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明论坛:朱杰人教授谈《朱子家礼》与礼学和礼教的重建
来源: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十一月十五日丁亥
耶稣2018年12月21日
2018年12月20日,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共同主办的“儒家文明论坛(第四十八期)”在知新楼A1916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儒学会会长,朱子第二十九世裔孙朱杰文教授主讲,讲座由翟奎风教授主持。
朱教授首先指出,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质,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主要区别之一。西方文明建立在法律与宗教的基础之上,而中华文明则以“礼”为基础。这一礼乐文明的特质在于:重人伦、重伦理、重秩序、重和谐、重个性的修养和个性的内化。
他指出,所谓礼,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接下来,朱教授梳理了礼的历史发展并指出,礼在宋代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代表人物就是朱子及其建构的新儒学。而这一变革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朱子家礼》的诞生。
这一变革主要表现在:第一,“礼不下庶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第二,礼被赋予了理学的内涵与哲理,获得了更高、更深刻的理论高度;第三,礼获得了新的生命,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生命活动与社会意识的中心。
其次,朱教授对朱子礼学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对《朱子家礼》的成书目的与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朱子作《家礼》是将“天理”与“人间”对接,是将形而上学化的理学思想世俗化的一次社会实验。
最后,朱教授对《朱子家礼》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讲解,指出礼教即是关于“礼”的教育,其中朱子尤其关注童蒙教育,并专门作《小学》和《童蒙须知》阐发其教育思想,这些内容到现在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总结道:“朱子对于礼的综合、系统的认识与透彻、深刻的洞察,在当今探讨如何构建世界通用的伦理学的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睿智的启迪。”
朱教授以《朱子家礼》为切入点,探讨了其“礼”的内涵,指出了其所蕴涵的独特价值。“礼”反映了丰沛的对于文化和人类社会的认识,能够对今天的社会生活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并极有可能对全球化的美德伦理学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许石林】有关耶诞节的马后炮(外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