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信仰,泛而言之,指的是对某种主义、理论、思想、学说、宗教极其信服,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在这个意义上说,民主、科学、国家、社会、金钱、权力等等之类,都可以拿来信仰一下。但严格地说,上述这些东西,包括一些主义理论思想学说,都不足以成为生命信仰。
信仰最根本的意义是能够为个体生命提供安身立命的内在栖居,所信仰之“物”,必须具备一定的超越性和彼岸性,或者说,信仰不一定要宗教化,但必须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这是上述“东西”所不具备的。
上述“东西”中,民主、科学是最值得信仰的,但民主乃一种社会制度,科学指向现象界,从根本上说,都不足以为个体生命提供安身立命的内在栖居。
一种最优秀、最高级的生命信仰,应该是形而上与形而下、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完全贯通,超越性与内在性、宗教性与科学性圆满统一。考察古今中外各种主义、理论、思想、学说和宗教,都不符合这一标准。
许多主义如科学主义、国家主义、社会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等,不论是否具有科学性,都局限于形而下的层面。它们都缺乏超越性或内在性,缺乏终极关怀和宗教情怀,不能为个体生命提供安身立命的内在栖居,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意义的呈现提供真实的内在力量----而这是信仰最重要的功能和最根本的意义。
这些“主义”优劣不同,信仰民主自由科学优于信仰权力金钱物质,也优于信仰国家社会唯物唯心;层次不同,有的属于政治信仰,有的属于哲学信仰和精神信仰。但是,它们有一点相同:同样都是没有根的,信仰无根,学问无根,生命无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哪。
在众多无根的信仰中,民主信仰比较“高级”,自由主义者也往往强调他们的民主信仰。其实,民主不过是一种制度设置,本身并不足以为民主追求这种特殊的公益事业提供内在动力。信仰民主,等于没有信仰,在缺乏物质刺激和名利“预算”的情况下,很难持之以恒。
二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哲学相互矛盾,唯心主义似乎比唯物主义要“超越”些,其实同样谈不上超越性。因为,唯心主义的“心”,是意识心,仍停留在意识的层面,与唯物主义的“物”一样属于现象和形而下的范畴。
同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不具备科学性,物质不能产生意识,意识不能产生物质,不论把物质还是把意识视为第一性的“东西”,都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承认普遍的人性和原初的本性,不承认物质与意识之上现象之上的“形而上”,不知道人类除了阶级性斗争性,还有人人平等相通的良知仁性,这是更加根本性的。人性是形而下的习性与形而上的本性的统一。
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和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就必须信仰物质第一性和人类的阶级性斗争性。这样的信仰,其肤浅低劣一目了然,凡对中华文化心性论略有所知者都可以看得出来。
基督教信仰指向彼岸和形而上,具有超越性,但是,形而上与形而下、彼岸与此岸完全分离割裂,缺乏内在性和科学性,完全“无稽”,纯属原始蒙昧主义的残遗。
真正的信仰,信解行证,缺一不可,不仅要信得坚,还要解得圆、行得实、证得到。证,包括科学实证和内心实证。扬雄说:“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谓妄。君子妄乎?不妄”。
“言”不可妄,信仰更不可妄。形而上之道,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间段中,或许难以完全验证,但也不能象“上帝”那样,完全违背科学常识和科学精神,完全“悬空虚构”不可验证。
中华文化的辅统佛道两家,作为信仰,堪称优秀高级了,然仍有缺憾。因为它们虽然形而上与形而下、彼岸与此岸已贯通,但都不够完全;超越性与内在性、宗教性与科学性已统一,但仍有欠圆满。(关此,已有多篇旧作予以透析。)
考察古今中外各种主义、理论、思想、学说和宗教,唯独儒家的良知信仰,超越性与内在性、宗教性与科学性圆融统一,形而上与形而下、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完全贯通。
良知信仰才是优秀、最高级、最圆满、最究竟的信仰,是最佳的人生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可以为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选择和持有提供最为正确坚实的义理基础。良知信仰,堪称政治信仰、哲学信仰、精神信仰和生命信仰(准宗教信仰)的统一体。
三
另外,信仰具有一定的唯一性或排他性。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保有两种同一“级别”的信仰,不可能在信仰上脚踩两只船。比如同时信仰基督教和儒家,或者同时信仰儒家和马克思主义,或者同时信仰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等等。
因为它们之间某些理念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马克思主义是无神论,基督教以神为本。儒家则以仁(良知)为本,对神之有无,不置可否。儒家认为,即使有外星生命的存在并姑且称之为神,神之本性与人之本性也是平等的,同时也不是基督教那种创世造人包打一切的“独一真神”。
(如果宗教上信仰上帝而政治上信仰民主,则是可能的。因为两种“信仰”级别不同,不矛盾。政治信仰皆非真信仰,只是一种方便说法而已。)
即使是高度相通的学说、宗教体系,如儒佛道三家,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并列信仰。很多古人往往对儒佛道都有研究,都喜欢,但信服的程度必有所不同。一个严肃真诚的信仰者,不可能同时既是儒者又是佛道信徒。
2010-6-25东海儒者余樟法于南宁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