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在宋朝,怎么称呼才是准确的?别信电视剧,信我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08-23 23:13:09
标签: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在宋朝,怎么称呼才是准确的?别信电视剧,信我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十一日乙酉

           耶稣2018年8月21日

 

作者按:

 

这几天,跑来北京,甚少上网,所以几天没有更新公号了。今天打开电脑,收到不少留言,其中一条留言说:

 

“吴老师,我想问问唐宋两代皇帝,皇后,太后,太妃,妃子都自称什么,大臣自称什么?大臣怎么称呼皇帝皇后太后的,老百姓怎么称呼皇帝的,老百姓怎么称呼官员的。电视剧里面清一色李大人,张大人,哀家的,应该不符合实际情况吧。麻烦您出一期文章专门介绍介绍。”

 

好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宋朝人的称呼,因篇幅有限,这里只介绍与皇室有关的称谓。

 

  

 

1

 

准确使用称呼是人际互动的基本功。你上淘宝网购物,客服是怎么称呼你的?亲,亲,亲,给个好评。是吧。现在对什么人都可以称“亲”了,但在以前,亲是指有血统或者婚姻关系的人。宋朝有位皇帝就管自己的爹叫“亲”。这个皇帝叫赵曙,是宋仁宗的从哥哥家过继过来的儿子,亲生父亲是濮王赵允让。仁宗皇帝生育过三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了,只好将赵曙收养于宫中,立为皇太子。仁宗驾崩后,赵曙继位,便是宋英宗。

 

当时有大臣提出了一个礼仪上的问题:新皇帝应该怎么称呼他的亲生父亲,濮王。

 

英宗自己的心意,当然是叫“皇考”。考,就是指父亲,一般用来称呼逝世后的父亲。当时濮王已经去世了。宰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也支持称“皇考”。但司马光、吕公著等礼官、台谏官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皇伯”。今天我们可能会觉得司马光这些人不可理喻,是吧?连称自己生父为父亲都不可以,太过分了。不过,从古代礼法的角度来看,宋英宗之所以能够承继皇位,是因为他过继给仁宗当儿子这一法律身份,没有这个法律身份,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便很可疑。所以,在礼法上,在法律上,你应该是宋仁宗的儿子,而不是濮王的儿子。

 

围绕英宗应该怎么称呼濮王,以执政官为一派、台谏官与礼官为一派,争论了好久。最后,由曹太后出面调解,下了一道手诏,说:“可令皇帝称亲。”不如让英宗称濮王为“亲”吧。这才慢慢平息了争论。所以,现在淘宝店主叫你“亲”,你应该感到很荣幸。

 

说笑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宋朝皇室里的称呼,是大有学问的。我们从电视剧、电影里看到的称谓,其实很多都是不严谨的。如果穿越到宋朝,按古装戏里演的那一套来称呼宋朝人,很可能宋朝人会感到莫名其妙。

 

  

 

2

 

真实的宋朝人是怎么称呼的呢?首先我们来说说宋朝皇帝怎样称呼他的家人,比如,怎么叫他的父亲。

 

一般来说,皇帝的父亲也是皇帝,除了像宋英宗这样的特殊情况。大部分的观众听到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叫“父皇”,因为电视剧里都是这么叫的。但是,“父皇”的称呼,是明清时候才兴起的,明朝和清朝的皇子才习惯称他们的皇帝父亲为“父皇”,宋朝时还没有这个习惯,我检索过《续资治通鉴长编》,没有找到一个称“父皇”的例子。不过,宋英宗倒是曾经下诏说:“不敢追尊父皇母后之礼”,意思是说,他不敢追尊自己的亲爹亲妈为“父皇母后”。但这里的“父皇”,不是表示称谓,而是表示身份。总而言之,“父皇”的称呼,是到了明清时期才比较常见的。

 

喜欢看清宫戏的朋友可能会说,清朝的阿哥都叫他父亲为“皇阿玛”吧。几乎所有的清宫戏都是这么演的。但电视剧这么演并不是很准确。实际上,清朝的阿哥并不叫皇帝为“皇阿玛”,而是叫“汗阿玛”,汗,就是大汗;阿玛,是满族语中的父亲。如果我们去翻清宫的档案,就会发现,写的是“汗阿玛”,不是“皇阿玛”。只是到了清末,在民间文学中,“皇阿玛”的说法才多了起来。另外,清代皇子叫他的父亲,也有叫“父皇”的,或者倒过来,叫“皇父”。

 

扯远了。我们还是说回宋朝。宋朝的皇帝到底怎么称呼他父亲?皇帝的父亲无非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驾崩了,一种是还活着。驾崩的就叫“先帝”,还活着的就叫“太上皇”,或简称“太上”。

 

我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北宋时,宋真宗去世后,宋仁宗继位,按照从前的礼法,新皇帝要在即位次年更改年号。公元1023年,朝廷宣布改元“天圣”(上一年的年号为“乾兴”),当时宋仁宗哭着说:“朕不忍遽更先帝之号也。”

 

南宋时,宋高宗宣布退位,由养子孝宗继位,自己当了太上皇。孝宗有一回宴请大学者胡铨,席间提起高宗,都是尊敬地叫“太上”、“太上皇”。

 

不过,这是严肃场合上的称呼。私下里,日常生活里,宋朝皇帝、皇子对父亲的称呼,跟我们民间的叫做是一样的,通常都是叫“爹爹”。

 

我再举个例子,南宋初,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回来,北宋末她被金兵虏走,宋金议和之后,给送了回来。有一年,韦太后过生日,高宗派人在太后的寝宫里点了十几根名贵蜡烛,为什么说是名贵蜡烛呢,因为这些蜡烛都灌入了龙脑、沉香、龙涎香等香料。南宋初,皇室比较穷,这是很奢侈的行为,但韦太后还是觉得不满意,说:“你爹爹那时,皇宫里到处都插满了这种蜡烛,金碧辉煌。”高宗偷偷跟皇后吐槽说:“如何比得爹爹富贵?”你看,韦太后在儿子面前提起先帝——即高宗的父亲宋徽宗,是叫“你爹爹”;高宗称呼他的父亲,也是叫“爹爹”。跟我们现在说话没什么不同。

 

皇帝跟我们一样,有父亲,也有母亲。那么皇帝又该怎么称呼他的母亲呢?比如,宋高宗要怎样称呼韦太后。你可能会说,叫“母后”啊。嗯,电视剧里都这么说。但“母后”也是明清的皇子才这么叫的。宋朝虽然也有“母后”一词,但一般都用于客观的描述,比如说“母后听政”“母后临朝”之类,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宋朝皇帝称他的母亲,通常都是叫“娘娘”,如宋仁宗便叫刘太后为“大娘娘”,叫他的养母杨太妃为“小娘娘”。

 

现在我们以为“娘娘”是指皇宫里的嫔妃,其实在宋代,“娘娘”就是母亲的意思,民间的子女称自己的母亲,也有叫“娘娘”的。那宋朝皇帝对他的嫔妃,又怎么称呼呢?可以叫“娘子”,比如宋高宗宠爱的两个妃子,都姓刘,一个就叫“大刘娘子”,一个叫“小刘娘子”。

 

一般情况下,皇帝当然有兄弟,所以我们还要说说皇帝怎么称呼他的兄弟。宋人称呼兄弟,有个习惯,按照排行,叫“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以此类推。皇室也一样。比如,宋高宗赵构排行第九,他的皇帝哥哥、宋钦宗便叫他“九哥”。

 

有意思的是,按宋人的习惯,爹妈有时候也会叫自己儿子为“大哥”,这是父子、母子之间比较亲切的一种称呼。大家都知道,南宋时,宋金对峙,宋高宗是主和派,而他的养子宋孝宗,则是个主战派,有一次,孝宗找高宗谈收复中原之策,高宗对儿子说:“大哥,我百年之后再议这事吧。”“大哥”便是高宗对儿子的昵称。

 

  

 

3

 

皇帝除了要在内廷见家人,还要在外廷见大臣。那么在朝堂之上,宋朝皇帝会怎么称呼大臣呢?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可能会说,叫“爱卿”,电视剧里都这么叫的嘛。

 

宋朝的确有“爱卿”的称呼,不过,不是用在皇帝称呼大臣上,而是男人用来称呼他的情人。举个例子,宋话本《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有一个叫做吴山的富二代,结识了一个叫做韩五娘的女子,两人卿卿我我,如漆如胶,分别后,吴山给韩五娘写了一封情书,抬头就是这么写的:“爱卿韩五娘”。宋朝还有一位歌妓,很有才艺,擅长泼墨画竹,有个姓潘的诗人在她的画作上题了一首小词,表示爱慕之情。这首小词是这么写的:“玉带悬鱼,黄金铸印,侯封万户。待从头缴纳君王,觅取爱卿归去。”词中的“爱卿”,便是指那名有才的歌妓。

 

总之,我们要注意,“爱卿”不是宋朝皇帝对大臣的称呼,你让皇帝称大臣为“爱卿”,成何体统嘛?宋朝皇帝称呼大臣,是称“卿”,而不是称肉麻的“爱卿”。

 

反过来,宋朝大臣又会怎么称呼皇帝呢?可以用的称呼有好多,比如,“陛下”、“圣上”、“至尊”、“我主”、“吾皇陛下”。在正式、严肃的场合,大臣们这么称皇帝,都是没问题的。而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宋朝人对于皇帝,更喜欢用另一个称呼:官家。如宋神宗熙宁变法期间,“外议皆云:天下弊病甚众,官家多应不知。”

 

其实,内廷嫔妃、宫女、内侍,外间的老百姓,说起皇帝时,都习惯叫“官家”。来看一个例子:一日深夜,宋仁宗在宫里听到外面传来歌舞之声,便问宫女:这是什么声音啊?宫女说:这是民间酒楼寻欢作乐的歌声。然后,这个宫女又吐槽说:官家你听,外面酒楼这么热闹,倒是我们宫里冷冷清清。

 

为什么叫“官家”呢?我估计宋朝的皇帝也弄不清楚,只知道大家都习惯这么叫。宋真宗时,皇帝请一位叫李仲容的才子喝酒,曾经乘着酒意问李仲容:“何故谓天子为官家?”李仲容说:“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圣上兼三皇五帝之德,所以叫官家。”宋真宗听了很高兴,说,今晚跟你喝酒真高兴。

 

但李仲容的解释,实际上是拍皇帝的马屁。而且他还说错了,按中国古老的传说,是“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三皇五帝”是指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八位君主;“官天下”是公天下的意思,表示天子由选举产生;“家天下”则是表示帝位世袭的意思。但“官家”到底有何涵义,现在也解释不清,所以我们也不必深究。从语感来说,我个人的感觉,是觉得“官家”的说法,还是挺亲切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4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你除了要称呼他人,还需要自称。假如你穿越到了宋朝,当上了皇帝,你平时说话,会怎么自称?你可能会说,这我知道,称“朕”嘛。电视剧里都是这么说的。皇帝自称“朕”,当然也没错,但是,在宋朝,如果你这个皇帝成天“朕”“朕”“朕”,“朕”个不停,大家可能会觉得你很端,很装。其实,宋朝的皇帝在非正式场合,比如在后宫里,在宴席上,往往都自称“我”,跟我们民间平时说话并没有两样。

 

如果我们去检索记录宋朝皇帝私人生活的笔记,就会发现,皇帝都是自称“我”。比如宋仁宗有一次在内廷跟宫人玩赌博,小赌怡情嘛。仁宗输了一千文钱,就不再赌了。宫人取笑他:“官家您也太穷酸了。”仁宗辩解说:“你们知道这些钱是谁的钱吗?此非我钱,乃百姓钱也。我今日已妄用百姓千钱。”这里,皇帝与宫人的对话,都是用“我”,而不是用“朕”。

 

而如果我们去检索《续资治通鉴》等史料,宋朝皇帝与大臣在朝堂上的对话,则通常都是用“朕”。总之,我们要纠正一种误解,就是不要以为宋朝皇帝说话总是“朕”个不停。

 

说到这里,我顺便提问另一个问题:皇太后又怎么自称呢?我们从电视剧、电影里看到,都是自称“哀家”。其实呢,宋朝的皇太后是不会自称“哀家”的。不但宋朝太后不会自称“哀家”,其他朝代的太后也不会。你去查文献,是找不到“哀家”这个说法的,古代倒是有一种梨,叫“哀家梨”,因为是一个姓哀的人家培育出来的。至于皇太后自称“哀家”,那是明清时期的民间文人编小说时,自己编出来的。大概是认为,皇太后大多寡居,自称“哀家”,可以表达对先帝归天的哀伤吧。但在历史文献中,我们是找不到“哀家”的。

 

那么宋朝皇太后的自称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例子:宋仁宗去世后,曹皇后成了皇太后,垂帘听政,有一日宰相韩琦表达了辞职的意愿,曹太后挽留他说:“相公安可求退?老身合居深宫,却每日在此,甚非得已,且容老身先退。”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宋朝太后在大臣面前,自称“老身”。很平民化,跟当时民间老年女性的自称是一样的。

 

太后也可以自称“我”,如南宋初,苗傅、刘正彦兵变,拥立三岁的赵旉为帝,请孟太后垂帘听政,孟太后拒绝,说:“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皇太后可自称“我”、自称“老身”,但不会自称“哀家”。

 

皇后、嫔妃的自称呢?由于皇后、嫔妃通常都不需要面对大臣,所以这里只说说她们跟皇帝、皇太后对话时的自称——一般都是自称“臣妾”。

 

5

 

总的来说,宋代皇室里的称呼,并不像我们从电视剧、电影里听到的那样,严肃得不像人话,而是跟我们普通人日常的称呼习惯差不多。

 

自秦始皇规定“朕”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得称“朕”之后,古代帝王逐渐形成了一套专用的话语系统,从谥号、庙号、自称,到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书,都有专门的名词,比如皇帝的命令叫做“圣旨”,这些帝王专用名词,普通人是不可以使用的。通过这套专用的话语系统,强化了皇帝这一角色的与众不同。

 

但我们需要注意,古代皇帝的这个“与众不同”,主要是政治意义上的,强调的是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角色。同时,君主作为一个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是人之子、人之父,在日常生活里,在人伦意义上,他与普通人并没有不同。宋代皇室的日常称呼与民间的差不多,管父亲叫“爹爹”,管母亲叫“娘娘”,正体现了皇帝也是常人的一面,体现了人之常情。

 

而明清时期,皇室的内部称呼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常人的专用名词,比如皇子称皇帝为“父皇”,我觉得这是日常生活泛政治化的表现。

 

我个人比较欣赏宋朝皇室说常人话的称呼。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