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刚】陈瑸的政绩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8-10-24 14:52:16
标签:

  

 

陈瑸的政绩

作者:石志刚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九月十六日己丑

      耶稣2018年10月24日

 

1694年,39岁的陈瑸中了进士。过了5年,陈瑸才接到吏部通知,出任福建古田知县,从此开始了从政生涯,也开创了不凡的政绩。

 

探查民情解民之忧

 

来到古田后,陈瑸看到古田贫穷落后的样子:街道狭窄,路面坑洼,店铺破旧,集市冷清。摆在陈瑸面前最为头疼的事情是古田年年拖欠国家赋税,前几任古田知县都因为没有及时向国家交纳赋税因失职而离去。陈瑸到任之后,开始分步骤了解实际情况。

 

首先是查账,古田每年的税额为两万六千余两,然而,年年征收不齐。征收不齐导致既完不成国家赋税任务,又不能给为官衙办事的官吏发放充足的薪俸,更不能考虑当地以后的发展。陈瑸于是询问县丞,是不是赋税沉重导致缴纳任务完不成,随即又询问人口和人头税、田亩税。县丞回答说,古田有五万人口,每人交人头税银四钱七分,田亩税银三钱六分,如果这两项都能如实收取上来的话,还能超过上缴定额,但是因为古田的刁民比较多,所以完不成赋税任务。但是看到大街上百姓穿着破烂、生活贫苦,陈瑸就知道这样贫苦的百姓负担不了赋税。为了了解真实情况,陈瑸找来破衣服穿上,打扮成蓬头垢面的样子,独自去山里的村民家中了解情况。经过探查得知,百姓租种地主的田地,不仅要给地主交租,还要承担赋税,交完地租后,百姓就没有多少钱了,根本就负担不起赋税。

 

陈瑸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地主的土地,本应该自己承担赋税,但是他们把赋税转嫁给了村民百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瑸设宴,请古田的豪绅地主来赴宴,向他们说明情况,打算颁布一个田契,谁交赋税,谁领田契。豪绅地主听了之后,纷纷表示愿意承担赋税。陈瑸此举,既让豪绅地主交纳赋税,完成了上缴国家赋税的任务,又减轻了村民百姓的负担,同时,还能用上缴赋税中返回来的钱财,改善民生、昌隆文化。

 

感同身受化解仇怨

 

在古田干了几年,陈瑸政绩卓越,被福建巡抚张伯行看重,将他派到台湾。1702年,陈瑸任台湾知县。当时,台湾刚被收回,民风彪悍,迭生民变,一场大的考验等待着陈瑸。由于台湾土著居民对过去荷兰殖民者深恶痛绝,对统治者普遍存在反感、仇恨情绪。朝廷派官吏去台湾,因高山族游民粗犷彪悍,不服从统治者驯服,时常起来反抗。这就加重了统治者与台湾当地人的矛盾。来台湾的官吏,对台湾高山族一律称之为“生番”,把他们的行为视为谋反。矛盾加深,民变迭生。

 

陈瑸来到台湾之后,对高山族没有采取歧视和打压政策,而是深入了解台湾百姓的真实情况,根据情况施行有效的办法。陈瑸首先来到狱中,会见参与民变的人。看到牢房阴暗潮湿、腐臭不堪后,陈瑸在日记中记下:“狱中污秽,暗无天日。”时值寒冬腊月,寒风凛冽、寒冷异常,狱中所关犯人皆穿着单薄。陈瑸为犯人送去衣物、施以汤药。狱中犯人生活有了改善,对新知县陈瑸已心存感激,对官府敌意已去,就向陈瑸说了实情。陈瑸了解到赋税层层加码,到百姓头上,已经不胜其负。没办法的百姓只能起来反抗,不幸被抓捕。陈瑸决定为狱中犯人平反,放他们回家。

 

他的这一决断虽然遭到台湾知府的阻扰,但得到了朝廷和福建巡抚张伯行的支持,最终取得了成功,赢得了台湾民众的民心,遂使民变渐消。随后,根据台湾实际情况,陈瑸鼓励民众农事生产,同时进行道德教化,致使台湾大治。台湾由“俗晓悍”变为“民知礼让”。因其政绩卓越,李光地和张伯行联名向朝廷推荐他,1705年,陈瑸被提拔为云南清吏司主事。

 

廉洁自持整肃甚严

 

经过古田、台湾知县职位的历练,陈瑸的仕途亦走上了快车道。若干年之后,陈瑸被提拔为偏沅(湖南)巡抚。地位越高,责任越大。走马上任湖南后,陈瑸能够平等待人,没有高官架子。整顿吏治,成为陈瑸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这成为陈瑸廉政为官的座右铭,也成了他的廉洁信条。陈瑸临衙亲政,在前任巡抚存卷中,发现一封密告湘潭知县王爰溱横征暴敛的折子。上任巡抚在折子上批了“匿名滥告,不予理会”几个字,便将其放进卷宗,就不管了。长沙知府薛琳声因熟悉长沙风土人情,于是被陈瑸找来问话。二人促膝谈心过程中,薛琳声便将同窗好友兼姻亲的王爰溱的政绩大加赞赏一番,试图给陈瑸留一个好印象。

 

陈瑸听了薛琳声的讲述,不知道到底是卷宗中告发的是事实,还是薛琳声所说的是事实,事关廉政,他决意去调查一番。陈瑸微服私访来到湘潭,看到的是民间困顿的状况,通过与百姓攀谈,发现民怨沸腾。陈瑸随后亲临王爰溱私宅,见到其宅第陈设奢华、王宅家人着装奢华。回到府衙后,陈瑸派人去调查,发现王爰溱徇私舞弊、聚敛钱财。陈瑸召见王爰溱,当着薛琳声的面,声色俱厉地斥责了王爰溱的腐败行为,同时,斥责了薛琳声不仅包庇王爰溱,而且还为王爰溱美言的行为。不久,王爰溱被处以刑罚,薛琳声被连降三级。湖南官风得到整肃。当地百姓对他廉洁从政的行为评价甚高。张伯行在与陈瑸书信中称赞陈瑸:“廉勤著绩。”康熙称赞陈瑸:“陈瑸居官甚优,操守廉洁。”《清史稿》称赞道:“瑸(陈瑸)性清介。”陈瑸的廉洁品质和操守在民间和官方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认可。

 

陈瑸在湖南的施政纲要《十月上疏》中强调:“崇节俭以惜民财”“应申严奢侈之禁”“宜安俭朴”“不许收受州县馈送”。看到陈瑸的《十月上疏》,又听闻他人对陈瑸政绩的肯定,1714年底,康熙单独召见了陈瑸。看到他身穿粗布、身体瘦削、脸色苍白,从知情大臣中了解陈瑸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地加以实践,导致身体虚弱。康熙告诫陈瑸要多注意保养身体。康熙在临别之际,书赠陈瑸一首诗:“留犊从来汉史传,建牙分阃赖官贤。宽弘驭吏当持法,休养安民务使全。岭海屏藩靖蜃气,关山保障息烽烟。迎年节近新春至,援笔枫宸饯别篇。”不久,陈瑸调任福建巡抚。

 

1716年,陈瑸以福建巡抚兼理闽浙总督。虽位高职重,但是陈瑸主仆二人共居一室,俭朴可见一斑。1718年开春之后,陈瑸屡感身体不适,经常咳嗽,经查,确诊为痨病,可谓积劳成疾。随后,病情沉重,陈瑸无力处理公务,上表奏请回家调养。康熙获悉此事后,非常关注,嘱其在任上诊治,以免舟车劳顿加重病情。当年十月,陈瑸病情恶化,不幸去世,享年62岁。临终前,陈瑸将在巡抚任上应得俸银一万三千两捐入国库。噩耗传到京师,康熙告谕群臣:“陈瑸居官,优操守法,朕见所仅见,恐古人中亦不多得也。”追授陈瑸为礼部尚书,谥号“清端”,推为廉吏典范。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