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江】断网时间:生活世界中的自省片刻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2-06-25 11:48:38
标签:断网时间、自省片刻

断网时间:生活世界中的自省片刻

作者:鲍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五月廿四日丙午

          耶稣2022年6月22日

 

自省即个人对自身思想和行动的事后反思。自省理论视阈在我们本土起源甚早,先秦时期记述鲁国学者孔子言行的古籍《论语》中已有相关记载。《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又《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观自在者—自省—生活世界”三位一体理论视阈,是胡塞尔现象学对西方哲学的开拓性贡献。它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突破“自我—我思”视阈,提出以“观自在者”(transcendental ego,也译作“超越论的自我”)为主体、以“生活世界”为“自省”对象的三位一体理论视阈。生活世界即以生命为前提的世界,它有二重空间结构,即“自我生活世界”和“观自在者生活世界”,它们在时间上非此即彼,前者体现为不断扩张充实的生命历程,后者体现为生命的自省时间。

 

如今发达的社交媒体已经浸透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观自在者—自省—生活世界”三位一体理论开显断网时间弥足珍贵。

 

生活世界具备二重空间结构

 

按“观自在者—自省—生活世界”三位一体理论,生活世界的所指有两种语境,一为“自我生活世界”,一为“观自在者生活世界”。自我生活世界指相对于自我的生活世界,它是一个相对于自我主观绝对有效的世界。观自在者生活世界指相对于观自在者的生活世界,它是诸多可能的生活世界之一。是为胡塞尔生活世界的二重空间结构。

 

以笔者本人的生活世界为例。笔者在生活历程中逐渐形成自己比较稳定的生活世界,它包括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被现代科学定义的观念类别及其具体内容,也包括不见得能归类到这些抽象范畴的诸多个人生活习惯,如喜欢散步、不看电视,当然也包括个人各种社交圈子,如家人、发小圈、专业学术圈。笔者今年虚岁55,按孔子的洞见,已逾“知天命”之年,与人相处、与己相处、与自然相处等,笔者都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套路。这是笔者的自我生活世界。

 

笔者的观自在者生活世界,即相对于作为观自在者的笔者而言的生活世界,它是反省的对象,比上述笔者的自我生活世界广博无限。在观自在者生活世界里,笔者明了,理论上可能的自我生活世界是无限的,笔者本人的自我生活世界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在观自在者生活世界里,笔者明了,对于每一自我而言他的自我生活世界是在其自身生活历程中形成的,因而对于他主观而言是绝对有效的。在观自在者生活世界里,笔者明了,笔者本人对于他人自我生活世界的意向性视阈融合,意味着尽可能整体化地包容和设身处地地理解,而不是以笔者本人自我生活世界为标准做武断评价。

 

空间结构形塑时间结构

 

关于观自在者与自我的关系问题,有学者提出有两个不同的“我”的悖论嫌疑。胡塞尔从时间性视角对此予以澄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人的存在是多角色的,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譬如同一个人,她有时是某银行的一个经理,有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等等。观自在者与自我的关系与之类似,即人的时间性存在方式有两种,或为观自在者,或为自我,非此即彼。生活世界的时间结构与此呼应分为两种:观自在者生活世界和自我生活世界,非此即彼。

 

这里以笔者与本人作品《娲皇宫志:探索一种人类学写文化体裁》(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后文简称为《娲皇宫志》)的关系为例对生活世界的时间结构做个说明。《娲皇宫志》是一部关于河北涉县城郊历史文化名胜娲皇宫的专著,包括文本和影片。笔者之所以能完成该著,是因本人长时段的实地田野研究和多年专职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学术积累。以生活世界视角分析笔者为完成《娲皇宫志》展开的田野研究和文献研究历程,它属于自我生活世界时间。笔者当时的所有思考和行动,紧紧围绕完成一部关于娲皇宫的民族志创新之作这一目的展开。

 

最近两年笔者开始以《娲皇宫志》制作作为反省对象,以本人当下自我生活世界之学术功底为参照系,仔细回忆反思该著来龙去脉的具体细节,挖掘其中具有理论和方法意义的得失。此即笔者的观自在者生活世界时间。

 

这里需要注意自省的参照系——笔者本人当下自我生活世界。一方面,自我生活世界通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充实和扩展状态,如同树木的年轮按特定格局随岁月增长;另一方面,正是笔者本人当下较之于《娲皇宫志》完成时自我生活世界在学术方面的增长,提供了此自省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假设笔者这些年在《娲皇宫志》相关学术领域中的增长为零,对此也就没有什么值得自省的。学术自省的结果是对个人学术积累成果的阶段性澄清和确认。自我生活世界的日复一日点滴积累和观自在者生活世界的阶段性自省,它们都体现为动态历程。这里举其一隅。笔者自世纪之交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以来,即持续兼修文本和影片,《娲皇宫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文本和影片合而为一的民族志作品。最近几年,学界出现一个新热点——多模态民族志。按此新概念视阈,《娲皇宫志》属多模态民族志的一部先行作品。

 

断网时间重起生命空间配置

 

鉴于社交媒体对人类生活常态的革命性影响,人类文化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前线上文化历史阶段”和“线下线上互嵌文化历史阶段”。21世纪初社交媒体问世以前,人类处于前一阶段;21世纪初社交媒体问世后,人类进入后一阶段。

 

在前线上文化历史阶段,生活常态有两大特点。其一,自我生活世界时间配置处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统一状态,诸如劳与逸、动与静、独处与社交、定居与旅行,等等;其二,生命空间配置处于身心合一状态,即身心合一不言而喻,身心分立属异常、偶然、暂时。

 

当人类进入线下线上互嵌文化历史阶段,其生活常态对前一文化历史阶段生活常态的两大特征形成根本挑战。其一,自我生活世界时间配置的二元对立统一特征变得模糊;譬如,法定工作时间之外,职业场域或要求职员依然在线。其二,生命空间配置的身心合一特征变得不那么不言而喻;身心分立,即俗语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前线上文化历史阶段属于特例,在线下线上互嵌文化历史阶段则属生活常态。念及身心分立的生活常态特征,读者可以想一想曾经流行的一幅漫画:夫妻二人平行躺在一张床上,各自玩智能手机。

 

断网时间,即个人关闭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互联网连接,为自己取得的纯粹线下时间。断网时间意味着返回前线上文化历史阶段的生活常态,生命重获二元对立统一的自我生活世界时间配置和身心合一的生命空间配置。此外,在线下线上互嵌文化历史阶段,断网时间也是观自在者—自省—生活世界得以可能的必要前提。在非断网条件下,多维社交媒体网络在线在场,自我纯粹的休息、独处、旅行等已变得不可能,更谈不上“观自在者—自省—生活世界”理论视阈的实际展开。

 

综上分析,自省作为一种贯通中西的理论视阈,为个人“跳出来看”自我生活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理论视角。个人在生活世界层面与他人达成意向性视阈融合,也依赖自省所打开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理论视阈,即任何自我生活世界只是诸多可能的自我生活世界之一。个人生活世界的成长离不开思考和行动,也离不开自省。如今,伴随社交媒体兴起,人类进入崭新的线下线上互嵌文化历史阶段,个人有必要留出一定的断网时间,以保证劳与逸、动与静、独处与社交、定居与旅行等诸多二元对立统一的自我生活世界时间结构,保证身心合一的生命空间结构,保证自省得以可能。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