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书院2023年第二期读书简报
来源:“海南落笔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二月廿三日辛未
耶稣2023年3月14日
3月11日上午九点,落笔书院读书会在书山馆如期而至,首先师生向至圣先师行礼,礼成后师生继续阅读《礼记·乐记》篇,由王立葳同学对所读内容进行串讲,然后师生发表对该部分的理解与感悟,最后由王宏海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祁品嘉同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习经历,对礼乐产生的原因有进一步认识,体会到了礼乐的教化作用,并感受到教化与天性之间的碰撞;刘嘉玮同学分享了自己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他表示科技的并不代表是无害的,在现在这个多元时代,我们要有节制的去使用身边各式各样的科技,“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我们阅读礼记,也是在学习如何“乐节礼乐”;王浩旭同学认为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是我们的圣贤效仿天地运行的规律,并将它显化于人间,一系列的礼乐规范,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发展,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些规律,那么必遭其乱!
张贤平同学对“天尊地卑”不解,认为应该多关注自身和周边人,侧重对礼乐的日常行为的实践,陈彦军老师联系现实生活,提醒个人的身份是多样的,应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礼乐;王立葳同学对文中大量解释礼乐重要性的理由提出疑问,是否真的需要制定礼乐,陈彦君老师指出,桃花源中,百姓生活有序是因其日用礼制而“不知”,并指出我们读礼记是学习“先王”而不是“时王”,明“先王”制定礼乐的完备,尊重传统文化,并发扬优良传统文化。
最后,王宏海老师对礼乐的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性做了总结,通过“序故群物皆别”指出儒家不会因为承认现实而消极应世,并以此鼓励大家,结合“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与中国历史指出“因俗而治”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人们需要依靠历法来生活,结合“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看出乐的功能,乐可以扩大声音的传播,从而帮助人们生产生活。
本周所读内容及译文
原文:
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乐云。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
译文:
所以说,钟鼓管磐,是乐的器具;而屈伸俯仰的动作,一开一合忽慢忽快的变化,是乐的表现形式。置篡姐豆,制度文章,是行礼所用的器具;升降上下,周旋锡袭,是礼的表现形式。所以,凡是懂得礼乐社会功能的人就能创作新的礼乐,而只是记住礼乐表现形式的人却只能复述旧的礼乐。能创作的人叫做圣,能复述的人叫做明。所谓“明”和“圣”,指的就是复述和创作。
乐,体现了天地间的和谐;礼,体现了天地间的秩序。因其和谐,所以万物都能融洽共处;因其秩序,所以万物都又有其差别。乐是法天而作,礼是仿地而制。礼的制作破坏了秩序就会引起混乱,乐的制作破坏了和谐就会导致偏激。弄清楚礼乐与天地的关系,然后才能制礼作乐。歌辞与歌曲配合得体,是乐的实情。使人高兴喜欢,是乐的功能。中正无邪,是礼的本质。使人庄敬恭顺,是礼的功能。至于使礼乐借助钟馨等乐器发出声音,用于祭祀宗庙社樱,用于祭祀山川鬼神,在这方面,从天子到人民都.是一样的。
一个朝代的开创者,在大功告成以后才制定乐,政治安定才制定礼。功劳越大,他所制的乐也就越完备;政治越安定,他所制的礼也就越完善。只有手执干戚的武舞,不能算完备的乐;用熟食祭祀,不能算至上之礼。五帝不同时,因而不沿用相同的音乐;三王不同代,因而不继承同样的礼仪。乐走向极端便会使人忧虑;礼没有限度就会出现偏邪。至于能够做到爱好乐但没有沉迷忘返之忧,礼数完善但不失中正无邪之质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天在上,地在下,万物个各不相同,礼就是按照这种差异制定的。从性质看来,天地之气流动不停,调和万物一同进化,乐就是依据这种规律兴起的。春生夏长,体现着仁的精神;秋收冬藏,体现着义的精神。仁的精神接近于乐,义的精神接近于礼。乐的作用是和同,跟随着神而归属于天;礼的作用是辨别差异,跟随着鬼而归属于地。所以圣人制乐以顺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确而完备,也就是天地各自发挥其职能了。
天尊在上,地卑在下,君臣关系就依此确定了。高的是山,低的是泽,贵贱的位置也就确定了。运动静止有一定常态,大小也就区分开来。动物按照类别聚集,植物按照群属区分,各自不同的天性就显示出来了。在天上有日月星辰风雷等不同现象,在地上有山川草木鸟兽等不同形态,礼就是这样体现着天地之间的各种区别。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相互摩擦,天地互相激荡,雷霆来鼓动,风雨来滋润,四时来运转,日月来照耀,万物化育生长。乐也就是这样体现着天地间的和谐。化育不和时节,就不会生长;男女不加区别,混乱就会产生。这是天地间的常情。
说到礼乐的功能,上达于天,下至于地,随着阴阳之气流行,可以通于鬼神,一切最高最远最深之处无不到达。乐显示创始万物的天,礼依托着生成万物的地。显示着不停运动的是天,显示着凝聚静止的是地。一动一静,就生成了天地间的一切。所以圣人所说的礼乐,就是这样。从前舜制作五弦之琴来演奏《南风》,夔开始制乐来赏赐诸侯。由此看来,天子的制乐,是为了奖赏诸侯中有德行的人。诸侯如果德行隆盛,尊重教化,不失农时,五谷丰登,天子才会把乐赏赐给他。所以,凡是治下人民劳困的,赏给他的舞队就人员稀少;凡是治下人民安乐的,赏给他的舞队就人员众多。所以,观察诸侯的舞队,就能知道他的品德如何;这就好比听到某人的溢号,就可以知道他的生前行事一样。尧之乐叫《大章》,意思是尧的德行昭彰。黄帝之乐叫《咸池》,意思是黄帝之德普施天下。舜之乐叫《韶》,意思是舜能绍继尧之德行。禹之乐叫《夏》,意思是禹能发扬光大尧舜之德。殷周两代的音乐,是十分详尽的了。
按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该热不热该冷不冷人就会出现疾病,风雨不调就会发生饥荒。乐教对于人民来说就好比是寒暑交替,教化不适时就会损害世道人心。礼制对于人民来说就好比是风雨,礼制没有节制办事就不会奏效。由此看来,先王的制乐,就是用它来作为治理人民的一种方法,做得好,民众的行动就会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譬如养猪酿酒,本不是为了制造祸端,但是打官司的却日益增多,这就是饮酒过度引出的祸患。所以先王制定了酒礼,光是“一献”的礼,就要求宾主互相多次拜谢,这样一来,即使整天饮酒也不会醉倒。这就是先王用来防备饮酒惹祸的方法。所以喝酒吃饭,是为了皆大欢喜,增进友谊。乐是用来表现德行的,礼是用来制止越轨行为的。所以先王有了死丧之类大事,一定要用适当的礼表示悲哀;先王有了喜庆之类的大事,一定要用适当的礼表达欢乐。悲哀和欢乐的程度,都以礼来限制。乐是圣人所喜爱的,它可以改善民心,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才注重乐的教化。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落笔书院2023年第一期读书简报
【下一篇】落笔书院2023年第三期读书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