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暖萌”孔垂长:看到热爱国学的小名士,疲劳就一扫而光》
受访者:孔垂长
来源:济宁新闻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廿一日乙未
耶稣2018年8月31日
济宁新闻网讯 “聚圣贤之地而蹈古风,依泰山之峻而颂昌隆”,今年8月8日开播的《国学小名士》第二季中,走出了一位身穿蓝色西装、气质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
他正是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
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山东大学名誉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孔子研究院永久荣誉院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孔垂长先生的头衔非常多,如今,他有了一个新身份——《国学小名士》特邀出题官。
致力于弘扬儒家文化的他,鲜少出现在电视荧屏。这次为什么会在电视节目担任分量吃重的出题官?他怎么看待孔子以及当今的文化传承?近日,孔垂长先生接受了齐鲁网记者的独家专访。
电视综艺首秀:看到热情四溢的小名士,“疲劳就一扫而光”
多年前在澳大利亚就读商学院时,孔垂长也许可以想到有一日会接任奉祀孔子的传承,然而走上电视舞台,担任出题嘉宾,则出乎他的意料。
上场前,孔垂长会做充分的准备:戴上眼镜,查阅资料,把每一个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反复确认,与团队、导演组核对并通读每一道题目。他说,要避免任何疏漏,给广大荧屏前的孩子传达最准确的文化信息。
记者:您为什么在山东卫视的《国学小名士》献上综艺首秀?
孔垂长先生: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是我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家族使命,也是我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文化担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文化的希望,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至关重要的环节。
山东卫视精心打造了《国学小名士》这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国学节目,对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大众特別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和山东电视台有着愉快的合作经历,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国学小名士》第二季邀请我作为出题官,我就欣然接受了,并且会倾力而为,希望能不负众望。
记者:听说一期节目的录制,有时长达7个小时,最晚一次录到半夜两点。这个过程不轻松吧?
孔垂长先生:我是第一次进棚录制这么长时间的节目,真的不知道录电视节目这么辛苦,不光是台前的主持人、选手、我自己还有三位老师,幕后的团队更辛苦。他们比我们更早到、更晚回去,期间还要张罗所有的事情。
还有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们,虽然录到晚上都很累,但一回答起问题来,个个都是精神抖擞,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会因为压力影响到状态,表现了对国学的热情,也充满了文化自信,看到这群热情四溢的孩子们,让我的疲劳也是一扫而光,什么辛苦都能克服了。
记者:您能不能给我们透露点节目的精彩内幕?
孔垂长先生:让我惊喜的是,无论是“七星团”还是“百人团”,小名士们都有着深厚的国学涵养,如果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多年的学习积累,是很难达到这种水平的。从这里,我真正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度辉煌的希望。
这些小名士中,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有两个,一位是挑战“百人飞花令”的贺莉然,她对诗词的熟悉程度真让人惊叹,以一己之力独战百人而不落下风;还有一位是张益铭,好像大部分选手都怕遇到他,他不仅历史知识非常丰富,而且比赛时手快、脑子快、语速快,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总之,我觉得《国学小名士》第二季亮点很多,对热爱国学的青少年来说,是难得的国学盛宴。
谈孔子:“假如他老人家生活在当代,也会深得学子们追捧”
节目开播后,孔垂长口中的贺莉然,凭借“5分钟127句带花诗词”冲上热搜,刷屏网络,并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日报、文汇报等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在节目组发布的视频中,孔垂长跟自己的儿子——孔子第80代嫡长孙孔佑仁联袂朗诵论语,也在网络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
在孔垂长的眼中,国学、孔子从来就不是刻板的。
记者:在您的印象里孔老夫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孔垂长先生:老夫子可能是人们对先祖孔子甚至是我们这些孔氏后代的先天印象。其实,我们要准确还原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真实形象不仅很难,而且也没有必要。
我们只需要知道孔子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缔造者,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品质,比如仁德、宽厚、智慧、可亲等等,都可以说是孔子的形象,也都可以从儒家经典中找到依据。
台北孔庙的4D剧场常年播放一部动漫片《孔庙奇遇》,讲述孔子化作一位智慧、友善、幽默的老人,谆谆善诱地给小学生讲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等儒家文化,这也代表了当代的人们对孔子形象的向往。
如果孔子只是一副刻板的学究形象,没有亲和性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得到众多门徒的拥戴。我也相信,高情商的孔子也是与时俱进的,假如他老人家生活在当代,也会深得学子们追捧的。
记者:从观众反馈看,很多人被您在节目里的表现圈粉了,甚至用“暖萌”来形容?
孔垂长先生:很多人没看到我之前,第一印象可能觉得这一定是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先生,不了解我的人,把我也想象为老态龙钟。
我举个例子,是一个很好玩的事。几年前曾经有人邀请我去参加一个活动,他们负责人听说我要去,特意打电话给我们这边的对接人,说当地的孔庙是一个古迹,没有推轮椅的坡道。我们这边的人就告诉他说没关系,不需要。后来我到了孔庙他们才松了一口气,发现原来我这么年轻。
谈文化传承:“学以致用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作为一档文化节目,《国学小名士》被广泛认为是“文化类节目标本”。孔垂长对节目的“360度星空舞美”也很认可,“烘托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北斗星辰,也呼应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星空中的应有地位”。
具体到孔垂长出的题,形式上更加丰富:有“一人战百人”的飞花令,也有湖北房县农民传唱《诗经》,有一些题型引入了电子竞技,还有胡夏、陈键锋等艺人录制的视频题……节目推广曲《你好!诸葛亮》,则直接将19个古文经典唱成了上千万次播放的“中国风神曲”。
孔垂长认为,这样的形式,并不突兀,甚至可以说契合了孔子的教育方向。
记者:《国学小名士》用了多样化的综艺形式来弘扬传统文化,您如何评价?
孔垂长先生:先祖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教育方面。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培育英才,大家熟知的是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其中佼佼者又当属孔门四科十哲,就是德行科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科的宰我、子贡,政事科的冉有、子路,文学科的子游、子夏。
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言语科是孔子教育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次于德行科,而宰我、子贡在当时的年代也是以能言善辩、纵横外交而成就斐然,这说明孔子很注重对学生的语言和辩才的培养。《国学小名士》的赛制也很注重选手的语言表达和个人发挥,从这方面看,契合了先祖孔子的教育方向。
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让这些青少年,参与这样一个有点综艺色彩,又有竞争性质的节目,对孩子们是很好的启发,能让他们在竞赛的过程中提起对国学的兴趣,这是一个现代表现的方式。
记者:您认为怎么更好地让年轻孩子们学国学、爱国学、用国学呢?
孔垂长先生:学以致用,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我觉得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知识是必要的,但通过体验式的方式效果更好,也更容易激发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因此,我们委托台湾大学在传统成人礼和释菜礼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改进为新成人礼或毕业礼、入学礼或敬师礼。为了使这些新的礼典既符合儒礼古义又体现时代精神,台大中文系组成了由礼学权威、专业老师和青年学生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现在已有本地一些名校希望引入。
我们也将由至圣孔子基金会在大陆通过建立“礼乐传承基地”“礼乐进校园”等形式进行公益推广,让青少年在互动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从而达成文化传承和人格养成的目的。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孩子,可以称得上“小名士”?
孔垂长先生:简单地讲,要成为“士”,就要具备儒家的情怀和儒学的知识;而要成为“名士”,这个名,不能是自封的或炒作出来的,而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知识型人才,或者是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实干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当然不能以这么高的标准来衡量,但应该作为他们自己的人生目标。
专访结束了。记者最大的感触是:或许每个时代,都会有具时代感的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应该有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参与。
无独有偶,《国学小名士》评委郦波也曾在第一季节目研讨会上表示,“如果孔子活到今天的话,他也会来参加《国学小名士》,因为他做的是大众教育”。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