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儒家修身九讲》(第二版)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1-01-15 08:00:00
|
方朝晖
作者简介:方朝晖,男,西元一九六五年生,安徽枞阳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2002)《春秋左传人物谱》(上下册,2001)《儒家修身九讲》(2008/2011)《学统的迷统与再造》(2010)《文明的毁灭与新生》(2011)《“三纲”与秩序重建》(2014)《为“三纲”正名》(2014)等。
|
记得十余年前我刚开始钻研儒学时,是从宋明理学开始的。当时读了许多宋明理学家的修身语录,总体感觉相当枯燥。后来我花了大量功夫钻研先秦儒学,从汉唐及清人的注解中找到了亲切感,从此正式进入儒学之门。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宋明理学所代表的儒家实践传统是不能丢的,关键是它在今天能不能激活。现代新儒家学者试图结合现代性来激活它,事实上做得并不成功。对于现代儒学所走过的弯路,我曾在《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及《学统的迷失与再造:儒学与中国学统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书中作了系统的探讨。我整体上感觉是,现代儒学之所以一直没走上正途,主要是因为对现代性及西方学统的误解所致,把大量精力花在做无用功上了。结果邯郸学步,连正常的走法都忘了。因此我认为,儒学的复兴必须从两个基本的起点出发:经学和修身。这是儒学作为活的学术传统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没有它们,就没有儒学和儒家了,也别再扯什么儒学现代化。今天还有不少人在搞新体系,或者是理论体系,或者是制度体系,我看还是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比较好。从修身的角度讲,我这本书试图从当代人的切身状态出发来做一点激活的工作。
从书中可以看出,本书深受宋明理学传统影响,从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谨言、致诚等九个范畴出发,大量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来谈古代修身思想的现代意义。本书并追求什么玄而又玄的形上之道,更不谈论深不可测的高人境界,而是通过不少历史故事,引用不少现代作品,来谈一些切近今人日常生活的修身之道。它针对的主要对象也不是儒家学者,而是社会大众,所以讲得比较通俗。它的内容也不完全是儒家的,正如宋明新儒家已经吸收了不少佛老智慧一样,本书也吸收了不少来自《茶根谭》、《格言联璧》、《小窗幽记》等渗透着融合儒、道、释思想的明清修身杂著。儒家传统到宋明以后确实发生了不少质变,我不讳言本书内容不代表原始儒家的正宗思想,而是充满了道家和禅宗“气味”。
本书初版后,发现了不少问题。有同章各小节之间前后不够连贯的问题,有引用古人名段不够精炼的问题,还有个别文字及注解错误。由于此书出版后相应的内容一直在讲课中不断完善和调整,今天看来,这本书的不少章节需要重写,但目前无法做到。这次再版中主要作了一些文字、段落上的修整(多达数百处以上),特别是对部分引用古人的文句段落作了简明处理,将一部分草稿中原有、但初版时删除的注释补上。最大的变化是两个附录。附录一《曾国藩论修身•晚年日课四条》作了重大压缩;附录二《修身集锦》作了彻底重编,内容经过反复提炼大大完善了,这完全是这些年不断讲课的结果。我认为新版的《修身集锦》对于有志于修身的人有较大价值。
方朝晖
2011年1月15日星期六於清华园
(方朝晖,《儒家修身九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