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敦和经学高端讲坛第一期,虞万里主讲汉魏石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3-05-16 18:24:55
标签:汉魏石经、虞万里

原标题:虞万里:汉魏石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经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三月廿二日己巳

          耶稣2023年5月11日

 

同济·敦和经学高端讲坛第一期纪要

 

 

 

讲座速览

 

2023年5月8日晚,由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主办的“同济·敦和经学高端讲坛”第一讲在同济大学云通楼221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敦和讲席教授虞万里先生应邀作了题为“汉魏石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曾亦教授主持。

 

 

 

七朝石经,即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孟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祐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乾隆石经。其中汉魏石经因文本、训诂、文字字形等方面比较复杂,且与今古文经学密切相关,牵涉到的问题也最为广泛。虞老师的讲座即通过汉魏石经的镌刻与圮毁、汉魏石经的出土与著录、汉魏石经的初期研究、石经学的建立与发展、石经学的展望五部分内容,为大家揭示了汉魏石经研究的历史,并对未来的石经研究擘画了蓝图。

 

讲座回顾

 

一、汉魏石经的镌刻与圮毁

 

熹平石经的刊立:虽然考古上已经发现西汉的罗布泊纸,史书中亦有东汉明帝时贾逵于简纸经传事,但终两汉之世,经传仍以书于简牍为常,至郑玄注《三礼》,所据犹为简本。简牍本虽较纸质文本坚固耐久,却可刮削改篡。东汉末年党锢之后,因发生铨选考试而贿赂官吏兰台文本事件,乃由李巡上书镌刻五经于石。同时,因东汉石刻盛行,石刻技术亦有发展。于是在熹平四年灵帝召诸儒正定五经,由蔡邕领衔,统一五经文本后镌刻于石,立之于学,以免篡改,并息纷争。其后熹平石经虽经董卓之乱稍有损裂,但尚无毁坏。及曹魏代汉,扫除尘埃,修复石碑,石经仍岿然立于太学。

 

 

 

正始石经的刊立:魏废帝正始二年,三体石经刊刻。此时熹平石经虽未毁坏,但由于当时今古文经地位的消长,古文经先后立于学官,所以熹平石经作为隶书今文石经已经形同虚设,于是三体古文石经应时而立。之所以称正始石经为三体石经,盖因其用六国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刊刻,以此彰显古文经的源流与可信。由于正始石经刊刻难度较熹平石经大,且曹魏祚短,故石经未及刊全而夭折。目前出土的三体石经仅有《春秋》《尚书》及少量《左传》。

 

汉魏石经之毁坏:晋怀帝永嘉五年,王弥、刘曜入洛焚毁二学,汉魏石经惨遭损失。五胡十六国入华以后,由于对中原文化不重视,更将石经废毁以作他用,如《魏书·冯熙传》就记载其毁取石经以建精舍。

 

 

 

二、汉魏石经的出土与著录——唐宋时期

 

汉魏石经,几经迁徙,损毁沉埋。唐初时期,六朝拓本(或为摹本)尚多。其后由于洛阳建造防秋馆,穿掘多得熹平石经。但随着残石的不断出土,流传于世的拓本却日益散尽。至开元之际,魏石经拓本仅存十三纸。此开元十三纸一直流传至宋代。

 

 

 

宋代出土石经可分为著录、刻石和校勘三类。著录者,大多仅记载营造掘地时的石经之事。刻石者,如苏望、胡宗愈等翻刻石经,以为古刻珍玩,但亦少作学术研究。校勘者,亦不过是玩赏之余的雅趣,或作书法研究,或校残石与传世文本之异,或详记碑制排列及碑数、字数。宋代好刻帖,因此石经残石得以重新镌刻。

 

 

 

三、汉魏石经的初期研究——清代

 

清代的石经研究从顾炎武开始,此后关于汉魏石经的著作叠出。但其中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于搜索文献、辨正史实,真正对石经文字作研究的较少。值得重点关注的就是臧琳对洪适《隶续》卷四所收《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进行分解,析出其中有三体石经《尚书•大诰》《文侯之命》《吕刑》三篇文字;孙星衍继臧琳之后更进一步,不仅离析《左传》和《尚书》,更分《春秋》和《左传》之别,并重新连缀石经残文,著成《魏三体石经遗字考》,将石经研究从纯粹的移录文字带入到了分析研究领域。其后,冯登府博征典籍,全面校勘七朝石经文字,尤以《汗简》《古文四声韵》证魏石经古文;翁方纲循其思路,“于诸经所见残本下各记其每行字数”。清代虽未对石经进行全面地考证复原工作,但亦可为后来民国时期的研究所借鉴。

 

 

 

四、石经学的建立于发展——民国时期

 

虞老师指出,由王国维的《魏石经考》开始,经过罗振玉、张国淦几人的努力,真正意义上的石经学就基本成立了。王国维对汉魏石经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考证,一是分别对汉石经和魏石经进行经数、石数的考证,定汉石经为七经四十六碑,魏石经为《尚书》《春秋》及《左传》(庄公中叶)以前文字,计三十五碑;二是对魏石经所用经本的考订,从《文侯之命》和《吕刑》之间容不下《文侯之命序》十五字,又推定魏石经所用为用马郑本《尚书》,而非梅赜本。此两考,基本奠定了魏石经的研究格局,石经研究从原本局限于文献与字形考证,转向从经数、石数、经本、拓本、经文、篇题、古文、书法作全方位考订。

 

 

 

王国维去世后,罗振玉于1929年开始纂辑《汉熹平石经残字集録》,张国淦在罗振玉《集録》基础上,于1931年著成《汉石经碑图》,马衡汇辑《汉石经集存》,都是在王国维的基础上做了规整和增量的工作。

 

 

 

五、石经学的展望——二十一世纪

 

最后,虞老师还谈了对今后石经研究的展望:第一,继续收集、汇总出土残存的拓本;第二,根据新出残石重新省视、调整碑图排列;第三,结合出土简牍复原今文经本;第四,结合出土古文字印证三体石经古文;第五,继续石经辨伪工作;第六,编纂石经古文篆隶文字编。

 

 

 

以上为虞老师讲座之大要。虞老师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启人深思。讲座结束后,进入讨论环节。虞老师不仅与主持人曾亦老师对熹平石经的经数做了讨论,也对现场听众们的问题一一做了细致耐心的解答。最后,曾亦老师代表经学院邀请虞老师能常来访问指点。本次“同济·敦和经学高端讲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