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清平乐》的若干差错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三月廿一日丙戌
耶稣2020年4月13日
这几天在追看电视剧《清平乐》,原因只有一个:这是第一部以宋仁宗为主角的连续剧,恰好我刚刚出了一本《宋仁宗:共治时代》,新书与新剧十分般配。
应该说,这部剧的制作相当精良,服饰、道具、对白都比较考究。不过,几集看下来,还是发现了一些差错。
对古装剧来说,最常见的差错表现为称谓的时代穿越,比如将明清时期才出现的称呼套在唐宋人身上。这方面的张冠李戴,《清平乐》也有一些。
1、剧中奴婢常将未婚女子称为“姑娘”,但“姑娘”实不是宋人对女孩子的称谓,宋人见到年轻女子,不管认识与否,习惯称“娘子”或“小娘子”。举个例子:宋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这卖水的道:“告小娘子!小人怎敢暗算!”女孩儿道:“如何不是暗算我?盏子里有条草。”至于姑娘的称呼,当是明清时期才流行开来的。
2、还有一集,曹皇后的贴身侍女提到话本中的才子佳人故事,将佳人称为“小姐”。这一称呼也是不当的,因为在宋朝,只有那些地位下贱的女性如“三陪女郎”,才称“小姐”,清代学者赵翼有过考证:“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因此,如果你穿越到宋朝,见到陌生女子,切不可叫她“小姐”。
3、剧中,内侍称曹皇后为“娘娘”,这也是误用了明清的称谓。宋人没有称皇后为娘娘的习惯,娘娘是用来称呼母后、太后、太妃的。那么宋朝的内侍应该怎么称呼皇后呢?可以叫“圣人”。
4、除了称谓,其他名物、制度方面也容易张冠李戴。《清平乐》有一集讲到宋仁宗说,要给太后请安。“请安”的说法即有误,因为宋朝并无“请安”之说,请安的说法与相关礼仪始于清王朝。
5、剧中有科举考试的“会试”情景,考试地点显示为“国子监”。但宋代其实没有会试的说法,会试是明清时期的概念。与会试同一层次的宋代科举考试,叫做省试,或者礼部试。省试的地点,也不是国子监,而是贡院。顺利说一下:宋代的科考为三考制:解试,省试,殿试。明清科举是六考制: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6、第五集中,晏殊手里提的茶壶,也不可能出现在宋人生活中。因为这是泡茶的茶壶,元明之后才出现,宋人流行点茶,不可能使用这种茶壶。
7、第三集中,刘太后给苗心禾看的书,既不是手抄本,也不是雕印本,很明显是电脑字体印刷品。有网友告诉我,这是字库里的启功字体。这一细节让人出戏了。《清平乐》制作精良,这处道具的敷衍太不应该了。
8、还有一些差错涉及宋朝政制,一般观众不容易看出来,编剧也未必知道,比如剧中百官齐集奏事、奏事之前先干咳一声的朝会情景,就不大可能出现在宋代。宋代的早朝是分班奏事的,比如宰执为一班,台谏为一班。每班上殿的人数无非是几人、十几人。而不是一大群。至于大朝会,那是礼仪性质的,不议政。明代的早朝,才是百官一齐上殿奏事,各官奏事前,“皆预咳一声,文武班中,不约而同,声震如雷”,然后“从班末行至御前跪奏,毕即复位”。这个情景,极富舞台效果,与表演差不多。但宋代早朝不是这样的。
9、第十集讲到,宰相吕夷简以两府名义拟好了贬黜范仲淹的诏书。但事实上,宋代的宰相是不能直接拟诏的,诏书必由知制诰起草,经君主画可、宰相副署,才谓之诏。君主也不可以直接下诏。不过,宰相有时会绕过诏书程序、以两府命令作出人事任免,但这种命令不叫诏书,而是熟状。诏书是诏书,熟状是熟状,不是同一回事。
最后申明一下,尽管有美中不足,《清平乐》还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剧。我准备追到底。当然,如果您在看剧的同时,配合阅读我的新书《宋仁宗:共治时代》,体验将会更特别。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