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学者合影
康振海在发言中指出,雄安新区是历史上的“北学”重镇,“北学”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因、杨继盛、孙奇逢“容城三贤”的思想、学养、处世之道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慷慨悲歌、重信尚义、笃信好学的品格是雄安文脉和燕赵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北学”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其鲜活内涵和个性魅力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河北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发展的强力引擎。随着雄安新区国家级战略定位的确定,“北学”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北学研究院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力争成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拓展基础研究、推动学术创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打造成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基础学科领域新的领军品牌。
陈峰对参会领导、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在雄安新区传承悠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容城三贤”——刘因、杨继盛、孙奇逢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IP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大家、学界泰斗。他们的节操风骨、学养文德超越了时代,泽被后世。在三贤的故乡举办研讨会,古老的“北学·容城三贤”思想与年轻的雄安新区在此相遇,这不仅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也是雄安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相信此次会议,然将进一步密切以北学容城三贤思想文化为纽带的各方联系,深化雄安和广大专家学者、学术团体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擦亮容城三贤文化品牌,共同写好雄安文化建设大文章。
之后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院长张京华教授作为学者代表教授发表讲话,对于此次会议的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对于“北学”的学术价值和地位进行肯定,表示愿意投入到北学的研究之中。开幕式之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北学”相关议题进行研讨。
会议围绕“北方文化与北学总论”、“容城三贤研究”、“北学人物与学派”三个大的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的精神,阐扬“北学”精神,阐发“北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在充分展现雄安新区所蕴含的丰厚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通融,进而发展成为支撑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丰裕资源之一。
在“北方文化与北学总论”议题部分,数位知名学者从宏观视域角度对北学展开研讨。南开大学孙昌武先生以辽金元三朝的佛教为中心,对北方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行考察,提出汉传佛教在今河北北部地区诸民族活动中对于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巩固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李存山教授对于“北学”概念的界定、人物的择选、及其北学特点等方面提出可深入研究的课题。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李宗桂教授对“北学研究”加以定性,认为其是一个综合性研究,北学的研究重心宜深化为文化精神宜、民族精神研究,以及当代价值的研究。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孙继民研究员从区域沿革角度,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内政区格局从“直隶省部”到“一分为三”的演变进程,此研究对于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瞻望区域发展前景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学术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杜保瑞教授则从教学出发,探讨儒家经典《论语》的接受和普及问题。
其他参会学者皆从各自的学术视野和学术专长出发,对于断代史下的北学、燕赵文化下的北学体系构建、北学与其他地方之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在“容城三贤研究”议题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对刘因《四书集义精要》中《大学》部分进行分析,认为《精要》选辑了朱熹比较重要的思想观点,体现了其对朱子学的理解与取舍,目的是阐发程朱理学,可以说是刘因传播理学的教科书。
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程志华教授提出夏峰“北学”的实质是“理学”,其以承继陆王心学为宗,兼采程朱理学,致力于复建“孔圣之道”。“会通朱王”与“孔圣之道”可谓其“理学”的学术理路两大取向。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惠吉兴教授对孙奇逢善恶说进行探讨,提出孙奇逢明确意识到理学人性论发展遭遇的理论困境与现实困境,力图通过重构善恶关系,化解传统儒家人性论的二元龃龉态势,并为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伦理秩序重建提供人性根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北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哲学所副所长梁世和研究员认为孙奇逢所著《理学宗传》是整合哲学的代表作,其对儒学的整合与重构奠定了儒学的近现代形态。其他参会学者等各位学者亦围绕容城三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北学人物与学派”研究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黄朴民教授提出,虽然兵书文献在宋以前呈现出北方作者多,明清以后南方作者多的情况,但是孙承宗主持的《车营叩答合编》则是冷热兵器的转型之作,符合了客观现实的需求,具有很高的价值。该书不仅体现出孙承宗的车战理念和战法设计,对考察特定历史时期传统兵学的转型历程也有助益。
《光明日报》资深编审梁枢教授以定兴鹿氏家族的兴衰迁变来看待北学的特质,以及其根性和文脉。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院长张京华教授立足于《北学编》《理学宗传》《道一录》《洛学编》等文献,提出道统具有绝对的意义,学派只有相对的意义,北学、洛学,关学、闽学必以道统为会归。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张海晏研究员以泰州学派与颜李学派为对象,从平民色彩、体制之外、百姓日用、批判意识、推崇礼仪、“奇”与“实”、传承与互动等的方面来探讨明清之际南北平民儒学的异同。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馆长武占江教授则探讨了董仲舒与孟子的异同,认为董仲舒对孟子思想兼有持守与创造,董仲舒以时代的需要为根本依据对孟子思想进行“更化”。其他与会学亦在北学代表人物和思想方面进行了研讨。
此外,会议亦设有两个对谈环节。第一个对谈以“化民成俗——乡贤与乡愁”为主题,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主持。对谈嘉宾有河北本土学者及容城三贤后裔:高士涛、王艳芳、景三郎、郑建党、孙敬州、孙居超,以践行“北学.容城三贤”精神之实展示了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普及和传播。
第二个对谈以“儒学如何走入和影响时代?”为主题,《光明日报》国学主编、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梁枢主持,对谈嘉宾有李宗桂、项阳、杜保瑞、张京华、方朝晖等来自全国的知名学者,对儒学的合法性以及儒学如何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等问题提出精彩的观点。
27日上午,“北学.容城三贤”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闭幕式由雄安新区宣传中心副主任李昀飞主持。下午,与会学者分别参观了雄安新区规划展示馆、容城北河照村杨继盛故里祠、容城北城村孙奇逢纪念馆、雄安新区容东安置区的建设现场,深刻体会到容城人对本土先贤的敬畏之情和雄安新区宏伟的千年大计和深厚的历史文脉。
参谒杨继盛祠堂
北学•容城三贤学术研讨会作为一场精彩的思想文化盛宴,积极加深了与会者对北学和“容城三贤”思想价值和学术地位的认知,加速推动了雄安新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步伐。
(主办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