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梦华录》隐藏的大彩蛋:天禧政争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赐稿
节选自 吴钩《宋仁宗:共治时代》第一章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六月初四日丙辰
耶稣2022年7月2日
我们考证过,《梦华录》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宋真宗天禧年间,剧中权相萧钦言的原型应该是王钦若+丁谓,剧中皇后刘婉的原型无疑就是刘娥,剧中的皇帝是宋真宗,北宋第三位君主。天禧年间,真宗多病,君主的权力多由皇后刘娥代理。刘娥虽出身江湖,却对政治有着过人的天分,宋真宗身体康健情况尚可时,刘皇后已预闻政事,在皇帝“久疾居宫中”的天禧年间,政事更是“多决于后”。
对于刘皇后的预政,朝中两大派系的立场正好针锋相对。宰相寇准、参知政事李迪、翰林学士杨亿都不希望后妃代行皇权,他们与刘皇后的私人关系也比较糟糕,真宗议立皇后时,他们都曾反对册立刘氏,而且,在正统士大夫看来,女主掌权也不是正常现象,何况武则天擅权的唐鉴不远。而枢密使丁谓、曹利用、翰林学士钱惟演则依附刘皇后,其中钱惟演与刘皇后、丁谓还是姻亲,他们当然希望由刘皇后掌控朝政。这两个派系都在后宫培植了支持者,寇准的支持者是内侍周怀政,丁谓的支持者是另一名内侍雷允恭(《梦华录》中的前皇城使雷敬,原型应该就是周怀政+雷允恭)。
面对真宗皇帝病情每况愈下、刘皇后权势日益强大的局面,寇准一方准备先下手为强,策动真宗皇帝同意太子监国。
太子监国即由太子赵祯代行君权,从而釜底抽薪架空刘皇后,而赵祯年幼,离不开宰相与东宫官辅弼,权力实际上掌控在宰相寇准与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李迪手里。这当然是丁谓一方不愿意看到的。当寇准、李迪首议太子总军国事时,丁谓立即表示反对:“即日上体平,朝廷何以处此?”皇上龙体很快就会康复,何需太子监国?由于丁谓的阻挠,太子监国之议便搁置下来。
这个时候,拥护寇准的内侍周怀政也鼓动宋真宗让太子赵祯监国。周怀政时为入内副都知,“日侍内廷,权任尤盛,于是附会者颇众”,寇准与他的关系也很密切。有一次,一病不起的真宗枕着周怀政的大腿,“与之谋,欲命太子监国”。周怀政将信息悄悄告诉了寇准,于是寇准寻了一个机会,单独面见真宗,说:“皇太子人望所属,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以固万世基本。丁谓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愿择方正大臣为羽翼。”真宗也觉得有道理,“然之”。
有些宋人笔记认为真宗还对刘皇后的擅权心生不满:“天禧末,真宗寝疾,章献明肃太后渐预朝政,真宗意不能平”;寇准想趁机鼓动皇帝废刘皇后,传位皇太子、诛杀丁谓:“寇莱公探知此意,遂欲废章献,立仁宗,策真宗为太上皇,而诛丁谓、曹利用等。”但此说不可信,疑与后面周怀政的政变混为一谈。寇准的用意是扶太子监国,驱逐丁谓出朝,还不至狂妄到废太后、诛大臣的地步。真宗对刘皇后深为依赖,更不大可能废后。
在得到真宗皇帝的允诺之后,寇准马上找到翰林学士杨亿,让他赶紧起草制书,“请太子监国”。杨亿知道事关重大在,不敢走漏风声,“夜屏左右为之辞,至自起剪烛跋,中外无知者”。但事情却坏在寇准身上,原来寇准好酒,酒后自己说漏了嘴,让丁谓得悉太子监国的消息,丁谓即抢在真宗下制书之前,面见皇帝,称寇准欲矫诏,要求罢免寇准。
此时,真宗已不记得与寇准“初有成言”(也许是有苦难言),在丁谓的协迫下,不得不下诏罢免寇准的相位,时为天禧四年(1020)六月。随后,真宗又拜枢密使丁谓为平章事,兼昭文馆大学士;参知政事李迪为同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冯拯为枢密使;翰林学士钱惟演为枢密副使;枢密副使任中正、礼部侍郎王曾为参知政事。按北宋前期官制,以平章事、同平章事为宰相,首相例兼昭文馆大学士,称“昭文相”,次相例兼集贤殿大学士,称“集贤相”。也就是说,如今丁谓已是首相,李迪则擢升次相。
至于寇准,虽然已经罢相,但真宗对他仍然礼待有加,封他为太子太傅、莱国公。丁谓、钱惟演的目标是将寇准逐出朝廷,所以加紧游说真宗贬谪寇准:“准自罢相,转更交结中外,再求用。晓天文卜筮者皆遍召,以至管军臣僚、陛下亲信、内侍无不着意。恐小人朋党诳惑圣听,不如早令出外。”不过真宗不为所动,待寇准如故。
不承想,这年七月,内廷发生了一起未遂的政变:原来,内侍周怀政见寇准失败,“忧惧不自安,阴谋杀谓等,复相准,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而废皇后”。为此,他与其弟周怀信“潜召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閤门祗侯杨怀玉议其事”,密谋发动廷宫政变。谁知杨崇勋、杨怀吉转身向丁谓告密,丁谓连夜找曹利用商议对策,次日天明,曹利用赶紧入大内报告刘皇后,周怀政遂被擒,押往城西普安佛寺斩首。
周怀政曾兼管勾左右春坊事,照料皇太子生活起居,与小赵祯关系亲密,赵祯亲切地叫他“周家哥哥”。童年时的赵祯喜欢画画,“闲时画马为戏”,周怀政一次向太子求画,但小赵祯却给他题了一幅字:“周家哥哥斩斩。”这本是孩童无心的戏言,却不想一语成谶。
因为被指控“与周怀政交通”,宋真宗也庇护不了寇准了,只能将寇准外放,“降授太常卿、知相州”。相州(今河南安阳)是内郡,离京师不远,丁谓担心寇准有机会还朝,又要求将他迁至边远小地方。真宗没办法,只好跟宰辅说:“与小州。”但丁谓发出的指挥札子却称:“奉圣旨,除远小处知州。”李迪与他相争,说:“向者圣旨无远字。”丁谓咄咄逼人反问他:“君面奉德音,欲擅改圣旨,以庇准耶?”李迪孤掌难鸣,争他不过,于是寇准移知边远小郡安州(今湖北安陆县),未久又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一个闲职。
将寇准远谪,应该不是真宗的本意,而是刘皇后—丁谓一党施加压力、甚至矫诏的结果。丁谓对寇准怀恨在心,自不必说;刘皇后与寇准也有仇隙,因为寇准不但反对过立刘娥为皇后,而且,当寇准得悉刘皇后的族人“横于蜀,夺民盐井”时,要求宋真宗严惩刘氏宗人,又得罪了皇后。因此,贬谪寇准的诏书虽然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的,但其实很可能出自丁谓与刘皇后的授意。寇准离朝一年后,宋真宗突然想起了这位他曾深为器重的前宰相,问左右:“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柯小刚】爱与起兴:《诗经》情教发微
【下一篇】吴震 著《朱子学与阳明学》出版暨后记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