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莉】阳明心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22-12-09 13:00:26
标签:人类命运共同体、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

来源:“三智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十一月十四日甲午

          耶稣2022年12月7日

 

 

 

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座谈会暨第六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及启动仪式于11月19日在京举办,刘余莉老师在上午进行的“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座谈会”上做“阳明心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演讲。

 

众所周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话题是2013年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出的,这是他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他对人类文明的基本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他首次向世界阐述他的“全球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主席解决当今世界各种难题、消弭全球各种乱象的“中国方案”。这个中国方案提出的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是阳明心学,今天,我从阳明心学的角度来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阳明先生说:“夫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大人”就是真正认识到一体是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即回归自性、找到“真我”的人,是得道的圣人、贤人。

 

什么是自我?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身体是自我,但是这个身体并不是我。如果这个身体是我,我就能自如的控制这个身体,想要青春永驻就可以青春永驻,但实际上,我是一天一天地衰老的,并且控制不了自己的衰老。所以。这个身体并不是我,而是我所有的身体。

 

 

 

西方人说,身体不是“我”,但是我的思想应该是“我”,所以他们提出了“我思故我在”。实际上,这个“思”并不是“我”,孔子把它称为“妄念”。因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对一个人,既愿意他生,又愿意他死,那么到底哪一个思想是“我”呢?古人把这个思想念头称为“妄念”,它是虚的,不是真实的,前念灭,后念生,是一个假象,所以,这个思想并不是“我”。

 

康德说:“物自体,不可知。”“物自体”其实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真我”,即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我为什么不可知呢?因为我们是用知识的方法去了解它的。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物自体”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达到它的境界,但是我们知道它具有无所不知的特征。人们想要能够无所不知,就要无知;而有知,就会有所不知,知得再多,也有不知的地方。

 

人们只有无知,才能无所不知。“无知”就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境界,例如,老子讲“无为而无所不为,无知而无所不知”。

 

无所不知讲起来比较抽象,但实际上很容易理解,以镜子为例,镜子上面什么都没有,但是却能“胡来现胡,汉来汉现”,它所起的作用就是无所不知。

 

 

 

中国古人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圣贤,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如何达到这种无所不知的境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包括阳明心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庄子讲“心斋坐忘”,宋明理学讲“半日读书,半日静坐”,这都是让人们回到无知的境界。无知起作用,才是无所不知。我做一个比喻,大海有很多水泡,每一个水泡都认为“我是我,它是它”,每一个水泡都为了彼此的利益起争执、起冲撞;但是当这个水泡回到大海的时候,就会知道整个大海才是真正的自己,而真人、圣人就是那个水泡回到大海的人。

 

王阳明先生到达了圣人的境界,所以他说“夫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这也就是庄子这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圣人能够做到:世界上没有我恨的人,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不爱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话题,只有作为中国领导人的习总书记才能提出来,因为他有这样的文化底蕴。

 

儒家讲“下学而上达”,这是说它就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人们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可以达到最高的道的境界。“孝”字做尽了,就可以通达道。“孝”字上“耂”下“子”,“耂”是“老”字的一半,所以,“孝”是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自始至终都是一体的,当一个人不能与父母沟通的时候,就说明他的孝已经不存在了。

 

中国人有祭祀祖先的传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祭祀的时候会宣讲祖先的德行,作为后代,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给祖先抹黑。所以,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无始无终、自始自终都是一体的关系,即“竖穷三际”。

 

 

 

在横的方面,我们讲兄弟之间的友悌,又把这种友悌推而广之,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就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就是人们的自性,就是人们的真我。自古以来的圣贤人和阳明先生都达到了这种境界。所以,在中国这一片领土上,我们可以讲传统文化,可以讲无知无所不知、无为无所不为,因为我们能听得懂。但是外国人是二元对立的思维,他们讲究的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人与自然都是二元对立的,所以他们无法理解“孝”的意义。

 

化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思维矛盾,就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也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讲的“致良知”,即把人们本有的良知唤醒,人人都能够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人人都能够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样,世界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要从孝敬父母做起,把自己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提起来。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这么大恩德的父母之恩都不能够报,那么还有谁的恩德值得他去念念不忘地报答呢?一个人不孝父母,就没有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就会以利害的原则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样的人往往会做出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的事情。

 

 

 

古人讲:“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我们彼此是以利益交往的,在利益没有了之后,交情也就疏远了。“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我们彼此是以权势交往的,在权势没有了,从领导位置下来了之后,就没有人来送礼了。“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我们彼此是以美色交往,当年华不在了之后,这个爱也就终止了。“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们彼此是以道义、恩义、情义来交往,这个交往才能经得起考验,才是天长地久的。

 

我们学习阳明心学,其实是要唤起自己本有的良知,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做起。中国古人选择朋友、选择配偶、选择属下,首先看他是否是一个孝子,是否友爱兄弟。如果一个人不孝父母,不照顾兄弟,那么他对朋友也不会很好。

 

我们通过阳明心学论坛,把一些讲道义的人、讲恩义的人、讲情义的人集合在一起,就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些力量!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