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孔子基金会应邀赴福清市参访交流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1-04-06 00:53:34
标签:至圣孔子基金会

至圣孔子基金会应邀赴福清市参访交流

来源:“至圣孔子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二月二十日己卯

          耶稣2021年4月1日

 

3月29日至30日,至圣孔子基金会执行长陈泰旭一行受邀来到福建省福清市,出席福清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举办的“周礼佾舞传承与保护”专题研讨会,参访了福清华侨中学、福清市北林小学,观摩了专项佾舞展演,并与立达孔学会等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

 

 

 

陈泰旭执行长一行在福清华侨中学考察。

 

礼仪迎月令让学员在习劳中修身

 

30日上午,陈泰旭执行长在福清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福清华侨中学莫亮华校长和立达孔学会李宗霖会长等人的陪同下,走进位于该校图书馆顶的“屋顶农场”参观,“这里不仅是学生们通过二十四节气学习传统文化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多功能的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基站,下一步准备把佾舞迎节令开展起来。”学校工作人员介绍道,“二十四节气科学文化知识、学员小农场,都是这里的特色。”

 

 

 

福清华侨中学校领导为陈泰旭执行长介绍“屋顶农场”。

 

开阔的顶层被整齐地分割成功能不同的区块,分别是滴灌式西红柿培育基地、定时灌溉的四季蔬菜盆、落叶堆肥发酵桶和营养液储蓄转化机房。四周的围墙被立柱分割成二十四个独立方格区域,每一方格均对应一个节气,墙上绘制着与该节气相关的图文介绍。

 

 

 

陈泰旭执行长、莫亮华校长等在“屋顶农场”合影留念。

 

陈泰旭执行长对该校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农体验相结合的理念表示赞赏,他表示,佾舞属于中国传统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礼的精神,尤其是各式动作与规范对习舞者身心的影响,是积极而深刻的,传习佾舞可以使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他指出,佾舞是礼,二十四节气是天时,果蔬种植是习劳,在这三者的互相作用下,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佾舞进校园让品格在诚敬中重塑

 

“一定要请您来我们的宣传栏看一看!”福清市阳下北林小学陈旭东校长开门见山地说道,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陈泰旭执行长一边仔细阅读“佾舞”宣传墙上介绍“佾舞”实践情况的相关图文内容,一边与陈旭东校长亲切交流,了解该校“佾舞”团队既往演出历史。

 

 

 

福清市阳下北林小学陈泰旭执行长观看佾舞宣传墙。

 

“这样的文化栏很好!墙面文化是最直接、最能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认知的一种形式,也是在日常学习中把佾舞知识和传承信息传递到学生身边的重要载体。”陈泰旭对该校的这一举措表示认同。

 

北林小学还为至圣孔子基金会一行举行了专场六佾舞展演。演出结束后,陈泰旭执行长对佾舞学员的努力付出表示肯定与感谢,并称赞小学员们在炎热天气中表现“很出彩,也很见定力”。

 

 

 

福清市阳下北林小学为至圣孔子基金会举办专场佾舞展演。

 

在陈泰旭一行与该校领导举行的交流会上,陈旭东校长介绍,学习“佾舞”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一项重要的非遗技艺,更重要的是,“佾舞”还积极地重塑了学生的品格,推动了他们在美德、体育、劳动甚至是学习方面的提升。“曾经我们有一个问题学生,多动,甚至有暴力倾向,在接触佾舞后,他在练习中慢慢发生了改变,性格平和了许多,也更会与其他同学相处了。”陈旭东校长表示,“此外,最初决定传承佾舞的时候,很多家长并不认同,都担心会占据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很多学习佾舞的孩子,成绩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最近几次区域考试中,我们学校的成绩都是领先的。现在,家长转而变得非常支持我们传承这样一份‘瑰宝’。”

 

 

 

至圣孔子基金会一行与福清市北林小学佾舞展演团队合影留念。

 

陈泰旭指出,这是礼乐积极的现实作用,也是礼乐能进一步普及的重要例证。我们就是要善于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从中发现其时代价值,“与时偕行”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他赞同地说道:“很高兴能看到佾舞在孩子们身上发挥品格再塑作用,这很值得更多地区学习和推广!”

 

非遗走出去让礼乐在联动中传承

 

在福清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举办的“周礼佾舞传承与保护”专题研讨会上,立达孔学会会长李宗霖对福清佾舞的传承情况和保护发展现状作了详细汇报。至圣孔子基金会一行、福州市群艺馆领导、福州市本地专家等就佾舞的传承与保护等问题开展了研讨。

 

 

 

福清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周礼佾舞传承与保护”专题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陈泰旭首先表达了对福清市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政策举措保护“佾舞”的认可,并对李宗霖会长长期坚持弘扬佾舞的作为表示赞赏。针对“佾舞”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他在建言中提出,一是要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注重挖掘“佾舞”的当代价值;二是要依据佾舞本身也在发展演变的事实,拓宽视野,注重挖掘更多使用场景,让民众乐于接受,展现“非遗”生命力;三是对“佾舞”的传承保护不应局限于地方,而应让其作为福清的文化名片,推及全国,走向国际;四是要认识到“走出去”的前提就是要先练好内功,注重从理论、教学、实践等维度深化“佾舞”内涵。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