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者畅言:尼山论坛完全能达到“博鳌级”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8-09-27 11:17:59
标签:

 

原标题《海内外学者畅言:尼山论坛完全能达到“博鳌级”》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记者 廖雯颖 见习记者 褚思雨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八月十八日壬戌

          耶稣2018年9月27日




  

 

9月26日,海内外学者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畅所欲言,求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共性问题。龙永图说,“一个论坛只有坚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才能获得大的发展。”只要尼山论坛能够坚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像博鳌亚洲论坛一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论坛。

 

博鳌论坛原秘书长、尼山论坛理事会副主席龙永图: 


尼山论坛将成文明对话大平台

 

26日上午,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尼山论坛理事会副主席龙永图作了题为《包容并蓄而气象万千——从博鳌实践看尼山论坛前景》的主题演讲。龙永图回顾了博鳌论坛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博鳌精神的三要素:开放、包容和创新。“一个论坛只有坚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才能获得大的发展。”龙永图说,只要尼山论坛能够坚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像博鳌亚洲论坛一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论坛。

 

龙永图说,博鳌一开始只是个小渔村,博鳌论坛诞生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地位还不够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和知名度是十几年慢慢形成的。而尼山本身就是品牌,尼山是孔子的家乡,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尼山论坛从一开始就从高起点出发。而且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发展、关注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对话。尼山论坛只要能吸取博鳌精神中最重要的“开放、包容、创新”三大要素,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国际交流、文明对话的大平台,在促进全球闻名的对话和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 


传统文化大筐中找到时代“菜”

 

今年尼山论坛的主题是“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陈来认为,这个主题非常契合当今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

 

陈来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其中文化文明的角度非常重要,没有人类文明的共通相融意识,就不可能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顺利展开。“文明不是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文明是一个生命活体,都在不断发展中。不同文明要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陈来还谈到了传统文化。他认为,在当代生活中焕新传统、让传统为当代世界所用,还需要对传统文化有甄别意识、健全标准和积极转化态度。“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我们要通过筛选、鉴别,从传统文化这个‘大筐’中找到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菜’,为今天所用。”

 

面对当代国际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有所作为。“中华文明赋予了我们独特世界观和处理复杂事变的能力,在改造现有秩序、促成建立理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也需要借助传统文化资源。”陈来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主体的,又是开放的,需要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不能闭关自守,它一定是跟不断深入全面吸收世界文明有益营养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主体性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玉顺: 


中国有责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玉顺以《关于儒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为题作主题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如何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儒家思想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三个方面阐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吻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呼吁全世界相互依存的观点。

 

“共同文明需要共同创造,文明创造需要文明对话,人类文明需要人类视野。”在黄玉顺看来,文明的本质应当是各种关系的和谐共存,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普遍原理和根本价值观。随着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提升,中国有责任从儒家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儒家讲求‘成己’‘成人’‘成物’,而今日儒家最大的‘成物’责任,就是参与到为共建全球文明而开展的文明对话之中去。”黄玉顺表示,在全球化时代,未来人类将向彼此认同的方向前进,最终融合各种文明优势和最符合人类基本价值的思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之中,儒家文化将一直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着智慧,为社会重新整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在优秀传统上下功夫达到真正文化自信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6日,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杨朝明从儒道学说的广阔背景、孔子的自信、“王天下之道”“道前定则不穷”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主张“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充分的“文化自知”观点,使现场嘉宾对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杨朝明表示,中华思想的精华集中于孔子与老子,而孔子则集中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思想精华。在“诸子百家”中,孔子最重视对传统的继承总结与凝练提升,因此孔子学说也更具有生命力。“知识就是力量,而我还要补充一句:力量需要方向。”杨朝明解释说,思维模式标志、代表着价值取向,决定着行动走向。“事实上,许多人在世界文明面前感到迷茫、在西方文明面前感到卑微,缺少的是对自身文明符合历史真实的认知,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在认真理解‘优秀的传统’上面下功夫。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致真正的文化自信。”杨朝明说。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