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
——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③
作者:张勤繁
来源:《新湘评论》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六月初二日戊寅
耶稣2023年7月19日
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就的坚不可摧的文化护盾,造就了中国的韧性,成就了中国的伟大。这种共同体意识,来源于中华文明悠久厚重的大一统传统,两者之间有着深厚的内在契合性。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其中一条就是“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乾坤万里,长河浩荡。在几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耀寰宇的伟大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其中,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理念如鲜明主线,始终是历史主流。这是中华民族脚踏厚壤、头顶星空,在先秦时期就得出的“历史最优解”。“《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芳斗艳,却不约而同对“大一统”理念进行理论化、系统化阐释,这应该与礼崩乐坏、天下纷争、战乱频仍的时局有关,是战火硝烟和宇宙法则强化了人们对“和而不同大一统”的尊崇与渴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则从天地、阴阳等方面系统地把“大一统”价值理念扩展到宇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
智慧之光,穿越浩渺时空,引领历史航向。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在百转千回中奔涌向前、延绵不绝,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栉风沐雨中生生不息、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之所以能够在团结奋进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拥有基于大一统传统的共同价值观、共同家国情怀、共同精神追求。
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这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必须坚守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坚决捍卫国家统一这一核心利益的核心。实现这一目标,尤需领航力量,尤需坚强领导核心。古人尊崇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不到的。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切实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使我们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中华民族这种多元一体、携手共进格局,早已成为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和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前进道路上,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书写新的璀璨华章。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