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树起鲁迅“民族魂”,丧了中华民族的魂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0-07-10 08:00:00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自从毛泽东御口发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之旨后,鲁迅的硬骨头招牌似乎已是板上钉钉、万古不移的了。即使是一些反毛者,在“鲁迅的硬骨头”面前,也会不由自主地弯下腰去,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证明自己骨头的硬度。
 
鲁迅好骂也擅骂,下笔尖酸刻薄阴冷,骂得最多的是中华文化、“仁义道德”和所谓的“国民劣根性”,是当时的文人学者,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等。
 
鲁迅确对社会、政治的阴暗面有所揭露,却归罪于中华文化和仁义道德,要从根本上打倒之,这就失之千里了。他的一生真可谓:横眉冷对中华文化,俯首甘为“苏式国家社会主义”之牛也。
 
鲁迅确实也骂骂军阀和国民党,但要知道,当时的军阀及国民党,对于文人和异议还是有一定“雅量”的,须知那是内忧外患以及日寇入侵的时代。即使在国民党的浴血抗敌的时候,鲁迅对准国民政府的“匕首投枪”依然毫不放松。何况鲁迅大部分时间躲在租界里,文章自由的发,书籍自由的出,稿费高额地拿,并没什么大不了的政治压力和风险。
 
如果这就叫最硬的骨头,未免廉价。不要说历代儒者,不要说象梁漱溟这样的现代儒者,就是鲁迅同时代的文人学者中,骨头、笔头真正硬的,也不在少数。把最硬的骨头乃至民族魂这样的桂冠加在一个有优点也有不少毛病的普通小文人头上,真乃“不能承受之重”也。
 
话说回来,鲁迅本人的骨头虽然硬度有限的很,毕竟不软,还不至于奴颜媚骨。他加入“苏共左联”和对“苏式国家社会主义”的赞美,是思想认同,并非有意献媚邀宠和谋取一己私利,可以说他愚鲁冥顽,不能说他媚共;他的亲日倾向也有其特殊的渊源,可以说他爱国精神不强烈,不能说他媚日。
 
后来无数无量的鲁迅的学习者崇拜者可就不一样了。多少饱读鲁迅文章的知识分子,在“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内斗亢奋中,在反儒批孔的“思想在线”上,把鲁迅式的尖酸刻薄和无线上纲发扬得淋漓尽致,在强权专制面前则十分温柔,除了奴颜媚骨,就是媚骨奴颜,帮闲帮忙帮凶,一切行动听指挥。
 
说来可悲,鲁迅的“民族魂”旗帜和“硬骨头”招牌,不仅没有给鲁迅信徒们增添丝毫批判现实反抗强权的精神,反而成了奴性或野蛮的培养基,反而进一步败坏了中华文化、掏空了民族精神。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悖论,其实丝毫不悖:因为鲁迅的“民族魂”旗帜和“硬骨头”招牌是“人为”(伪)的,是党主专制的倾力打造而成-----因其与“苏式国家社会主义”共鸣而产生了巨大的利用价值,正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
 
反对仁义道德,就是反对人类的良知本性,就会反掉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的希望,最后也会把自己反成无根飘萍无头苍蝇。鲁迅的呐喊、愤怒、绝望、迷茫及其尖酸刻薄,无不种因于此。这么一个无魂之人有什么资格成为民族魂?把一个反对中华文化和仁义原则、挖民族精神的“祖坟”的小文人树为民族魂,中华民族能不丧魂失魄么?
 
悲剧连绵浩劫不断的现代史已足以证明,没有儒家,中国将失去精神栖居,名存实亡,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遗憾的是,不少国民包括某些自由派,依然不明白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才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孔子和历代圣贤才是真正的民族魂。他们依然痴心不改当“鲁粉”,一边反对专制主义一边把党主专制打造的鲁迅招牌高高举起,继续充当着“吃仁义道德的人”,继续轻飘飘的浮萍着和嗡嗡嗡地苍蝇着。
 
2010-7-2东海儒者余樟法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