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好美·乐道”学术交流活动纪要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2-12-07 22:39:11
标签:“好美·乐道”学术交流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好美·乐道”学术交流活动纪要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十一月初五日乙酉

          耶稣2022年11月28日

 

 

 

2022年11月20日星期日14:30至17:30,杜华伟老师带领宋瑶瑶、金宏利、李芷涵三名硕士生如期开展11月的学术交流活动。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以线上方式进行。参会成员分别就自己的学习状况做了汇报,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了圆满成功。

 

 

 

第一位汇报人是宋瑶瑶同学,她汇报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论文修改意见总结。宋瑶瑶同学于2022年11月19日参加了硕士论文进展报告会,各位专家老师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首先,《论语》人本思想主要体现关系维度问题,目前文章题目和所呈现出的内容契合度不够。其次,论文题目中的“启示”与行文内容不匹配,将“启示”换成“价值”更好。再次,研究不够深入,应该赋予《论语》人本思想新内涵、新内容,要抓住核心。最后,人本思想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以学生为本,要紧紧围绕《论语》人本思想进行写作。此外,要结合当下新内容,突出时代性,研究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到论文写作中。

 

 

 

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汇报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修改方向。第一,要继续挖掘《论语》人本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针对老师所说“没有突出《论语》人本思想的精髓”这一问题,要下狠功夫去探索。第二,文中写到价值、价值实现,要将题目与价值关联起来。有两位老师都提出这一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作出调整。第三,要赋予《论语》人本思想新内涵、新内容,扩展到一般人本思想。还需要结合当下,阅读最新文献,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新理论运用到论文写作中。第四,人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是相通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将人本抓住,才能切题。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还要多查阅资料,弥补理论方面的欠缺,也要多与导师沟通,不断完善论文。

 

 

 

二、诵读《大学》、《中庸》心得。宋瑶瑶同学已经将《论语》完整诵读了两遍,开始诵读《大学》和《中庸》,在诵读过程中也受益良多。第一,在开始诵读前要将字音查准确,通过多次诵读才能做到流利顺畅。第二,将《大学》和《中庸》根据内容划分为不同部分,读起来更有层次,也更易于理解。例如:将《大学》分为关于三纲八目的追求、弘扬光明的品德、找准自己的位置、凡事抓住根本、不要自欺欺人、获得知识的途径、修正先正心、齐家先修身、治国先齐家、平天下先治国等部分。第三,通过诵读经典收获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要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论文写作当中。

 

 

 

此外,汇报人还提到:对国学经典的诵读会坚持下去,这为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和改变,这种影响和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正如杜华伟老师所说:坚持是最好的老师。

 

 

 

三、二十大报告学习体会。由于写作需要,宋瑶瑶同学重点研究了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进一步研究和提炼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并以此为着力点和切入口,推动二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性结合。

 

 

 

例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思想;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知行合一、以行为本、以知促行的思想。这些都可以立足新的时代条件,经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进行有机贯通。面向未来,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还需要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付出更大努力。

 

 

 

杜老师针对宋瑶瑶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点评。首先,宋瑶瑶同学能够在参加报告会后快速理解专家老师的意见建议,并尽快转化为自己的修改方案,这一点非常值得表扬,也值得两位师妹学习。其次,诵读经典不仅是文本的诵读,还要将其中的精华与论文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找到经典与专业之间的相似点和契合点。此外,杜老师又提出要求:希望宋瑶瑶同学按照自己规划的论文进度,尽快完成初稿。同时,在后续撰写的过程中,要围绕感兴趣的领域继续做深度阅读,强化问题意识,阅读后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想法。

 


第二位进行汇报的是金宏利同学,她即将参加2021级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会,所以她主要针对开题报告做了汇报。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即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及初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有效衔接,遵循教育主体身心发展规律,螺旋上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展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促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更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本选题有利于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突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发展困境,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的发展。

 

二、研究现状。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极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国外的研究主要围绕一体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三、研究方案设计。金宏利同学介绍:本课题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价值意蕴进行充分挖掘,在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理念的契合中予以充分融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践履中推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论文预计使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行系统研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的效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思政课堂,培育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的“品德基因”,忠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创造人生价值。

 


四、论文大纲。金宏利同学简要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框架:正文共有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可行性。第二章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资源,包含价值理念、教育内容和育人方法三个方面。第三章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第四章针对第三章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此外,金宏利同学还汇报了近期学习二十大报告的心得和收获。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积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针对金宏利同学的汇报,杜老师指出:金宏利同学起初是把大中小学三个学段的问题拆开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到其中存在交叉性,调整后要比上一个版本完善许多。因此,三位同学都要注意,在以后的科研和学习中要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遍遍打磨中成型的。杜老师还提醒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积累过程中,遇到值得学习的好论文,要及时进行存档,做好文献分类管理。最后,杜老师希望金宏利同学能够再仔细斟酌汇报的内容,顺利通过下周的开题报告会,并且提前规划好论文撰写的进度,避免后期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第三位汇报的是李芷涵同学,她的汇报主要围绕近期的学习情况。

 


一、学习二十大报告。汇报人针对铸就文化新辉煌的创新点和关键点阐述了自己的几点认识。第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语义产生了深刻变化,明确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原则。第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最应强调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与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表述明显不同。第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崛起,还是中华文明的崛起。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定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二、阅读文献。汇报人首先提出:近期的阅读以二十大报告原文为主,起初是从头到尾通读,通读完成后再根据重点精读。还阅读了习近平青年观方面的论文,但总体阅读量不足,在未来的学习中要更加重视。

 


李芷涵同学还提出了关于阅读文献的收获和技巧。首先,方向要定好。在开始查阅文献前要确定好选题方向,不要漫无目的地去看海量的文献。其次,读文献要有层次。不同层次的论文对于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轻重有别才能提升阅读效率。最后,要注重精读与泛读。刚开始看文献时,可以先看摘要和结论,再根据相关性去分类。

 

 

 

三、撰写论文。李芷涵同学近期开始了论文撰写的训练,选题为“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核心内涵和实践作用”。汇报人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结构框架,并提出后续写作中要注意的问题:第二部分的小标题还要斟酌,尽量做到工整。后续书写时要加入二十大报告中最新的关于青年工作的论述。

 

 

 

此外,她还提出了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感想。第一,写论文要有条理。正式动笔前,要先列出较详细的论文大纲,不定好大纲直接根据思路去写很容易迷失方向。第二,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论文的写作就是平时积累的体现,由于以前理论基础不牢,导致现在撰写论文难度较大。第三,要注重修改。写作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并不是完成初稿就万事大吉,一遍遍地修改才能打磨出好文章。

 

 

 

四、参加学术报告。李芷涵同学近期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主讲的学术报告,主题为“作为知识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报告主要内容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和理论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如何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建设的意义四个方面。王立胜研究员政治站位高,理论功底深厚,深刻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建设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四个方面环环相扣,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体系构建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理阐释,有助于深刻理解二十大报告的思想精髓。

 

 

 

五、参加论文进展报告会。研一、研二的同学都旁听了研三的硕士论文进展报告会,收获了许多论文选题、框架构建、写作等方面的经验。例如:选题要有新意、有特色,视野要开阔;要及时融入二十大报告中最新的内容;章节分布要均匀、合理,避免“头重脚轻”;研究要深入,不能浮于表面,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契合性;坚持读原著,基本功要扎实。

 

 

 

对于李芷涵同学的汇报,杜老师指出:首先要表扬李芷涵同学对于二十大报告的学习很用心,将二十大报告与之前的报告、会议中的提法做对比总结,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变化。对于二十大报告,我们要不断学习、持续跟进。此外,阅读文献时先看摘要和结论也是一个比较可取的方法,可以快速判断该文献是否是自己所需的。最后,杜老师强调,在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中要不断强化反思批判意识、自我超越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动脑筋、想办法,努力突破局限性,拓宽思路方法,争取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最后,由杜华伟老师做近期的学习报告。杜老师的报告题为“坚持是最好的老师”,其中包括四个部分。

 

 

 

一、坚持诵读经典900天。杜华伟老师首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诵读经典的缘起,以及明明德读书会成立的过程。之所以要求大家每天在读书会群里打卡,并且标注诵读的天数,就是希望成员们能够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她还提出: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坚持自己每天诵读,还要去感染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读。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二、学习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杜老师认为,我们学习二十大报告,不仅要学习其内容,还可以学习其中语言的精准性和优美性,这也是同学们在写论文过程中所欠缺的。此外,杜老师还强调,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中提到: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做研究要立足中国文化,要有中国立场,但是中国立场并不妨碍我们放眼世界,汲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最后,杜老师再次强调了阅读原文的重要性,学习二十大报告,首先要原原本本、反反复复地读原文,力求读懂读通读透。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身现代化的需要。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遍性真理性使之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包容性使其能够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探索使其得以结合。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这一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一重大原创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强力激活。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杜华伟老师首先阐述了目前高校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师生互动不够充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脱节。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思政课,就要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学的启发性。还要利用好网络的辅助性,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配合。

 

 

 

交流活动进入尾声,杜老师给三位同学提出了几点共性的要求。第一,多阅读,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第二,多思考,这是写好论文的保证。第三,多练笔,这是写好论文的关键。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组会给大家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每月组会,同学之间不仅能够针对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还能互相查漏补缺,及时反思自己,明确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学术交流,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师门独特的文化。让我们共同期待“好美·乐道”下一次的学习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