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恩·小笠原】即将淹没的世界中的等级体系 ——贝淡宁、汪沛著《正义层秩论》简评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1-01-12 17:06:18
标签:《正义层秩论》

即将淹没的世界中的等级体系

——贝淡宁 汪沛著《正义层秩论》简评

作者:琳恩·小笠原

译者:吴万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十一月廿九日庚申

          耶稣2021年1月12日

 

 

 

 

贝淡宁汪沛《正义层秩论》

 

I.

 

让我们设想一个即将被水淹没的城市。格陵兰冰盖/原的崩溃已经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英尺。你可能觉得这很糟糕,但是,如果听任南极洲东部极光盆地(the Aurora Basin)的融化趋势进一步加剧,那将造成海平面上另外在2上升40英尺。金·斯坦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在其小说《纽约2140年》中刻画了曼哈顿被洪水淹没的画面,早上赶通勤车的人使用水上巴士上下班,他们居住在高出水面伸向天空的公寓塔楼上。你可能想象到,这个城市承受了收入严重不平等的痛苦。对冲基金百万富翁们乘坐私人快艇进出海运航线,那些不善读书的孩子划着漏水的小船在有毒废物的水域穿行帮助人们摆渡。这个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而生存危机要求人们采取集体行动并做出牺牲。在这样的世界,你希望什么样类型的政府能够抢滩登陆?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问题,人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全世界大流行。但是,虽然有种种讨论,可以提出观点是知识分子对于什么类型的政府最适合做出艰难决策的讨论往往还不够充分,这样的决策往往需要长期的规划和集体的准备。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是政治哲学家贝淡宁(Daniel Bell),他在过去20年中出版了很多著作,发人深省的评论文章似乎源源不断地推出,旨在突显并不怎么民主的政府管理形式可能更适合应对我们面临的艰巨问题。

 

作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院长和清华大学的教授,贝淡宁处于独特的位置来对比中国和西方政治秩序的优势和不足。在其前一本书《贤能政治》(中文版请参阅:贝淡宁著吴万伟译《贤能政治》北京:中信出版2016年---译注)中,贝大胆提出被他称为“贤能政治”的观点,即领导人的选拔应该基于“德才兼备”而非民主投票。正如凯尔·哈兹勒(Kyle Hutzler)在《新漫谈者书评》(New Rambler Review)中指出的那样,这个主张令《贤能政治》成为争议的焦点,既有称赞为“最佳图书的”也有“尖锐的反驳”。

 

在其与复旦大学年轻学者汪沛合著的新书《正义层秩论:为什么社会层级秩序对中国和世界很重要》中,贝淡宁继续探索有趣的新方向。更多基于中国文化和历史很可能归功于汪沛及其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专业背景。在这本新书中,两位作者分析了如何制定出为了集体利益的决策,层级秩序的概念如何在贤能政治、官僚机构和幸福生活中发挥作用。该书探讨了主要出现在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社会的贤能政治体系和等级秩序以及在阿育王时代的印度(Ashoka’s India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32年)的古代佛教政府管理形式,提出正义层级秩序的主张。

 

与官僚和精英管等理相关术语类似,层级秩序也是个带有负面含义的概念。我们的常识或许是,从种族到性别到政治制度中发现的形形色色的等级差异体系统统都应该消灭才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但是,贝淡宁和汪沛认为,等级体系无所不在,不是要试图消灭它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应该考查,从效率和公共利益的角度看,这些层级秩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本书的焦点集中在东亚,作者考察了主要生活领域---恋人、配偶、朋友、邻居---以及公共领域的层级秩序以便揭示出什么层级秩序应该保留和加强,什么等级秩序应该被清除掉。本书的后面一些章节转向令人吃惊的和引人入胜的讨论,考察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等级秩序(第4章)和人与机器(第5章)。

 

本书中或许最吸引人的论证是两位作者确认,最有利的层级秩序形式包含了我们更喜欢的关怀伦理学。这不是作者使用的确切术语,但它是个很好的方式让我们明白反复出现的观念,即只有在涉及到位于层级秩序底端的无权者得到关怀的情况下,层级秩序在道德上才具有合法性。这些关爱的关系---关爱老人(第一章)、关爱公民(第2章)、关爱弱国(第3章)、关爱动物(第4章)都应该基于作者所说的“强互惠性”。

 

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们从描述山东正式聚会时的座位安排开始。传统规定主陪要坐在离门口最远的地方,主客应该坐在主人的右边,副陪(或男或女)坐在对面,也就是离门最近的位置。这些看起来似乎乏味无聊或是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异的虚伪表现不仅得到认可,而且人们常常欣然赞同,因为这些心照不宣的规则有助于宴饮活动的顺利展开。理想的情况是,餐桌礼仪往往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饭局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仪式中,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客人能感受到殷勤备至的招待。它是互惠性的,因为获得殷勤招待的客人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回报。

 

这种关系运作的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或许来自亲子关系。我的成年时代是在日本度过的,在日本,就像东亚其他国家一样,孝顺父母仍然具有充沛的活力,而且得到很好的遵守。传统上说,长子或长女不仅继承家产而且还要继承关照上年纪父母的义务。虽然过去是法律规定的组成部分,现在的法律规定了财产的平均分配,如果父母没有遗嘱的话。不过,就我嫁给长子的婚姻来看,两个弟兄之间可以协商做出决定,弟弟也可以继承家产---同时照看父母。就像美国一样,具体运作方式有种种不同的情况,但是,最根本的是在日本特别多地强调孩子关照父母的义务。在新加坡,专门有支持孝心的法律,这强化了亲子女关系的互惠性。

 

作为儒家社会,日本人相信垂直的等级体系帮助塑造社群主义价值观和更大的公共利益。就像韩国和中国一样,日本自认为是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被称为“集团主义”(shudan shugi)。在没有这种等级体系的社会,动机往往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上,这可能对某些个人有利,但在整体上会产生不那么和谐的、和更不平等的社会。这或许是与我们的本能认识相反,但是,日本和韩国的垂直等级体系社会拥有的财富差距的确更平缓些。必须说的是,这并不适用于中国,它的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安全保障网的漏洞几乎像美国那样差,包括缺少国民健康保险。贝淡宁在2015年的书《贤能政治》之所以受到批评主要就是归咎于他以中国为基础的这个事实,中国并没有达到自身传统理想---或共产主义哲学理想的标准。贝淡宁和汪沛认识到这些问题,因此其研究范围更广泛,也探讨了日本、新加坡、法国的贤能政治变体。

 

法国或许不是儒家社会,但在欧洲,这个国家以政府高层的铁腕统治而闻名。总统的权力极大,政府部长们被授予权力去推动那些管理措施,往往远远超过其他国家通常认定的范围。其管理方式在欧洲内部似乎被认为带有更多官僚色彩和家长制色彩。工资和劳工议题的管理也比邻国更加有力,甚至还有一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语言使用的议题。当我们思考因为碳排放引发的海平面上升问题时,法国就能在核能源问题上做出更严厉的和不受民众欢迎的决策。我并不是在推崇核能---而只是说当德国的公共舆论有效拖延碳清洁能源形式时,法国能够做他们的科学家认定需要维持的碳排放足迹,其人均水平仍然显著低于德国。我们同样能够观察到垂直体系和非垂直体系在处理其他关键议题上的差异,比如,新加坡处理新冠病毒疫情危险性的方式与意大利和美国有明显区别。韩国2009年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方式也与英国大相径庭。不同国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变化对应那些因为政治体制而胡乱对付的国家,这些被作者称为公共舆论独裁。

 

健康的民主所要求的现代条件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和稳定的中产阶级。但是,当民众逃避终身学习,人们不再读书反而依靠社交媒体上共享的综合性媒体信息时,该怎么办呢?这些媒体不是为人们提供指导,而是通过煽情提高“点击率”---通常破坏细腻的思考和真理探索。我们现在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这样一个世界,24小时不断滚动出现的新闻---社交媒体推波助澜---它正在腐蚀我们的批评性推理和参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或者至少是选出能够做到这些的领袖的能力。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当政治决策本身成为公共舆论的人质时,将发生什么?舆论就建立在对科学和历史的深刻错误认识基础上,怎么办呢?啊,我们已经不知不觉进入到一人的无知等同于他人的专业知识的社会。正是缺乏对专家的信任导致了美国人在投票选择政客时,往往基于性格特征和明星品质而不是根据候选人展现出的领导经验和政府管理经验。难怪美国拥有成功的商人和保护这些商人的律师组成的国会,与此相反,有没有可能由物理学家、工程师、医生、化学家和道德哲学家们组成政府工作人员呢?

 

II.

 

在考察垂直关系(强调等级差异)与水平关系(推崇社会平等)的界限差异时,作者探讨了合法性的概念。在西方民主社会,平等观念、权力分散和监督制衡以及政府透明等成为合法性基础。我们看到东亚国家则偏向一直被礼貌地称为“家长制”的形式。对此问题,作者认为儒家、佛家和道家哲学中都有能够为领袖辩护的观点。他们也求助于简单的常识,比如经济不平等或者其他形式的社会动荡成为干扰社会稳定的因素,那么等级差异体系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在2016-2017年的韩国,当时数百万公民上街示威游行要求朴槿惠(Park Geun-hye)总统辞职,要求解除贪污腐败的内阁部长职务。

 

这个问题也能够以相反的形式呈现,即对美国式个人主义和追求幸福、自由和消费主义提出质疑,在呼吁人们为了共同体的利益做出牺牲时,这些是否成为严重的障碍呢?我们希望平等机会让人根本不考虑群体的健康和安全爬上高位吗?社会好坏的评判难道不应该依靠它们如何对待弱者和更容易受到伤害的成员吗?

 

在任何现代国家,新加坡或许是在思考如何设计政府管理结构方面做出的努力最多。同时获得英国教育和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新加坡的缔造者们试图融合东西方文化,为实际上没有任何资源的微型民族国家创造稳定的局面。虽然维持威斯敏斯特政府管理体系,但新加坡的执政党是人民行动党,试图使用资本主义方法创造社会主义的或集体主义的目标。“无乞丐碗”的社会利用政府资源建造买得起的住房,94%的人拥有自己的房屋,有普遍的医疗保险、退休规划、一流的教育、常常是负失业率(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当今是3%),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四,超过除卢森堡之外的欧洲和西方国家。过去十多年里,新加坡连续被评定为世界上最透明的政府---为其铲除腐败和贪污而自豪。所有这些能够在新加坡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相信政府将民众的利益牢记在心,政治稳定和经济平等的权重是比个人选择或个人意见更优先的考虑。就像公司高管那样,新加坡高层领袖的薪水每年超过一百万美元,同时还有完成经济和社会指标后的系列奖金。作为回报,人们期待领袖将民众的幸福最大化---超越公共舆论的波动起伏和短期利益的政治考量。总理和内阁被委托驾驶航船行走在正确的航道上,他们被认为是能够做事的人才和专家。他们得到家长制那样的尊重,放手做好自己的工作。这种社会契约的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过去一些年,贝淡宁的著作受到不少批评,有人暗示他是在为中国的政党国家辩护,不过我觉得这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他的观点不是中国共产党而是有关传统东亚思想中发现的社群主义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如何指导了政治体制和生活生活---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比如,在讨论公民之间的正义层级秩序时,贝淡宁和汪沛花费不少篇幅提醒读者认识到中国古老的科举制的优势,这个制度面向社会的几乎所有成员开放,考生的身份不公开旨在防止选拔过程中让官宦之弟获得优待。欧洲直到很久以后才出现类似制度。甚至在当今日本和法国,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相互竞争很激烈要进入政府服务部门或官僚机构中去。在西方,人们往往瞧不起官僚机构,非专家组成的政府和无情的商人心态能创造出更好的社会吗?这的确是令人怀疑的。我要说,它还没有做到。

 

III.

 

特别有趣的另外一章是第三章,论述了“国家之间的正义层级秩序”,其中民族国家的关系也必须建立在“互惠性的需要”的基础上。(第106页)。两位作者求助于康灿雄(David Kang)的发人深省的著作《西方之前的东亚:朝贡贸易五百年》,指出在中国皇权时代朝贡体制的五百年时间里,只有一次战争。中国和朝贡国日本、朝鲜、越南的边界在这个时期得到尊重。这些国家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虽然有这个事实,但它们维持了平衡与和谐。贝淡宁和汪沛暗示,这样的情况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朝贡体制要求中国的行为遵循的路线并不总是符合其直接的自我利益。比如,有利于弱国的技术转让和贸易关系之所以维持就是希望现有秩序得以维持。

 

这听起来或许并不特别吸引人,但是,如果从气候变化的情况看,发达国家和更强大的国家难道没有义务考虑到下面这个事实吗?世界不发达地区的普通穷人可能更愿意通过燃烧他们仅有的廉价煤炭尽快摆脱贫困而不是接受碳排放方面的进步,而这些限制对普通的加利福尼亚人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类似巴黎协定这样的政策的问题在于,它们期待穷国和富国为了微小的利益做出巨大牺牲。生活在后殖民主义国家的人听到北方大男孩告诉你说,对不起,聚会你迟到了,该是多么令人恼火愤怒啊。作者利用印度伟大的佛教国王阿育王的信息讨论了大国家能用显示谦卑的方式领导世界。在批评中国的“战狼外交”时,作者并没有那么隐晦,他们说只有在获得邻国信任的情况下,中国才能在东亚地区发挥领袖作用,中国应该放弃朝贡体制中典型的道德优越感,对邻国文化持开放的态度。(137-38页)

 

如果我们在2020年没有学到任何别的东西,至少应该认识到本来地方性的东西能够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东西。一旦遭遇危险处境,你想让谁做决策呢?我认为你可能希望有人致力于维持集体的利益。你也可能希望这个人不受到选举循环的特殊利益束缚,一个能够对短期和长期共同体利益和风险进行理性和知情的分析然后做出艰难决策的人。我们都知道,无限增长、个人利益最优化和消费主义作为公民素养的当今模式根本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不仅是对星球而且对赢得竞争爬上领导岗位者都是如此。现在到了预兆新时代的时候。

 

我们面临的问题要求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在社区内部而且在民族国家之间。贝淡宁和汪沛想让我们承认正义层级秩序的确存在。我们的任务是利用那些适合于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的秩序。因为正如作者坚持的那样,等级差异体系无论如何都会存在,作为公民,我们的任务是坚持认为,这些等级差异体系推崇关爱和保护弱者---我敢说甚至包括经济方面的公平正义,抛弃那些做不到这些的等级体系。

 

作者简介:

 

琳恩·小笠原(LEANNE OGASAWARA),25年来一直从事日语翻译工作,她的译作包括学术著作、诗歌、哲学和纪录片等。她的创造性写作发表在《京都杂志》、《河牙/美物》、《刺猬评论》、《都柏林书评》、《帕萨迪纳之星报》、《天空岛杂志》等。她在科学和艺术博客《三夸日报》(3 Quarks Daily)主持每月一篇的专栏。

 

译自:Hierarchy in a Drowning World By LEANNE OGASAWARA

 

https://newramblerreview.com/book-reviews/philosophy/hierarchy-in-a-drowning-world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