朋友圈和微博发帖,呼吁抵制西安红柳烤肉和摔碗酒。某媒体为此专访。此为采访问答,可作为记者写稿素材,非记者发表出来的稿子。特此声明。


我只接受文字采访。


文字太长,错别字等等不免,请注意分辨。并敬请指出。

 

  


 

 

答媒体提问:

 

一、谈谈您的发帖初衷。

 

我每年多次回陕西老家,人家都笑话我:一有空就回陕西。也必到西安看朋友、办事——尽管和别的旅游城市一样,本地人对到旅游景点去吃饭不以为然,多数会以更内行的姿态说游客去的地方我们本地人都不去而是去小街小巷隐藏着的更美味、更实惠的小店云云。我对此同样不以为然,我很热情地介绍外地朋友去西安旅游景点消费,就是自己吃饭也去。因为;西安的旅游景点的饮食品质的确普遍非常好,这可能与咱们陕西的小吃烹饪方法有关。

 

去年年底我带了一帮朋友去西安,逛旅游景点,发现原来的铁签烤肉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红柳签烤肉了,简称红柳烤肉,满街都是。最令人关注的是街边那些垃圾筒里插得满满的堆得高高的像麦草垛一样用过的红柳枝,的确很吸引人,是个很抢眼的商业噱头。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很大的浪费:干嘛非要用红柳枝当穿肉签?不仅浪费,想像一般生长于沙漠地区的红柳,如此下去会遭到破坏,自然就有点担忧脆弱的生态。当时就像写篇文章批评来着,后来一忙就淡忘了——我是陕西人,虽然不在陕西工作,但一直关心老家的方方面面,“春秋之法,责备贤者”,我常常撰文批评陕西。后来又看到一组动图,是拍摄于西安的,一些年轻人在喝摔碗酒,女孩子摔得更凶,我对这东西很反感:喝酒就喝酒,摔什么碗?摔杯摔碗,在风俗习惯上讲是很不吉利的。我知道有些地方有喝这种酒的风俗,但人家也是有其特殊的节日和特殊讲究的,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语境,这个可以。人家也不是天天摔,也不是每喝必摔,更不是为摔而喝。旅游区引进这种项目,就是糟践东西,就是诱惑并利用人的不好的心性做生意,发这种财就是发不义之财,不知道古人说的“珍惜物命”,不知道“惜福”,不知道俗话说的“成物不损”,当然,你要是说谁有精神病,摔一个碗有益治疗,那这个碗就是药,这个特殊需求是可以的。否则,好好的,摔什么碗?原理上,陶土也是不可再生的。联想多了,我就发了朋友圈和新浪微博,内容是这样的:

 

“西安有两样东西急需全民抵制:一是红柳烤肉。一是摔碗酒。

 

太造孽,太糟蹋东西,太毁生态!

 

红柳烤肉,其实是红柳枝签串肉,与铁签串无任何区别。沙漠居民图方便,削柳为签,用代铁制,本因地为宜,今万里之遥,取材耗能,就为游客图新鲜,又敷以传说、附会以异样,真是奢淫无度。

 

摔碗酒,一不吉利。二瓷器日积月累,历世不泯,不仅浪费陶土,又使垃圾永远堆积。亦奢淫无度。

 

中国人的价值观太坏了!贪、妄、偷、私,这样的民族若成世界第一,离毁灭不远了。”

 

现在,我把自己发的这些文字补充说明一下:

 

我看新闻报道上说,是《舌尖上的中国·2》上介绍新疆的红柳烤肉,引起消费者对红柳烤肉的兴趣。这实在是编导们始料未及的负面效果。我本人也是《舌尖2》的美食顾问之一,我印象中,的确有内容是拍摄新疆沙漠居民就地取材,用红柳烤肉的。这在新疆很正常,就像摔碗酒在其原发地很正常一样,用量不大,也不会造成大规模消费的危害。现在将沙漠地区的红柳砍下运来西安做烤肉,如此大规模商业化,我觉得不合适,甚至担忧这种风气还会蔓延到别处。如果是仅仅迎合和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求刺激的感觉,就是诱惑煽挑人的奢靡之心。这种钱赚得也很不义。红柳烤肉有什么区别于铁签烤肉的特殊风味?我品尝经验,认为没什么区别,区别就是贵,因为肉多。为什么肉多?因为红柳枝粗,肉块小了不好串。

 

红柳烤肉和摔碗酒的确是完全是可以没有的东西。让它们在原发地存在就可以了,不要引到别的地区,不要将红柳烤肉炒作成比铁签烤肉更正宗的东西。商业有时候会迎合消费者,胡编乱造一些说法,偏偏没文化的消费者又很容易被诱惑,这就是奢靡、非分,不仅不应该提倡,还应该取消。

 

提倡恢复铁签烤肉。

 

我写帖子的时候,不免危言耸听,其实原因也是担忧:这样下去,人不管束自己的欲望,到旅游区就是放纵狂欢、消费花钱,难道真是早年间一个月小品说的,人追求的幸福生活就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这样的价值观和行为实在太可怕了,物极必反,这就是消亡的征兆,这样的价值观和行为,不可能让一个民族健康成长。所谓贪妄偷私:非分就是贪;不正当就是妄;给不正当的行为找理由就是偷;只图自己一时痛快不考虑别的影响就是私。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惜福、有钱就任性、给坏事找理由、不听人良言劝戒,这就是贪妄偷私。

 

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早些年写的一篇文章,说她参加一个饭局,做局的主人很得意地招呼大家,要现场剁一只熊爪做红烧熊掌,铁笼子提过来,笼子里一只熊,一只前爪已经早被剁掉了,熊紧紧地护着另一只前爪,深深地藏在腹下,双目恐惧可怜,瑟瑟发抖。我这朋友说,她当时不敢看,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不吃会死吗?”众人闻言,遂不食。

 

今天,我也想说:红柳烤肉,不吃会死吗?率摔碗酒,不摔会死吗?

 

“不吃(摔)会死吗?”让我想起一个传统价值:廉。它的反义词就是:奢、淫。

 

2、发帖后对网友的反馈怎么看?

 

发帖后,绝大部分人是赞同我的,有的人甚至有恍然大悟之感。我为了传播方便,还将微博截图,发在朋友圈,方便转发。

有好心人问:帖子最后一句能不能删去?我回答:不能。正好徐州赵亦兄留言:“我有个老师,对于这些问题骂完之后,必加一句:这个民族,迟早得灭亡。”赵先生这个留言可以作答复。

 

像我帖子后面一段这种话,当然是危言耸听,也只能耸智者之听,庸人无论如何也明白不了,也不会往好处联想。

 

这个世界有许多杠精——爱抬杠的精神病。当然也有人反对,比如我的校友群里,一个叫“毛栗子”的陕西人,说风凉话:“举报商家,浪费资源,断其财路,让他一家老小没法糊口,去沿街乞讨,这样方能息灭环保人士心中之怒火。”

 

他(她)把我当环保主义者了。我虽然很热爱环保,但我还没资格当一名环保主义者。他(她)的这种抬杠,很像是我曾经写一篇文字,主张让那些吸毒的艺人永远不许再进入演艺界。有些人就反对,说:那你让他们怎么生活啊?我回答:种地打铁送货开车等等,不是工作吗?为什么非要先保障他们一定从事演艺当明星,再考虑对其吸毒的惩处?那惩处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干不了别的,应该饿死他们。道理同样:不用红柳烤肉,会死吗?

 

我给他(她)截图看新闻:经记者调查,红柳枝一根批发价几毛钱,但被卖到几元钱,并且说这已经不是什么糊口的事儿了,这就是奢靡。

 

他(她)说:“这不是一家糊口的事,是一群人糊口的事,都成“环保产业链了”,成了一方居民脫贫致富的法宝了。”

 

这种“杠精”,就是我痛恨的那种看问题弃大体而抱残碎的德性,表现为言伪而辩、行僻而坚、心达而险、顺非而泽、记丑而博的少正卯范儿,一般人看不到这种怪言论的危害,还很容易被其误导,“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

 

也有几个人说我后面两句话偏激了。我最反感谁指责别人说话为文偏激,不要动不动说别人偏激!你多狂妄,怎么就认定自己一屁股坐在正中了?你有什么根据?你凭什么自信?再说,偏了你就是偏了激?你是激?同样的话,全在你个人理解,批评犹如谏言,哪儿有四平八稳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岂不闻“谏诤不激切则不足以动人,激切则近谤讪”?凡事不顾大端,唯抱残碎、说风凉话,道理必万世不明。你看古人的文章,如果用现在人的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的思维,根本就写不出来。

 

微博上当然也有反对我的,比如一个名叫//@咸淡猪手:  这样怼我:“碎怂没见过世面!树枝子穿肉烤了吃,好吃,跟生态有个毛关系,吃几串烤肉都就奢淫了,你节俭喝西北风去么。土家族摔碗摔了几辈子了,人家爱摔的人,就想体验这,关你毛事儿。土鳖。”

 

这个自标供职于“水星教育”的家伙,是个什么东西?我希望你们媒体顺便调查一下,我很担心,他所从事的教育,能教育出什么东西来。

 

还有个叫//@晒老鼠干的猫: 的,说我:“又想利用公权力去煽动去道德绑架,这种人真他马的恶心。”

 

您说像这样的弱智,还用得着用道德去绑架吗?用常识就能勒死他。

 

类似的“杠精”还有几个,我全都做了保存,我这个人是从不饶这些弱智坏人的,也不怕耽误工夫。人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3、摔碗酒和红柳烤肉的风俗文化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在西安兴起?

 

这两样,我都不了解。为什么会在西安兴起?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不好,应该取消、抵制,越快越好。我倡议抵制,并自觉从我做起。

 

4、您对此有什么样的建议?

 

建议就是:政府应该出面取消禁止这两个东西。作为消费者,应该自觉抵制,看见这东西,就问自己一句:不吃(摔)会死吗?

 

5、对这个现象以及读者反馈有什么体会感悟。

 

体会和感悟上面都连带着说了。

现在中国人富裕起来了,爱旅游也有条件旅游了,就是别把旅游当作放纵和任性狂欢。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古人说“俊得江山助”,旅游还是学习的过程、修养的经历。物质丰富了,可不是人就有条件为所欲为了。要有富贵心态,富贵心态就是会自觉管束自己。现在中国许多人行为中体现并传播的许多价值观有问题:宣扬富人、炫耀富贵,但不激励人去创业奋斗,而是羡慕他们的奢华任性,羡慕他们有钱可以办很多事情。这明显不对。

 

维护天下的,尽管你不承认,就是两个字:纲纪。气理之出,是为纲纪,从有纲纪的那天起,人就破坏它,并且会继续破坏下去。纲纪常常被财富、权力、成功、势焰等等遮蔽、掩埋,明晦无定,晦多明少,知晓纲纪的人也被各种鄙视和嘲讽。但是,纲纪总在发挥作用。它在裁决人间的一切。你不承认、认识不到,不等于它不存在。

 

6、听说您长期关注陕西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您认为在文化传承和转化方面应该咋样做?

 

我说不上多么关注,但的确很关心。我粗浅的印象,当代陕西人最不应该忽视“关学”文化遗产资源。这是我们陕西的文化宝库,但现在我感觉到太多太多陕西人,不仅拿不到这个宝库的账号,你告诉他账号,他也找不到打开这个账号的密码了。很遗憾、很可惜。陕西人在文化上被蒙蔽、被阻断的现象在我看来,似乎比别处还要严重。严重的不自信,不自信的表现症状就是看上去轻薄自大,还粗糙。其实,人秉气而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人的普遍天性,陕西人的性格中有非常优越的天赋,这一点朱熹很喜欢很欣赏、顾炎武很喜欢很羡慕。但越是优越的天赋资源,后天越需要教育和修炼。否则,正如朱熹说的:秦人有刚德,刚德乃圣贤之德,欲其德,先去其病。我常这样解释:就像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但你耐烦费力去掉其外皮的臭硬,里面包藏着一块温润的美玉。

 

上面似乎说了咱陕西人的坏话。陕西人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优点:一是自黑;二是不排外。这是有天下胸襟的人群才有的胸怀和本能,仅仅有地方胸怀的人是很护短的、很本位主义的。说自己的坏话,这正是陕西人优点:非常具有自我批判意识,自我批判得都近乎妄自菲薄了。陕西人还有一个优点:寡欲。正因为寡欲,所以性刚。我经常请来深圳的陕西朋友吃饭,你精心弄一桌海鲜,他吃完当面就说:不如咱陕西一碗面。这就是从味觉上表现出来的寡欲。

 

8、您认为陕西旅游最近多年的发展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

 

做得不细致,经营粗疏,该赚的钱不会赚,不该赚的钱笨赚。陕西那么多文化旅游资源,但经营太粗疏。文化内容做得不够。好好的资源,做得像人家没有文化内容、牵强附会的项目一样。我参加陕西来深圳举行的招商会,让我发言,我说:你先做到正确,其次才能追求精彩。比如,你给司马迁塑像,按照传统做法,圣贤的塑像是不能在露天的——我说这个,可能太多人不同意了。好吧,我退一步:你们给司马迁塑像,用的是现代艺术思维,而不是传统文化思维。在司马迁塑像的两边左右下位,却是三皇五帝的雕像。这正确吗?三皇五帝成了司马迁两边的文武大臣还是太监卫士?有个博物馆开馆,盛大的开幕式,接待人员全部穿的是汉服,看上去很气派,可是,悲剧是:他们全部左衽。这还能说精彩吗?这是常识啊!

陕西要做文旅,就一定要做天下文旅的传统文化标准。你这儿就应该给天下出标准。文化传统正统所在,你不出标准,让谁出?结果你做成什么了?你到陕西的文化旅游景点看看,多少现代新做的楹联都对不上,连工整都说不上,更别说精彩了。有个大人物去世了,他的灵堂里巨大的长挽联,对仗不工整,连龙门对的格式都成了老太太骑驴——一个姿势到底。这不仅是笑话,这是耻辱,羞先人。

我所以,我很沮丧、很气恼地说:我们陕西不是文化大省,是坟化大省——空有那么多以古代坟墓为代表的文化资源。

 

9、该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和乡风民俗?

 

“吾欲仁斯仁至矣”——该怎么融合,正心诚意,必然有方法。从自己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做任何事情,多虚心询问专家。陕西那么多高校,那么多一流的专家,要好好虚心咨询,别把人家当希望做你的项目想挣钱的,挣钱也应该,你还应该多给,他们就是懂得纲纪的人,别把人家当力役使唤。现在很多地方,把专家当力役使唤,我希望我老家能避免这一点。要崇文养士,尊贤爱才,“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不要一见大学教授先想他的寒酸和毛病,你要笼统地无条件地尊敬这个职务和身份,时间长了,优秀的人自然就出来了,办任何事情就有了好办法。

至于说乡风建设,这个非常迫切,乡村老年人已经不多了,我说的老年人是指能与传统文化接上气息的老年人不多了。现在很多人虽然年龄老了,但不像过去有文化懂礼仪的老年人。再不抓紧抢救式保护传统风俗礼仪,保存和记录那些古老文化孑遗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体温,你会越来越感觉“欲问其事,故老尽矣”。现在一些婚丧嫁娶中的坏现象,不是传统风俗礼仪的问题,传统不背这个锅,而恰恰是传统文化礼俗衰微了、消失了、缺位了,这些坏现象才产生才涌入了。

 

前辈关学先贤,个个都是实践家,志在阐发圣人遗意,不苟为文,无屑于雕琢布局,耻于柢益口耳,道惟自足,不务旁求。现在的陕西读书人,应该继承这个传统,接续这个余脉,负担起实践的责任,而不是躲在舒服的城市,对乡村的事情指指点点,又说不到点子上。更不去带头实践、引导风俗。“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