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齐家宜学圣人训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2-03-03 17:51:09
标签:圣人训、齐家
杨朝明

作者简介:杨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东梁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十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出版《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八德诠解》等学术著作20余部。

齐家宜学圣人训

作者:杨朝明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正月廿四日戊申

          耶稣2022年2月24日

 

不知不觉间,在孔子故里曲阜学习、教学、研究,至今已有四十年时间,所接触、学习、思考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切磋琢磨的是孔孟之道,绕梁不去的是圣人之教。

 

学习孔子而挚爱孔子,是因为孔子建立了中华文化的理想,指示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孔子儒学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成就了许许多多人的大人君子格局。心有大格局,才能望得见前路坦荡,亦深知总有歧路。有人说得好,要成就或提升人的格局,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需要阅人无数、高人指路。

 

在与一位老友的攀谈间,他希望我帮他起草家训以训家教子。我思虑再三,斟酌成稿之后,发现所有的话都不离古圣先哲的教诲。古圣先贤教人成人成德,恐怕哪一家都离不开。我拿着初稿征求夫人的意见,她读后脱口而出:书籍千万种,最爱圣人训。

 

联想己身,倘若不是年轻时来曲阜读书,不知还会不会一生与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结缘,会不会一生学习研究“圣人训”?上世纪80年代初期,对于孔子儒学,人们还存在太多的认识迷茫。意外的是,当我选择大学志愿时,家父听说我报考的院校有“曲阜师范学院”,随口说了一句“这个学校好”。

 

父亲是能识文断字的普通农民。他虽然没有高深的文化,对子女也没有刻意教化,但他经常说的一些老话,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积善人家庆有余”……也是因为父亲深谙传统智慧,并在为人处世中恪守古训,因而在邻里享有威望。村里开会讨论问题,常有人提议他先谈谈;人家家里有了争执,经常被请去“主持公道”。

 

中华经典是“高人”的“大书”。世间著述,有道德,有技艺。道德说做人,技艺说做事。德与艺何者为先?不言而喻,中国人都会选择“先做人,后做事”。强调做人,不是轻视做事,而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不少人没读懂古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深刻,还以为是“轻视技艺”“看不起职业教育”,大误!千万别小看了传统智慧,否则就可能是自己理解的偏颇或错误。没读经典之前读其他书,读多了也抓不住根本。王蒙先生谈读书,希望人们能够有一些有深度的、认真的阅读,最好读那些条理性、理想性、概括性强的书,甚至读一点费劲的书,读一点还不太习惯的书,而中国经典就值得一生品读。人一生读书有限,先读哪些书,必读什么书,必须弄明白。

 

圣人之教,不就是成德之教吗?关于道德,人人都要面对,人人必须面对。通俗而言,“道”就是“信什么”,“德”就是“怎么做”。中国传统道德,无非就是让人有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从而指示和引领具体的行为。

 

清人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是为人弟、为人子者要遵循的规范。这些规范的精神来自《论语》中的“子曰”。人生最紧要的在于立志,所以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什么志,成什么人;立大志,成大人。志,就是心的方向。要提升力量,先确定方向。方向对了,走得慢点没关系;方向错了,跑得越快越糟糕。为了“提撕子孙”,传统中国很多家族定族规、立家训,都是期待子女更优秀,以弘扬家风,传承家业。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方向问题。教育子女,首先得成人,然后成为有格局的人。学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而得其精髓,就应重立志、尊礼依仁、执中而行。信念让人们看见远方,明礼让人们阔步走向远方,守仁而诚敬则让人成功到达远方。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