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节选自《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吴钩 著,东方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四月初二日戊申
耶稣2018年5月14日
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独臂的杨过单身过了十六年,他是怎么剪指甲的?这是江湖上流传甚广的“金庸学三大不解之题”之一。另外两道“不解之题”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小昭,脚脖子被铁链锁住了,她是怎么换内裤的?《射雕英雄传》中的梅超风,练了“九阴白骨爪”,指甲暴长,解手后又怎么擦屁股?
与“杨过剪指甲”难题相关的问题还有:在杨过那个时代,指甲钳显然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究竟需不需要剪指甲啊?如果需要,又是用什么工具来剪指甲呢?
人类当然需要剪指甲,不论是今人,还是古人。我们人体的组织,如牙齿的长度、骨头的长度、耳廓的大小、内脏的大小,发育到一定程度,便不再生长,只有头发与指甲,可以维持终生生长。指甲如果不剪,它们就会不停地长长长(zhǎng),长(zhǎng)长长(cháng),长长长(cháng),给你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举个例子,你弹过吉他吧?弹吉他需要留一点指甲,但指甲也不宜过长。有一位明朝人写了一本《弹琴杂说》,其中就特别提到,弹琴之人,“指甲不宜长,只留一米许,甲肉要相半,其声不枯。”这里的“一米”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度单位,而是指“一粒米”那么长。我们去看宋徽宗绘画的《听琴图》,图中的弹琴者,指甲修剪得非常整齐,差不多就是“一粒米”长。
猫科动物的利爪、啮齿类动物的牙齿,也都能够终生生长,动物解决爪牙过长的方法是磨损,不停地挠硬物,或者不停地啃木头。我们可以想象,生活在石器时代的人们,也是通过磨石头来防止指甲过长的。金属器具发明之后,人类慢慢学会了用刀片来削短指甲(古龙笔下的李寻欢,就常常用他的飞刀修指甲),或者用锉刀来磋磨指甲。当然,在指甲钳发明之前,最常见的修指甲工具是剪刀。
中国的剪刀,又称铰刀,铰,交也,“剪刀两刀相交,故名交刀耳”。相传剪刀为鲁班发明,但从出土的实物来看,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剪刀来自西汉初期,是交股剪刀,其形制跟现在的U形剪刀有点接近。
交股剪刀是汉代至五代的主流剪刀形制。简单的力学知识告诉我们,这种剪刀用起来比较费力。不过如果用来剪指甲,无疑是绰绰有余的。五代之后,带有支轴的双股式剪刀兴起,由于应用了杠杆原理,用双股式剪刀剪东西会更省力一些。长沙出土的一把五代时期的双股式剪刀,从形制看,已经跟今天我们常用的剪刀没有什么区别了。
那么你又如何证明古人用剪刀修剪指甲呢?毕竟剪刀是用来裁剪布匹、纸张的。
好,我们先来看看明末清初董以宁写的一首小词,里面写道:“先将榴齿微微刷,取绣绒银剪,轻修指甲,归来戏把檀郎招。”说的是,一名闺中女子与情郎约会前,细心梳洗,刷了牙,剪了指甲。在古代女性的梳妆盒内,是少不了这么一把修剪指甲用的小剪刀的。一首元曲也写道:“粉云香脸试搽,翠烟腻眉学画,红酥润冰笋手,乌金渍玉粳牙,鬓拢宫鸦。改样儿新鞋袜,挑粉垢修指甲。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修剪指甲,这是古时女性妆扮的基本功。
出土的文物也可以佐证。许多小型的剪子,多出土于女性墓中,与女性化妆用品存放在一起,如广东淘金坑出土的剪子,与镊子、铜镜一起包裹在一个漆盒中;河北邢台唐墓出土的剪子,与银钗、骨钗、铜镊、铜饰同出。可以推知,这些小剪刀,实际上就是当时女性的化妆用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一幅传为南宋刘松年的《宫女图》,图中仕女的桌案上摆有几件女性的梳妆用具,其中便有一把交股式小剪刀。
男性也有专用的修甲用具。晚明高濂的《遵生八笺》记录了一种流行于士大夫群体的“途利文具匣”,“内藏裁刀、锥子、挖耳、挑牙、消息、肉叉、修指甲刀锉、发刡等件、酒牌一、诗韵牌一、诗筒一(内藏红叶各笺以录诗),下藏梳具匣者,以便山宿外用。关锁以启闭,携之山游,似亦甚备。”差不多同时代的屠隆《考盘余事》“文房器具”条也说:“小文具匣一,以紫檀为之,内藏小裁刀、锥子、挖耳、挑牙、消息、修指甲刀、锉指、剔指刀、发刡、镊子等件。旅途利用,似不可少。”看来,这修剪指甲的刀、锉,正是士大夫居家、出游之必备用具。
古时的出家人尤其重视身体的清洁,用来刷牙的“齿木”就是僧人发明的。佛经说,“佛听蓄刀子,一用割皮;二用剪甲;三用破疮;四用截衣;五用割衣上毛缕;六用净果。乃至食时种种须故,是以听蓄。”佛家是允许僧人收藏刀子的,因为需要用刀子来削果皮、修指甲,等等。
古代还有“刀镊工”的行当,其工作就是给顾客修面、修眉、刮胡子、剃发,以及修剪指甲。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画有一个刀摄工,在城墙脚下开了一间铺子,正给顾客修面呢。
明代笔记《凤凰台记事》中,还有一则轶事说:“太祖时,整容匠杜某专事,上梳栉修甲。一日,上见其以手足甲用好纸里而怀之,上问:“将何处去?”杜对:“圣体之遗,岂敢狼籍?将归谨藏之。”上曰:“汝何诈耶?前后吾指甲安在?”杜对:“见藏奉于家。”上留杜,命人往取甲。其家人从佛阁上取之,以朱匣盛,顿香烛供其前。比奏,上大喜,谓其诚谨知礼,即命为太常卿。”这个姓杜的整容匠(刀镊工),专职给朱元璋梳头、修甲,将剪下来的“龙爪龙甲”收藏起来,以香烛供于佛阁。这马屁拍得朱皇帝龙颜大悦。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朋友问:古人不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吗?怎么会忍心剪掉指甲呢?确实,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观念的影响,古人有留发的习惯。不过,对于指甲,古人持另一种观念,东晋张湛的《养生要集》说,“爪,筋之穷也。爪不数截筋不替。”爪,指人的指甲、趾甲。古人认为,如果指甲与趾甲没有经常修剪,就会不利于筋气的新陈代谢。
因此,许多传统医书、养生书都提倡定时修剪指甲,如唐代唐临《脚气论》说∶“丑日手甲、寅日足甲割之。”唐代孙思邈《保生铭》说:“寅丑日剪甲,理发梳百度。”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说:“寅日剪指甲,午日剪足甲,烧白发,并吉。”
由于古人使用剪子或刀片修剪指甲,容易误伤皮肉,传统医书中也收录有不少医治指伤的药方,如明代薛铠的《保婴撮要》记载说,“一女子十四岁,修指甲误伤痛,妄敷寒凉及服败毒之药,遂肿至手背,肉色不变,余先用内消托里散,手背渐消,次以托里散为主,八珍汤为佐,服两月余而愈。”
回到“杨过剪指甲”的问题,答案是:首先,杨过当然需要修剪指甲,否则,他的手指甲会长得只适合练“九阴白骨爪”;其次,杨过可以到市集中找刀镊工帮他修剪指甲,只要付几文钱就行了。杨过独臂,说不定还能打个五折;最后,实在不行,他还可以运用石头磨、牙齿咬的古老方法来弄短手指甲。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敖继公《仪礼集说》出版
【下一篇】【唐文明】儒学与儒教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