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暨《三礼学通史》专家评鉴会举行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正月十八日丁酉
耶稣说2023年2月8日
2月6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三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暨《三礼学通史》专家评鉴会”以线上方式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出版机构和媒体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是记载我国古“礼”的三部重要的儒家典籍,是中国古代礼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可我国学术界关于三礼学通代学术史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阙如状态。有鉴于此,丁鼎、邓声国、郭善兵、张帅、潘斌、林素英、夏微、马金亮等专家协同攻关,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合作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礼学通史》(三卷112.5万字),并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人民出版社于2020年12月出版。此前,丁鼎主持的《三礼学通史》研究课题于2009年由国家社科规划办批准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0年3月,《三礼学通史》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立项。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在论坛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师范大学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院的基本情况。他期待各位专家能深入交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认为,《三礼学通史》的出版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对深化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学术史研究有重要意义。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认为,《三礼学通史》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撰写出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有关三礼学的学术通史,精神可嘉。人民出版社重点工程办主任鲁静回顾了《三礼学通史》的编辑出版过程,她说人民出版社2019年接到书稿后就意识到这是一部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著作,组建重点编辑团队,将本书作为重点项目进行编辑出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在致辞中说,《三礼学通史》第一次把“三礼”作为整体进行通史写作,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提出了不少创新性、开拓性的观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主旨研讨环节,清华大学彭林、廖名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宫长为、林存阳、晁天义,四川大学舒大刚,上海博物馆杨志刚,山东大学方辉,天津师范大学杜勇,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首都师范大学白奚,武汉大学杨华,北京大学吴飞,南京大学徐兴无,南京师范大学王锷,吉林大学许兆昌,海南师范大学赵克生和湖州师范学院李学功等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由丁鼎教授领衔编写的《三礼学通史》,是国内外第一部以“三礼”为研究对象进行通史写作的专著,具有添补学术空白的意义,对今后三礼学研究有重要意义。该书的出版,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话语体系有重要价值。《三礼学通史》主编丁鼎介绍了本书的编撰过程、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井冈山大学邓声国和西南财经大学潘斌在发言中回顾了参与《三礼学通史》撰写过程的感受。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在会议总结时说,与会专家普遍认可《三礼学通史》是中国礼学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填补了三礼学通史研究的空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吕文明致闭幕辞时,对丁鼎教授取得的学术成就表示祝贺,并期待专家学者继续关注支持齐鲁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和丁鼎教授的学术研究。
本次论坛围绕三礼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影响及其现代意义、三礼学与中国古代政治及其当代价值、礼学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范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独特深刻的观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周学泽报道)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孟母大讲堂”公益活动成功举办
【下一篇】【徐梓】《中国科举通史》的“通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