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融,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四海一心,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初四日己卯
耶稣2023年9月18日
几十年来两岸中华文化是此消彼长。中国台湾地区一度兴起了复兴中华文化运动,但现在的中国大陆地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的程度超过了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在台湾更多表现在百姓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样式上。在大陆则更多表现在朝野大力复兴与弘扬上。台湾去中国化,大陆是再中国化。
研究两岸文化交流,关键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找异同,找到合适的比较内容与研究方法。两岸文化交流的基础是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让两岸相互读懂彼此,知道彼此在政治制度、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样式、教育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中华文化视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未来中华文化可以发挥的作用是重塑两岸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其中“礼”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安上治民,可以移风易俗,两岸应共同研究、共同推广、共同奏响中华礼乐这一高度符合人性的教育艺术,以促进两岸心灵契合。
(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与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一同创作礼乐剧《礼乐春秋》)
台湾曾经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但目前的现实不容乐观。年轻一代,因缺乏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教育,形成了所谓“天然独”的现象。这给两岸心灵契合与社会融合带来了困难。然而中华文化重情重义,通过大力弘扬同胞亲情与“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会重塑台湾年青人的价值观。未来两岸的美好愿景也是建立在认同合乎人性、人心、人情的中华人文精神上面。中华文化是生命的学问,合乎人性的学问。文化以人性为本才有美好可言。中国人重家重孝亦重国,讲情讲义亦讲爱。这是两岸同胞人性中最美好的价值内涵,应大力弘扬。
未来两岸应创造条件,让更多两岸年青人参加祭孔与祭祖典礼,共同创编美善合一的礼乐剧等。反之,若一任网络上集体无意识的自由民主行塑,强化单子个体,造成“文化游魂”、“民族虚无主义”、“小确幸”、“躺平族”,个人主义盛行,那就不好了。中国人更喜欢多人围坐吃烧烤、吃火锅,共享共情,欢畅无比,感觉是个相亲相爱、共生共长、共容共喜的大家庭。有团聚就有喜悦,有喜悦就会产生美德,有美德就讲大义,两岸和平统一就有了路。中国梦应是两岸一家人的梦,一家人,一起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
(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礼乐祭孔典礼)
真正的中国文化精神是人文日新、与时俱进的,从来不是保守僵化,机械教条的。当下的中国,正因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源泉与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优势才让十四亿中国人满怀信心与豪情,朝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迈向人类文明新形态。
当下的中国已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定会立足于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下最大的文化国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在中国是中西两大文明体系的融合,这让中国共产党成为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道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与创新,必将极大推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并将极大影响与塑造世界文化新秩序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对美国与民进党当局宣扬的民主自由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何谓先进,何谓落后,这本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大学问。中国传统对民主的理解是人民当家作主,民间有“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说。自由是有自律有节制懂规矩的自由,不是仼己任性,放纵自我。
(礼乐剧《礼乐春秋》剧照)
总之,我们已走出西方的迷思,中国需要适应世界,世界也需要适应中国。“中国文化如何向国际传播”和“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新秩序”是新时代宏大课题。
今日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与理论之中。坚定“四个自信”中,坚定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已深深融入其他三个自信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两岸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力支撑。因此,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船稳当奋楫,风好正扬帆。9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为我们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促进两岸中华文化交流和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愿我们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和衷共济,团结一心,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共同分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