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天道不可空谈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初一日乙亥
耶稣2018年8月11日
内圣外王,两学各有侧重,然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不通内圣学,必不明外王;不通外王学,必不明内圣。换一种说法,没有格物致知功夫,就不能诚意正心;没有格致诚正功夫,就无法齐治平。反过来,没有齐治平的能力,就说明格致诚正功夫不行。内外都不行,修身自然成空谈。
内圣外王,同归于仁。仁者,本性也,天性也,性与天道也。
不明本性,何谈人性;不明人伦,何谈本性;不明本性,何谈内圣;不明内圣何谈外王;不通王道,何谈人道,更何谈天道。故天道不可空谈,必须立足人道;人道不可空谈,必须立足人伦和政治,人道政为大。最好的政治是王道。
王道不可空谈,必须立足圣学。内圣外王,归于中道,中道又必须依据儒经。学习儒经,学习之践履之,是追求中道、实践中道的唯一途径。依据佛道经典而谈中道,也是空谈。因为佛道立足点非人道,无王道,所谓中道,实非中道。
对于真正的中道来说,佛道学说也会产生所知障,一产生往往很严重。学佛学道学到一定时候,或为空寂所障,或为虚静所障,就再也难以领悟“性与天道”空寂而生生不息、虚静而健动不已的真谛,必然轻视王道追求,疏离人伦人事。
唯儒学没有所知障,唯儒家才能彻上彻下,一以贯之,通达无碍。唯孔夫子于“性与天道”彻悟圆证。唯有圆证“性与天道”,才能全面把握儒家中道天人合一之奥妙。《礼运》说:“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意思是说,圣人能够拥有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思想情怀,并非空想玄念,而是有其思想依据的,是因为他能通达人性之实,开通道德义理,明白人类的利益和患难之所在,所以能抵达那样的道德境界,追求那样的政治理想。
政必本于天。通达人情、洞晓义理、明白利害之关键,是上达天道,上达民胞物与、万物一体的“实际情况”。王阳明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大学问》)
欲圆证“性与天道”,则必须努力学习儒学,下学上达,成德成圣,成就仁性大光明境界。此境非任何外道所能及也。当然,亦非一般士君子所能及。曾巩说:
“夫学者之于道,非知其大略之难也,知其精微之际固难矣。孔子之徒三千,其显者七十二人,皆高世之材也,然独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及回死,又以谓无好学者。而回亦称夫子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贡又以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则其精微之际,固难知久矣。”(《说苑序》)
七十二贤中,唯颜回庶几近乎圣境,子贡和其它弟子就难以领略“性与天道”的精微,可称贤人君子。
不明“性与天道”和中道之正义者,就是小人。只是小人都不知道、不承认自己的小,东海当年也一样,归儒之前,自负通达佛道,博学中西,自命英雄。其实,即使博学,也是杂家;即使颇有雄豪之气,也不过血气之豪、小人之雄而已,何足道哉。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余东海】儒家四大界碑
【下一篇】【中岛隆博】当代日本儒学热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