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信广来 著《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出版暨前言
书名:《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
作者:[美]信广来
译者:吴宁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作者简介】
信广来,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教授;曾先后于伯克利担任哲学教授、本科生院院长、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校长和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与此同时,还于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如2017-2018年担任美国哲学会太平洋分会主席;目前正努力完成一个多卷本儒家思想研究的课题。
译者简介:吴宁,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和伦理学。
【书籍简介】
《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基本上是对《孟子》文本细致的分析性研究,侧重于分析孟子伦理思想中的关键术语和相关观念以及该书的主要章节。同时,本书在先于孟子的知性氛围和孟子时代的语境中寻求理解孟子的伦理思想,所以包括诸如孔子、墨子、杨朱、告子等思想家的讨论在内并参考《庄子》《管子》等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逼近孟子的观点,以此为后来受到孟子思考影响的儒家思想家和作为整体的儒家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做准备。
【书籍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言
致谢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论题
第二节 方法论问题
第二章 背景
第一节 从孔子之前的思想到孔子
第二节 墨家的挑战
第三节 “性”与杨朱学派的思想
第三章 伦理理想
第一节 仁与礼
第二节 义
第三节 智
第四节 不动心
第五节 对命的态度
第四章 义(propriety)与心(heart/mind)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孟子与告子关于性的争论
第三节 孟子与告子关于义的争论
第四节 孟子对告子格言的反驳
第五节 孟子对墨者夷之的批评
第五章 修身
第一节 心的伦理禀赋
第二节 自我反思与修身
第三节 自我教化与政治秩序
第四节 伦理的失败
第六章 性
第一节 人性
第二节 心,性,天
第三节 性善
第四节 孟子和荀子论性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前言
《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基本上是对《孟子》文本细致的分析性研究,侧重于分析孟子伦理思想中的关键术语和相关观念以及该书的主要章节。同时,本书在先于孟子的知性氛围和孟子时代的语境中寻求理解孟子的伦理思想,所以,包括诸如孔子、墨子、杨朱、告子等思想家的讨论在内并参考《庄子》《管子》等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逼近孟子的观点,以此为后来受到孟子思想影响的儒家思想家和作为整体的儒家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做准备。
本书是预备更大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有意识地建立在将儒家思想的文本研究和哲学探索相分离的前提之上。前者寻求迫近儒家思想家的观念和看法,而后者则以一种在哲学上可理解的方式,力图使儒家思想家的观念获得意义并对今天的我们产生吸引力。
上述两个目标指向不同的方向:我们让这些儒者的观念获得现代哲学意义,将不可避免地使我们同他们的立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如果在同一卷中结合了这两个目标,就可能误导我们把现代观念归于这些儒者。
本书是计划写作中的五卷之首卷,本卷关于孟子以及下一卷有关朱熹、王阳明和戴震的内容,分别提供了早期和后期儒家思想的文本研究,并努力接近这些思想家的观点。这两卷为后续数卷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后续数卷将以对儒家思想观念的哲学研究,特别是对儒家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而结束全书。
由于我有意区分了两个目标,所以,《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主要是一项文本研究,并不讨论孟子伦理思想的哲学意涵。如此则可避免使用现代哲学术语,并将本书的结论整个地奠基于文本依据之上。本书全面地参考了《孟子》一书的重要传统注疏、英文译本和现代白话文译本以及当时所能看到的二手文献。
然而,本书无意成为对这些二手著作的总体研究或者探讨,相反,本书的结论完全建立在文本的根据之上。缘于此,尽管本书首次出版距今已超过20年,但书中所讨论的实质内容不会被发表于随后二十多年里的二手文献影响。
非常感谢吴宁细致的中文翻译工作,也非常感谢主编把该书收入《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之中,同时还要特别感谢刘旭和郑泽绵在翻译和出版过程中所提出的建议。我感到荣幸并且乐见本书被译为中文出版,以便汉语学术界能够大范围地读到。
信广来
2023年2月28日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