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台】《诗经缵绎》:我的案头书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19-04-29 22:42:32
标签:诗经缵绎
陈绪平

作者简介:陈绪平,男,字子茂,号尔雅台,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北阳新人。长期从业于互联网科技界,曾任阿里巴巴资深架构师,现任某上市公司高管。

《诗经缵绎》:我的案头书

作者:尔雅台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三月廿五日丙申

          耶稣2019年4月29日

 

前段时间,见马君飞骧《诗经缵绎》出版,其曰“全书以缵绎诗教传统为己任,抽绎前贤时修之说以成文,故定书名为缵绎,以志述而不作之意”,闻之心有戚戚,遂急切求之拜读焉。

 

这几年一直有个强烈意愿,想系统地读读《诗经》。然吾非学术圈中人,亦只是一种本于生命体验式碎片化阅读,故总想找一本好的《诗经》案头书,作为理解诗教的入门阶梯。不意这一找,好几年过去了。市面上多是《诗经》白话翻译,以《诗经》为文学为抒情为恋曲也。诗教之魂湮灭久矣乎?

 

徨徨之际,马君飞骧端出其呕心之作《诗经缵绎》,其曰:“古来论诗者沧海横流,逮及当代,人但知有文学之诗,不知有经学之诗,但知有诗学,不知有诗教,但知有言情诗,不知风雅为何物”,吾心怦然一动,《诗经》案头书终于来了。


 

吾人学术本于生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邪即不正,无邪则能得性情之正也。夫子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因此,我们今天何以要读《诗经》乃臻六经之道?无他,生命之律动而已矣。盖六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吾人闲观六艺,感通一贯,以正性命,以和天人,生命圆成之境界有过于此乎?惜乎近世西学东渐,人皆妄自菲薄,卒安于隘陋,吾人生命之教渐至衰微,血脉难接近百年矣。

 

故今人直接上溯六经甚有隔膜,且传统经典浩瀚繁杂,欲接古圣先贤之道,有赖时贤因时应世,临机设施。以吾这几年读《论语》为例。吾宗朱注,困难却在于如何直面其失,不得已以程树德《论语集释》作补充,但其引证繁杂,非专门之力不可读也。今人《论语》译注颇多,然上乘之作稀见,时人欲窥古人圣道,往往徒费思量。不得已,吾最近乃自编《论语》读本,粹先贤之精义,彰圣道之旨要,以为时人搭一座梯,由此窥入圣域。然还只是开了个头,已深感此事之艰难。不意马君飞骧已积六载之功,考诸百家之言而会通,缵前哲之遗绪,绎时贤之嘉泽,遂成《诗经缵绎》,以显扬诗教微旨,可见其积久之学力也。

 

是书何以能成为今人读诗经的案头书?吾以为有二:一曰魂正,一曰辞雅。所谓魂正者,以缵续诗教为己任也。《毛序》曰:“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马一浮先生曰:“圣人始教,以诗为先。”又曰:“诗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必假言说,故一切言语之足以感人者,皆诗也;此心之所以能感者,便是仁,故诗教主仁。”又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仁之功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诗之效也。程子曰:‘鸡雏可以观仁,满腔都是生意,满腔都是恻隐’,斯可与识仁,可与言诗矣。”诗之魂在是焉。惜近世失魂而魄落,人但知有言情而不知风雅为何物也。马君飞骧浸淫诗途二十余载,出入释老,闲观六艺,以心印法,渐然有悟,始知诗不可以等闲而作,诗亦不可以寻常而论,逐悲诗道衰微而愧于昨非,不鹜时俗而欣然荷担传统文化命脉也。

 

所谓辞雅,传承先贤古风,述而不作也。其曰“通变之谓文,辞诚之谓言,言简义丰,辞约质腴谓之文言,古以之载道,别于口语,故全书以文言述之。”夫观今之众多《诗经》译注,直白乏味,多失诗教意味,作者述诗之用心于此可见。其不惟时尚,不作译文,而以集释来详释字词音义,既应接时人以便利,又源汁原味而不失古人意旨。其阐释诗旨,先引《毛诗序》,次引前修时贤代表性观点,以时代为序,精简为尚,再呈笔者观点,以见其来有次。此最吾所喜,故为必备案头书也。先是,吾读古人书,犹识先贤意,须翻阅大量不同注本,只能碎片化阅读,常常苦不堪言。如今一册在手,纵览古今,先贤要旨历历在目,冥契古人圣意、诗教之旨,戚戚于心焉。又其阐述诗之章节大意,力求综罗诸说,优悠其间,不以考据辨说为尚,而以开显诗旨为宗,今人臆说甚而戏说诗之流弊逐一改之矣。尤为难得的是,其行文鲜活流畅,虽用文言,今人读之亦毫无疏离之感。如其论《葛覃》,谓今人有村姑出嫁、女奴告假或回家、贵妇哀怨等诸说,其一语点晴谓笔者以为敦妇本之诗,直是简洁明快,汗畅淋漓也。

 

吾读《诗经》,好王夫之《诗广传》,然是书鲜引之,又如今人读《关雎》多津津于后妃与妾,是书不见有应,略以为憾。当然,这与其说是缺憾,不如说作为读者当自我期许,寄望藉此以有所精进,以明圣人温柔敦厚之气象也。

 

故读诗当得法。飞骧有云:《风》资料多,故余于《风》用力虽多,未若《雅》《颂》之难;今人多不读《雅》《颂》,发其幽旨,又以《雅》《颂》为有得;《颂》在幽明功德,非体圣心,难明其微旨。故是书由统观而可入读《诗》门径,以为予读者之方便耳。由读诗而感通,而臻进于六艺之境,无疑是为接引时人搭建了一个极好的梯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通五经而尤长于《诗》《书》,故云通一经而知六艺矣。诗教之义大矣乎!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