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 李慧忠】计划生育调整已滞后十年

栏目:反思计划生育政策暨放开二胎
发布时间:2011-03-18 08:00:00
标签:
 


计划生育调整已滞后十年
作者:赵晓  李慧忠(作者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和北京物资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环球时报2011年3月17日



  上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刚开始实施时,中国人口增长迅猛,公共负担沉重,30岁以下的人口占到总数的65%。为防出现新的生育高峰,必须严格控制每对夫妇的生育数量。然而,党中央当时就富有远见地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这表明,前30年的人口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只是阶段性的。


  然而,政府机构设置中存在“机构设置刚性”,俗话说便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各级政府专为计划生育设置了干部配比,据国家计生委的统计:2005年到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事业费从226.39亿元提高到36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44%。花费如此多的人力和财力,得到的却是以下六大弊端。


  弊端一: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男女婴儿性别出生比接近120∶100。这意味着将有4000万光棍被判“无妻徒刑”,这会大大诱发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强奸罪等恶劣犯罪。此外,心理的怨恨会使他们变成绝望的阶层,成为群体暴力犯罪的潜在人群,甚至引发社会断裂。


  弊端二:“民工荒”。从2004年到2011年,国内“民工荒”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2011年上海农民工缺口接近30万,深圳的缺口高达80万人。安徽、河南等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民工荒”现象。“民工荒”从局部蔓延到全国,从偶然发展到常态,原因正是计划生育导致的劳动力减少。中国社科院报告称,6年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乏力,这也正是近几年不断出现“民工荒”的根本原因。


  弊端三:未富先老。根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1.1%,大大高于届时的世界平均水平(21.9%)。中国人口结构由小孩和青壮年多、老年人少的“金字塔型”,变为青壮年多、老人孩子相对较少的“橄榄型”,这是中国劳动力增长的过程。按目前趋势,中国在未来完全可能陷于“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危机”!


  弊端四:人口素质逆淘汰。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一直存在“城市紧、农村松”的现象。农村地区生二胎、三胎的现象比比皆是,但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较差。相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生活在城市中,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他们越来越不愿生育。由此,计划生育使得中国社会事实上陷于精英淘汰,或者叫人口“逆淘汰”的生育机制。


  弊端五:危害可持续增长。目前中国人口结构呈青壮年多、老人孩子少的“橄榄型”,而青壮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赚钱最多、储蓄也最多的时候,因此中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高储蓄率支持了高投资,但计划生育持续施行,势必将使中国人口结构从“橄榄型”变成“倒金字塔型”,届时居民储蓄率一定会明显下降,投资率也将随之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将一落千丈。


  弊端六:对中华民族性格及未来的扭曲。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娇生惯养的一代,如何能承担中国大国崛起后的世界领袖使命?


  为什么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未消失?原因是中国人口众多,没人能消灭这样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人口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是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有重要地位的一大因素。中国继续奉行计划生育的结果,将是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因此下降,而印度文明及伊斯兰文明将后来居上。


    计划生育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接近枯竭,“人口负债”正展开,中国的“国策”调整已经至少滞后了十年以上。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