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 著《本体与工夫:刘蕺山理学思想研究》出版暨序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07-03 17:02:01
标签:刘蕺山理学思想研究、本体与工夫

刘龙 著《本体与工夫:刘蕺山理学思想研究》出版暨序言

 

 

 

书名:《本体与工夫:刘蕺山理学思想研究》

作者:刘龙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本书简介】

 

刘蕺山之学是在坚持阳明学“心即理”的心学立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摄明初以来所流行的气一元论思想,而形成的新的理学形态。“本体与工夫”是蕺山之学的基本架构。蕺山的性体论主要涉及理气合一论、性情合一论、喜怒哀乐相配说等内容;蕺山的心体论主要涉及诚意新论及与之相关的意念之辨、思念之辨、知论等内容。蕺山工夫论有两大特色:“立定未发作工夫”和“重视勘验”,二者均在《人谱》中得以集中展现。蕺山之学在性体、心体、工夫这三个层面上,都将阳明心学推向极致。尽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蕺山之学仍存在着三个理论困境和一个理论限度。

 

【作者简介】

 

刘龙,1988年生,山东新泰人,哲学博士,现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项目”一项。

 

【序言】

 

任何一个伟大文明总是会有若干标志性的转折时代,在这些时代,往往出现一批承上启下的思想巨人,他们或者对数百年来的思想文化加以系统地反思总结,或者从规模与格局上开启生面,从而影响未来数百年的思想与实践。明清之际无疑就是这样的转折时代,而刘宗周则是这样的思想巨人。像刘宗周这样的哲人及其思想,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长期的关注,数十年来已经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但伟大哲人总是说不尽的,值得反复深研。当刘龙以“本体与工夫”为切入点,以刘宗周哲学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时,我觉得这是值得鼓励的。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而言,风险最小的就是选择一个大多数人几乎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物,去探讨他的哲学,无论如何研究,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对于一个以学术为志业的博士研究生来说,这固然能够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甚至也能在搜寻资料、整理文献等多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学术训练,但毕竟这样的选题难以为继,对于以后的学术生涯或个人的学术成长而言,就如同日历那样翻过去也就过去了,不会留下太多的印迹。相反,如果选择大人物、大文本、大问题,即便面临重重艰难险阻,即便面对着海量的文本与研究文献,但一旦深入,则会对自己的学术生涯产生奠基性的作用。那些伟大的人物、文本及问题,并不会随着博士学位论文的完成而终结,而是具有永不封闭的开放性、具有难以穿透的思想深度以及永远的精神魅力。那些伟大哲人往往经受时代的暴风骤雨,在极端性或临界性的生存处境下,以极度精神敏感体验到了在俗常状态下所无法企及的生存真理,对自身以及世界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这些生存真理本身就具有内在的征召性的精神能量,具有让人着魔的思想魅力,往往正是因为他们被这种生存真理所捕获,在某个生存瞬间其心灵被真理之光击穿,正是这些真理之光赋予了他们以难以企及的精神魅力。故而对于渴望上达的同学而言,我总是希望他们选择那些经由跨世代心智不断阐释的大人物与大文本。当然,这样做也有相当的风险,尤其是在前人已有大量成果的前提下,要做出创新的研究并不容易。刘龙从硕士到博士阶段的七年时间,都在集中精力反复研习刘宗周的作品,他对刘宗周的文本相当熟悉,进入也颇深。《本体与工夫:刘蕺山理学思想研究》一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在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评阅与答辩环节,都获得了专家学者的好评,本书还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版资助。这些都是对刘龙及其成果的充分肯定。在学术界已经对刘宗周哲学有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的情境下,刘龙能够提交这样的一本著作,还是让人颇感欣慰的,也是让人振奋的。

 

本书在宋明理学的整体脉络,尤其是朱子学与阳明学所界定的宋明理学的脉络及其衍化语境,来考察与定位刘宗周的哲学。在充分尊重前人与时贤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刘宗周研究进行深入的研讨,并实现了对已有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创新,推进了刘宗周哲学的研究工作。从本体与工夫的视角切入刘宗周哲学,颇合蕺山哲学自身的理路与特质,毕竟本体与工夫是刘宗周哲学的基本哲学架构,没有本体的工夫与没有工夫的本体,或者造成工夫的无据无归,或者导致本体的虚悬而不实。刘宗周的本体包含心体与性体两个层面,因而心体、性体、工夫就构成了刘宗周哲学的整体结构,这也是刘龙此书的理路所系。本书对于刘宗周本体与工夫的理论,既注意到刘宗周本人思想的前后变化,又考虑到其所明义理之自身的逻辑展开。而对道体、性体与心体的分殊,对于意念之辩、思念之别、蕺山知论的三层次(第一义的本体之知、第二义的反身之知、第三义的对象之知)的分析,等等,极大地丰富并充实了已有的研究;对以往研究中一些未被关注或未被留意但对蕺山哲学又比较重要的论域或论题,给予了充分的阐释。对于刘宗周工夫论中的勘验问题,如未发之时的勘验与已发之时勘验的区分、对于勘验的三要素的辨析(勘验情境、勘验指标、勘验准则)等,做出了系统的阐述。作者能够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显示了作者所具有的创造性研究的学术能力。此外,对于刘宗周哲学中颇受关注的慎独、诚意、四情与七情、理气论等,本书也给出了较为融贯的处理,既展现了作者综摄已有研究成果的消化和涵纳能力,又体现了作者直面蕺山问题意识的学术魄力与勇气。当然,尽管本书在诸多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还有进一步深化的余地,学无止境。对于身处与刘宗周乃至与理学家们的智识背景、社会结构与生存环境都变得颇为不同的现代的我们而言,刘宗周哲学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我们时代仍然富有生意的思想形式,答案并不在理学自身,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立足于当代甚至未来的语境重新激活理学,惟其如此,理学才能成为我们的同时代意识,作为精神性的营养融化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总体而言,本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字通畅,对于刘宗周哲学的阐释已经有助于其义理之精微深彻的显现。作者能够提出自己的心得与创见,且给出融贯性的解释与论证,在探赜索隐、辨名析理等方面,均能深造自得。从本书中可以看到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良好的学术训练与认真朴实的学风。紧密围绕着本体与工夫这一主轴,本书对刘宗周的哲学的阐释,在能够入乎其中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出乎其外,从而将刘宗周哲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层次。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我非常乐意向读者推荐此书的理由。

 

陈赟

2023年1月10日于沪上一之间

 

【目录】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