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之】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孔孟故里研学D12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4-01-11 00:56:30
标签: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孔孟故里研学D12

作者:念之

来源:“石庵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十九日癸亥

          耶稣2023年12月31日

 

 

黎明未至,披星戴月地来到泰山脚下,希望看到泰山的日出。因为班车出发时间比较迟,虽然没能赶上日出,但也体会了从黑夜走到黎明。

 

登山过程中,许多摩崖石刻,每一方石刻的背后,都是一个思想,一个故事,一个世界。特别是下山途中遇到的“既雨晴亦佳”,看到它心中有很多触动。雨天也好,晴天也好。简单的短句,优美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道理,君子素其位而行,多难做到。登山下山虽有身体上的疲惫,心中却被不断激励着。

 

 

 

泰山上的景色优美,站在山顶,在瞻鲁台,想体验孔子“登泰山而小鲁”的心境,可惜雾霾严重,甚至看不到泰安城。

 

这一天旅程,是轻松快乐的。泰山上尚有积雪,满足了我们打雪仗的小愿望。下午下山,到山脚时已是黑夜。

 

 

 

【学生总结】

 

子隽同学分享:泰山很陡峭,走得很累。真正体会到泰山的摩崖石刻很多,其中几幅对联让我印象很深,让我觉得要多感受大自然。山顶上的风景很美,我们还在上面打雪仗,是很珍贵的体验。

 

在中天门的时候,老师让我们选择坐车到山脚还是走路到山脚,最后大家都选择走路,我有点小疙瘩,内心在打仗,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我想走路可以锻炼我的吃苦精神,所以最后还是接受了。

 

 

 

瀚豪同学分享:今天是比较开心的一天,第一次爬五岳中的一座山。上山背大包是因为想锻炼自己。

 

到山顶注意力很容易被雪吸引,毕竟还是南方人,难得见到雪。

 

 

 

鸿逸同学分享:自己的思想在大学中不知不觉被改变,太享受,这趟旅途中我想我可以尝试着去磨练自己,虽然现在还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但说不定以后就理解了。我觉得今天强度还不够,不像张平老师的做事风格。

 

 

 

行义同学分享:今天起得很早,有些迷糊。摩崖石刻像参观一样,这也会让我想到自己去一些地方,如果没人引导,没有了解,就只是去玩一玩,能留下印象的很少。

 

 

 

在瞻鲁台,我自作多情,想象这是孔子待过的地方,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今天我挑战自己,从半山腰开始花二十分钟爬到南天门。站在南天门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很感谢泰山,因为这些山,几千年后的我们才能够感受圣迹,这样一座山,他宽厚,厚重,包容,让我很感动。

 

 

 

开淇同学分享:今天挺累的,但很有意义。在我们之前,孔老夫子到过泰山,很多皇帝到过泰山,几千年后的我们也到了泰山。相信今天我们和古人走过同样的路,看过同样的摩崖石刻,我觉得这很有意义。

 

 

 

【老师总结】

 

裴老师:今天爬泰山很开心,我们从天黑走到天黑。爬山的时候,身体觉得累但心不觉得累,不断在突破自己。

 

泰山和孔子很匹配,泰山是山之极,孔子是人之极。在我的印象中,山东这块地方是天选之地,绝无仅有。这里有泰山,有孔子,有皇帝,少昊…人文兴盛。马上要离开了,有点不舍。

 

 

 

张平老师:今天爬泰山,是登高望远,是锻炼身体,也是感受自然。古代士大夫都会去爬山,接触自然。因为天地万物长养于高山之中,能成其大。我们身在其中是否能让自己厚重起来,积土成山,厚德载物。

 

 

 

如果我们试图理解摩崖石刻的故事,会很有新意。今天说了一些。在山上看摩崖石刻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孟浩然的一首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多少人都是时代的匆匆过客,孟浩然认为自己年到中年却无所作为,他在思考怎样的人会为后人记住,怎样的功德能流传于后世。历史的长河会将无数人淹没其中,他的生命能因为留下文字就永恒吗?

 

 

怀远老师今天转发了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佳山胜水,茂林修竹,全恃我之情性识见取之。不然,一见而悦,数见而厌心生矣。或吟咏古人之篇章,或抒写性灵之所见,一字一句,便可千秋相契,无言亦成妙谛。

 

希望大家能欣赏山川之美,文化之美,来成就自己之大美。

 

 

 

附张平老师日知录一则

 

【2023.12.28登泰山——“果然似我”的震撼】孔孟故里研学第12天

 

凌晨五点起床,计划早一点登上山顶。坐车到中天门,黑暗中开始向上,逐渐天明。

 

一路的体验很多,比如是残雪之景甚美,免不了要流连其中。比如摩崖石刻,方方有精神有气象。

 

其中令人感动的是一方石刻,“登岱祷神,为两省生民禳灾,为八旬老母祈祷。不敢自求多福,惟名山鉴之。”赤子之心如是,令人动容。

 

 

另一方摩崖石刻则是令人震撼的四个字,在南天门左侧崖壁上,内容是“果然似我”,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

 

此四字,非常之妙。问孩子们作何解释?他们不解。我说——

 

 

“首先它应是出自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们看到的泰山,看着前面的云卷云舒,气象万千,有泰山它的巍峨高大,有它的妩媚多姿,这是青山的景象。而我们在大自然面前,其实一样可以非常高大巍峨,妩媚多姿。所以,这本是很辛弃疾自信与狂傲的一方面,化用为“果然似我”之后,刻在这里,我觉得不仅仅是狂傲与自信,更是一种被天地滋养、被山川洗礼之后的醒悟。

 

“字面意思,果然像我一样,谁像我一样?天地自然。天地自然是发育万物的,是生生不息的。我们生而为人,生而神明,本自与泰山一样,可以顶天立地,厚德载物。只是我们很多人并不相信天地赋予我们的这份德性与力量,不信我们的心神可以心游万仞,我们的精神气象与身形轨迹,也可以跟大自然一样变化,可以高峻挺拔,立于天地之间,就像泰山一样伟岸,不信所谓的大人者,可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但是,当我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天地,用自己的胸怀去登高望远的那一刻,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万千气象在脚下翻滚,就如同泰山看尽人事沉浮一样。不信,大家看着正前方,太阳正照耀着我们,也普照着大地。我们一路艰辛,兜兜转转,当我们回首一望,看到的不仅仅是脚下的丘涛滚滚,天地广大,也是阳光对我们的指引,指向那个本自光明的自我。我们看阳光多妩媚,太阳看我们也应如是。

 

“于是,种种体证,有人选择相信。比如先知先觉的先贤们。

 

“当我们有这份信心,我们人也是可以领受这份生生不息的天命,去发育万物,去与天地参,去各尽自己的性。

 

 

“可惜,我们大多人不愿去相信。这就是“果然似我”更深层的含义,尤其是“果然”二字,有如梦初醒的禅意,有幡然醒悟的痛快,他在天地山川的说法下,在光明普照的情境中,对自性光明无有怀疑。

 

“人呀,总是要历尽千辛万苦去追寻,去登高去望远,去认识自己寻找自己。当我们回眸一看,看到的“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正沐浴着光辉的那人,原来就是自己呀。

 

“所以,果然似我,何尝不是对那个本我的开显。我不知写下这方摩崖石刻的民国人物,是否也是如此浮想,但我却由衷满心欢喜,似乎我离我自己又更近一步。太妙了,这是山川给的启迪。”

 

 

我不知孩子们听懂了多少,但真希望这样的心境能够一同被滋养。

 

泰山上,孔子庙参拜,玉皇顶上远眺,瞻鲁台上诵《望岳》,看“孔子小天下处”,亦不禁想起孟浩然“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的感叹……思考甚多,不做赘述了。

 

下山,特意和孩子们讲“能成其大”摩崖石刻。语出李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希望我们都能够修学储能,厚其德,成其大器,以载万物。

 

 

下到山脚,夜幕降临,带孩子们看我第一次爬泰山很喜欢的摩崖石刻“既雨晴亦佳”,他们亦一眼喜欢上了。

 

游学马上结束了,明天踏上返程。我希望“我们已不在是原来的我们”,同时,我也期待“我们果然是原来的我们”。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