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市民专场”“孔庙书市”,与全球联动“云祭孔”,壬寅年杭州祭孔大典盛大开场

栏目:2022年度全球祭孔
发布时间:2022-09-29 12:36:30
标签:孔庙书市、杭州祭孔大典

首开市民专场”“孔庙书市,与全球联动云祭孔,壬寅年杭州祭孔大典盛大开场

来源:杭州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九月初三日甲申

          耶稣2022年9月28日

 

泱泱华夏,文明生辉。万世师表,斯文在兹。2500多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守望着华夏大地文明的火种,涵养着中华文化的根系,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文化之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9月28日,正值孔子诞辰2573年之际,为尊崇怀念至圣先师孔子,壬寅年杭州祭孔大典在杭州孔庙举行,以传承仁礼双彰之统,弘扬尊师重道之风。

 

9点28分,庄严洪亮的“启户”声响起,杭州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参加祭孔大典的各方嘉宾身披黄色祭巾进入孔庙大成殿广场,在大成殿前庄严列队。大典共有启户、击鼓鸣钟、敬献圣水、恭读祭文、乐舞告祭、敬献花篮、行鞠躬礼等7项仪程。

 

首开“市民专场”

 

追溯传承千年文脉

 

祭孔活动分为上下午两场,下午为市民专场。这是杭州祭孔大典以来首次开放市民专场,烘托与民共襄文化盛会的氛围。

 

800多年前,杭州曾是南宋都城,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续写着古代华夏文明的辉煌;今天,杭州提出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大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加快打造一流历史文化名城。

 

9月28日“全球祭孔日”当天下午2点,杭州祭孔大典推出专为市民祭孔的特别场,通过前期的征集招募,邀请150位市民朋友来到现场切身体验祭孔的仪程,这是自杭州孔庙复建以来首次开设“市民专场”。

 

和上午的祭孔大典相比,除了佩戴祭巾、敬献西湖水、大运河水,敬献花篮这几个环节,最经典的启户、击鼓鸣钟、乐舞告祭、恭读祭文、行礼祭拜等仪式与上午主场基本一致。

 

“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遇,令我与杭州孔庙结下了深刻的缘分,也正是因为这次与儒家文化思想碰撞的机会,使我走向了文化钻研探索的道路,所以今天能够来到杭州孔庙祭孔大典的现场,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这是一位来自四川大学哲学系大四的学生“光葫芦”的肺腑之言。“现在正专心于儒家哲学的研习,未来三年将在清华继续研读经典”,“光葫芦”说。为了有机会参加9月28日的杭州孔庙祭孔大典,他专程从四川飞来杭州,只为一睹大典盛况。

 

首次重磅推出“孔庙书市”

 

重现南宋临安书香盛景

 

宋韵文化,代表着一个时代,更是华夏文明的一座高峰。如何探索、普及、讲好杭州的宋韵文化故事?今年杭州市委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着力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加快打造宋韵文化高地,加快宋韵文化支撑性品牌塑造和创新转化。

 

 

 

基于此,今年杭州祭孔大典首次重磅推出“孔庙书市”,着力还原千年前南宋临安书肆林立、书香袅袅的盛丽景象,奋力书写宋韵画卷,不仅邀请到众多杭州知名的出版社、书店、书房、图书馆等参展,还推出“宋韵迹忆”移动博物馆、“石经阁”旧书市集、宋韵迹忆体验区、孔庙讲堂等等好玩的板块。现场展示的雕版印刷术、南宋浙刻,特别是杭州官私刻书,更代表了当时刻书的最高水平。

 

活动当天,在“南宋太学石经”前举办的“旧书市集”前,云集了全国近三十家旧书、古书商参展。同时还招募了十余家市民“书商”摆摊卖古书,市民们珍藏的民国老书、线装古籍、碑帖、绝版杂志、童书……亮相孔庙书市“石经阁旧书市集”。

 

 

 

走过棂星门、跨泮池感受国风宋韵书香,在石经阁“旧书市集”淘个宝,“孔庙书市”是杭州孔庙积极深耕“崇贤尚文”文化内涵,打造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体验活动,可以让观瞻者在礼敬先贤的同时,感受孔庙书香,倡导“以文树立新风貌,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思想潮流。

 

全球孔庙文庙联动

 

百千万人线上体验祭孔

 

2022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活动,以“仁礼天下和合大同”为主题,海内外60余家孔庙、文庙、书院、文化机构共同参与,面向全球华人直播海内外祭孔盛况,以诚敬之心,礼祭万世先师,传承圣贤之道,守护中华文脉,共筑精神家园。

 

本届壬寅年杭州祭孔大典,同步参与2022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活动,在名城杭州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全程直播,线上体验祭孔,实现全民参与。今年的网上直播活动更加注重全民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没有到场的市民游客可通过直播,在庄严肃穆的礼乐中礼敬先师,身临其境感受祭孔大典,感受别样的礼乐文化体验。

 

大典中还再现了古老神秘的“活文物”六佾舞,服饰和礼仪等皆参考宋代祭祀模式,令现场及观看直播的观众们“大饱眼福”。

 

除此之外,壬寅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孔庙讲堂内,著名国学漫画家蔡志忠做客孔庙讲堂,推出了一场以国学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为大家带来一场儒学思想的“视听盛宴”。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