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19-09-02 23:46:28
标签:江南儒学

原标题:“江南儒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来源:“上海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八月初四日壬寅

          耶稣2019年9月2日

 

 

 

2019年8月29日至30日,“江南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办,来自中、日、韩等国的近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复旦大学何俊教授主持。在开幕式致辞中,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对江南儒学研究论域的提出过程作了简要说明,指出江南儒学在面对现代性的问题上展现出了开创性的态势,推动江南儒学的展开有助于呈现其精神气质与风貌,彰显儒家在全球化的时代中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生命力。孙向晨教授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希望与会学者群策群力,深挖“江南儒学”这一概念,以使其在当代的意义和生命力得到全方位的展现。

 

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陈来教授首先总结了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建立以来的三个面向:一、立足江南,二、面向东亚,三、放眼世界;其次,回答了“谁之江南”、“何种儒学”这两个问题。陈来教授指出,江南儒学应以上海为中心进行建构性的研究,在空间上突出重点,在时间上则应重视近三百年江南儒学文化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与上海的关系;而“何种儒学”则应该是多种文化形态的儒学,而非局限于单一的儒家哲学,它还包含理学、经学、国学视角的学术化形态与注重多学科方法的社会化等形态。

 

 

 

开幕式后,第一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主持。浙江大学董平教授从地理的江南、文化的江南、记忆中的江南三方面出发,探讨了“江南”这一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理学建构。

 

首尔大学金英敏教授作《METAPHYSICAL REPUBLIC:THE POLITICAL VISION OF NEO-CONFUCIANISM》报告,通过比较两宋的社会思潮,对理学的政治视野进行了讨论。

 

日本学习院大学东阳文化研究所王瑞来教授则聚焦于江南儒学在南宋至元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发展历程,回答了宋元变革中江南儒学的特征和变化。

 

复旦大学徐洪兴教授厘定了“江南儒学”的研究起点,以北宋胡瑗的“苏湖之学”作为肇端,考察了胡瑗“明体达用”教育宗旨的动因与成功原因,指出其中涵盖了江南儒学既关注义理,亦讲求功利与实效的基本特征。

 

 

 

第二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持。


中央党校乔清举教授“接着”阳明的思路,对“南镇观花”的哲学意蕴进行推进性展开。他认为,南镇观花的深层意蕴是“存在应当被感知”,“存在应当被关切”,存在应当与人为一体,即人应当通过感通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因此,“南镇观花”本质上表达的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不是物的存在方式。

 

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以明末清初的代表性思想家、江南儒学的典型人物顾炎武为例,揭示出明清江南儒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和三种基本类型:重视实行的心性实学、重视实证的考据实学和重视实用的经世实学,为认识明清江南儒学提供了经典的案例。

 

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认为,江南儒学突出以上海为中心,要关注近现代的儒学转型。他以章太炎、刘师培、马一浮等人为例,分析了他们在清末民国时面对国家和学科两个问题的困惑与思考,并指出这是今后江南儒学研究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

 

华东师范大学陈赟教授阐释了杨国荣先生的“具体形上学”,揭示出江南儒家形上学的新形态,进一步展现了江南儒学的现代性关切。

 

在随后的分组报告中,与会学者分为两组,进行从多个角度对“江南儒学”进行了考辨与探讨。第一组由厦门大学朱人求教授和上饶师范学院徐公喜教授主持,小组成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既有总体性的揭示,又有个案性的阐发:

 

 

 

一、江南儒学“再定义”

 

何俊教授通过对江南儒学的认识理据、内涵理解以及分析框架三个方面的梳理,揭示了“江南儒学”论域提出的具有回应现实需要与回应时代需要的重要意义,更从制度层面彰显了江南作为国家根基的性质。何俊教授指出,对于江南儒学的分析,宜跳出朝代史,将江南儒学区分为先秦至六朝的江南儒学孕生、唐宋变革以后的江南儒学衍化、近代以降,直迄今日的追求现代化转型中的江南儒学探索这三个长时段。

 

何益鑫从思想史脉络与《性自命出》中文本的直接证据出发,论证了《性自命出》的作者系子游,进而推出若论道统,在孔子与子思之间,除了曾子之外,也应该有子游的位置。

 

此外,浙江师范大学王锟教授的《哲学的内涵、时代价值与普及对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宏敏《浙学与徽学——江南文化的两种地域学术形态》、杭州师范大学范立舟教授《陈傅良经制之学及事功之学》则从哲学角度进行了相应阐发。上饶师范学院徐公喜教授立足南宋铅山教育的发展,通过考察方志、宗谱、书院志等文献资料,揭示了儒学社会化的层面。

 

二、朱子学与江南儒学

 

朱子学与江南儒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对其影响也十分深远。清华大学高海波教授着眼于宋明理学,对朱子道体、心体流行思想与佛学的关系作了梳理。

 

南昌大学田炳郁教授将朱子的诚意观放在整个东亚儒学的视野中来讨论,探讨了诚意的工夫与自欺的工夫,并进一步比较了阳明与茶山的关系。

 

韩国成均馆大学柳旻定博士比较了朱熹与李滉的修辞学解释,突出了经典阐释的多样性,另外也非常重视理学比较研究的视角。

 

厦门大学朱人求教授强调朱子的格物致知并非西方意义上的知识论,而是一种工夫论,是为学的起点,为道的起点,成圣的起点,也是朱子理学建构的起点。

 

三、其他儒学的研究话题

 

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从道德哲学层面对道德存在和生命存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的内在性与道德原则的普遍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指出,对宋明理学的研究应兼摄“体”、“用”,关注其社会关怀和实践层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蜜林考察了《五行》研究的发展状况。日本早稻田大学梶田祥祠博士以宋神宗和王安石为中心,对“国是”进行了再考察。九州大学横山慎悟博士则基于清华简文献对战国时期的“忠臣”思想作了考辨。

 

第二组分组讨论由上海大学朱承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教授主持,小组成员的论文视域主要集中在近三百年江南儒学文化史。

 

一、阳明学与江南儒学

 

上海大学朱承教授从政治史、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的角度入手,考察了阳明学研究的政治维度。韩国江原大学朴吉洙教授透过情和性的关系、情和乐的关系的厘定,审视了阳明学的实践哲学架构。韩国中南大学金世贞教授从生态的角度充分展开阳明学的内涵,揭示了其在现当代的意义。

 

二、晚明清初的江南儒学

 

厦门大学谢晓东教授从西方的自由主义角度出发,对李贽的思想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李贽本质上是一个空想自由主义者。复旦大学徐波从“恶之来源”的角度论证了五峰学和蕺山学的关联,对牟宗三先生所率先提出的这一颇具争议性的划分作了回应。东北大学丰岛有子提挈了《明儒学案·诸儒学案》的重要性,指出《诸儒学案》看似大杂烩,实则有其一定的编纂标准。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教授以朱子学代表人物陆陇其《松阳讲义》一书为例,对清初江南士人的“为己”与“出处”进行了辨析。

 

三、考据学与江南儒学

 

同济大学谷继明教授从经学史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惠栋易学方面的成就,指出《易汉学》、《周易述》呈现了汉代经学的师法,《易微言》、《明堂大道录》则是其个人义理的创见。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以刘逢禄、宋翔凤等对龚自珍的学术影响为例,指出常州学派在晚清江南儒学中的价值。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强调,尽管常州学派以传承公羊学著称,但从创始人庄存与到后劲戴望对谷梁学也持认同态度,可见常州学派并没有斤斤计较于“家法”。日本东北大学教尾崎顺一朗教授通过《禹贡三江考》的解读,探讨了程瑶田的“目验”在圣人行为语义下的意义。

 

8月30日上午,第三场大会报告由杭州师范大学范立舟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张立恩教授详列元代江南《春秋》学家及著作数量,对其区域分布、师承谱系及其思想特点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考述。

 

中央民族大学孙宝山教授从心性学到经世学的转换出发,对黄宗羲经世学的形成、西学对其经世学的影响以及其经世学吸收西学的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揭示了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传入后新的变化轨迹。

 

山东大学翟奎凤教授则以南大、浙大、复旦的校训校歌为媒介,透视了儒家文化在近现代江南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一场大会报告由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主持。南昌大学杨柱才教授将陆九渊放在宋明理学史的脉络中考察,认为象山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重大突破,在宋代和朱子理学双峰并峙。元明以来出现“朱陆合汇”现象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胡发贵研究员立足文化差异论,从先秦哲学的文本出发,勾勒出作为“南方之强”的精神镜象。他认为“南方之强”具有低调谦逊、坚韧顽强、厚德载物、以及能处人所不能处,忍人所不能忍的典范品格。

 

复旦大学吴震教授指出,“浙学”的名称来由或与朱子有关。在12至16世纪的四百年之间,浙学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及其源流。从文化发展的视野看,浙学作为地方知识既有地域性又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性特征。

 

随后,两组分组讨论主持人代表朱人求教授与张天杰教授对小组发言情况进行了总结。大会闭幕式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俊教授主持并致辞。何俊教授总结,本次会议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多样,既有传统的研究,又有比较研究、文献考据研究等,其研究内容展现出多样性与丰富性,更关注到了江南儒学的当代探索与呈现。概言之,本次会议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与会学者对于“江南性”问题的聚焦;二是对于江南儒学现代性的关怀。何俊教授最后表示,江南儒学已纳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的长线发展规划,今后将进一步丰富办会的形式,以推进江南儒学的研究进程。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