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解读齐鲁文化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1-09-15 16:39:02
标签:轴心时代、齐鲁文化

探析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解读齐鲁文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八月初九日丙寅

          耶稣2021年9月15日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解读齐鲁文化主办方供图

 

9月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在山东师范大学开讲,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吕文明主持开讲仪式。第一期主讲嘉宾是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他为听众解读了“轴心时代”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在讲座中,王志民从齐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基本特征,总结了齐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1、中国文明有一个“轴心时代”

 

讲座伊始,王志民首先阐释了什么是齐鲁文化。春秋战国时代,数百年的分裂、割据,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他看来,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以齐、鲁两国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地域文化,齐、鲁立国前,海岱地区的东夷文化是齐鲁区域文化的源头;秦汉时期齐鲁之地的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延续。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图为孔子讲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的希腊、中国、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春秋战国时代是诸侯争霸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王志民在讲座中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这一时期可以视为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王志民将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特征概括为:一是周室衰微,诸侯坐大,争霸称雄,分裂割据。二是改革变法,富国强兵,志在统一,战争频仍。三是思想解放,学术自由,理论创新,哲学突破。四是诸子蜂起,学派林立,异说纷呈,百家争鸣。五是胸怀天下,服务现实,围绕政治,出谋划策。六是哲人辈出,著作丛生,经典传世,思想传承。七是地域文化,竞相绽放,独具特色,各擅其场。

 

王志民指出,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孔子、孟子、墨子、管子、孙子、庄子、荀子等一大批照耀中国历史星空的伟大文化巨人,而且产生了《诗》《书》《易》《礼》《春秋》《论语》《老子》《墨子》《管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兵法》《楚辞》《山海经》等一大批著作,继往开来,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经典。

 

2、齐鲁为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文化重心

 

齐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影响至深至远。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不仅出现了孔子、管仲、墨子、孙子、孟子等一批影响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人物,而且创设出世界文化史上蔚为奇观的稷下学宫。傅斯年曾在《夷夏东西说》中提出,从春秋到王莽时,中国上层的文化只有一个重心,这一个重心,便是齐鲁。

 

王志民指出,齐鲁是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文化重心。这主要体现在:其一,诸子百家多出齐鲁;其二,儒墨“显学”并出齐鲁;其三,百家争鸣,汇聚稷下。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立的稷下学宮,是诸子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第四,先秦兵学,最盛于齐。先秦主要兵家著作有六部,其中四部俱出于齐人。第五,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多出齐鲁。孔子、孟子、墨子、管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出现于齐鲁之地。第六,经典著作多出齐鲁。

 

王志民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思想解放,名人辈出,学派林立,哲学突破,是民族精神、思想传统的融合形成期,而这个时期的文化重心就是齐鲁。齐鲁不仅是孔子的故乡、儒学发源地,也是诸子百家各种学派主要产生地和思想争鸣的中心所在。当时的中国人更多地从齐鲁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滋养。齐鲁文化的主体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集中的展现。

 

3、“轴心时代”的精神传承

 

齐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出的自强不息、崇尚人本、天下为公、诚信友爱、仁者爱人的基本精神,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讲座的最后阶段,王志民重点讲述了“轴心时代”的精神传承。

 

 

 

“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讲座现场主办方供图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挖掘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王志民表示,齐鲁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更强的原始认同性、内涵主体性和传承先导性。齐鲁文化的主体精神更多显示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内涵和突出特点。

 

第一,坚守传统体现文化自信的精神。周初分封立国,齐制定了“因其俗,简其礼”的国策,注重保留东夷旧地的风俗传统。鲁国作为周王朝的宗亲国,以“变其俗,革其礼”为政策,最大限度地去除夷俗夷礼,却是为了更多更好地传承“周礼”。两国政策相左,但实质相同,都以善于继承优良传统作为立国之策。第二,争强图霸体现奋发进取的精神。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文化,齐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争强图霸;鲁人在文化上争先坐大,奋发有为,齐鲁文化之进取精神可见一斑。第三,崇尚道德礼仪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人本精神在齐、鲁的发展沿着两条线:一条是在齐的政治实践,另一条是在鲁的理论提升。第四,改革创新体现科学创造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的管仲改革与科学上的墨家思想。第五,海纳百川体现兼容并包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创设和它的学术文化理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宽松政策、丰厚待遇,容纳学术立场不同的各派学者汇聚稷下,自由争辩、研讨、交流。二是儒家兼容并包精神,主要体现在战国后期至秦汉儒学的发展上。第六,维护统一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坚守“大一统”政治理念,以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维护团结统一,是齐鲁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也是齐鲁文化精神的突出特色。

 

“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紧扣时代主题,紧跟学术前沿。据悉,公开课将继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接力讲授,以齐鲁历史和名人为着眼点,全面展现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深入揭示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