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儒学院“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在复旦举行
来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儒学院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廿二日丙申
耶稣2018年9月1日
2018年8月17日-22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哲学学院主办的“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成功举行。“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营员共25人,其中包括来自各高校的副教授和讲师7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和博士后18人。本次儒学研习营的活动包括:开营仪式、学术讲座、参加FIST课程、提交学术论文、论文获奖者报告和结营颁奖仪式。
8月17日上午,儒学研习营举行了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吴震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张双利致开幕辞。张双利首先代表哲学学院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祝贺“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成功举办。她指出,儒学营的重要目标是给国内青年儒学研究人才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并介绍了哲学学院的基本情况,指出中国哲学专业作为双一流学科的建设方向,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宋明理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尤其重视思想性的研究和国际化的交流,而中国哲学与儒家思想的研究对哲学学院的发展非常重要。她强调指出哲学学院一直重视博士生以及青年学者的培养,而哲学学院与上海儒学院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张副院长最后希望各位学员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并预祝“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取得圆满的成功。
在开营仪式中,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吴震向学员们介绍了本次青年儒学研习营的规划、召集方式和活动重点。他特别指出,青年儒学研习营与博士生论坛略有区别,因为青年儒学营的教学对象不仅包括在读博士生,也包括各高校的青年老师,一方面为了提升博士生的学术素养,同时又是为了满足某些青年学者在儒学教学方面的需求;而此次上海儒学院主办的首届青年儒学营既是一次尝试,又是一次创举,活动重点放在宋明理学研究方面,并特意邀请到这一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如陈来、包弼德、田浩等各位著名教授,所以希望学员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加深对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理解和研究。
开营仪式结束后,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钟彩钧研究员为全体学员做了一场《恽日初思想研究》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由吴震教授主持。钟教授从鲜为人知的《刘子节要》以及《恽日初集》的文本着手,对恽日初的思想及其蕺山学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探讨。学员们从中学到了诸多如何深入解读文本、发现问题、辨析概念等重要研究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8月17日下午至21日晚,“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的营员们全程参加了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FIST课程。此次FIST课程的主题是“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由陈来、包弼德、田浩等国内外顶级专家主讲。在为期六天的课程中共有十次课,每次课将近三小时,而儒学营的学员们都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主动与各位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
8月22日上午,各位学员按照“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的要求向组织方提交了一篇正规学术论文。当天下午,经过由吴震教授、郭晓东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李震获得一等奖,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刘昊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陈石军获二等奖,湖南大学的博士生杨超、陕西师范大学的博士生李睿和中山大学的博士生李琪慧获得三等奖。
随后,青年儒学营召开了论文获奖者报告会,由徐波和何益鑫老师主持与点评。在论文报告会上,六位论文获奖者分别做了报告。在提问环节,各位学员对李震《邵雍体用论发微》、陈石军《朱子编<上蔡语录>考》、刘昊《理气不曾相离,亦不曾相杂——明代中期“理气不离”论的一项新了解》等论文进行了提问,并就论文主题、写作方法、文献版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8月22日晚,“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举办了结营仪式,由郭晓东教授主持,上海儒学院院长陈来为论文获奖者颁奖。在结营仪式上,论文获奖者作为“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的代表发表感言。代表们都表示非常感谢这次活动,能够有机会聆听到高水平学者的学术讲座并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收获颇多。最后,陈来院长为结营仪式致辞。陈来院长认为,本次青年儒学研习营对青年儒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儒学研究的发展很有意义和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 宋明理学国际论坛暨上海儒学院第二届年会在复旦召开
【下一篇】【余东海】止谤的两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