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发现与时偕行的文明光芒
作者:向敬之
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西元2023年07月28日
一
文化是推动民族发展的根魂,也是熔铸现代文明的力量。
文化传承,文明重塑,关键在于坚持走自己的路,自立自强。
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的岳麓书院,传承至今弦歌不辍,历经千年文脉遐昌。自李唐以降,曾有无数的书院涌现在中华大地上,唯有岳麓书院仍以唯一“活着”的古老书院,在今天绽放着现代文明的光芒。
即便曾经历过七毁七建的血色宿命,但犹如其周遭的枫林一样,始终保持着勃发的生机,向着春天生长,向着光明前行,产生了一连串珍珠般的思想精神,照亮了一代代灿若繁星的人才集群。
从历史的天空溯源而上,最初的岳麓书院,若非五代二僧办学开启筚路蓝缕、宋初知府朱洞兴学大公无私、周式谢绝皇帝厚聘矢志不渝、李允则制定四大规制着眼未来……岳麓书院能否在朝代兴替、战火频仍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必然有着另外一说。
南宋德祐二年(1276),元军围攻潭州(长沙),岳麓师生放弃院舍撤入城内,“聚居州学,犹不废业”(《宋史·尹谷传》),继而放下书本,拿起武器,投身救亡的潭州保卫战,与军民同仇敌忾,“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
尽管绝大多数以身殉国,用热血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湖湘学派不复传承,但湖湘文化依然集大成于岳麓书院,薪火永续。
这是文化传承的情怀,也是精神赓续的力量。
而在德祐文化劫难的百年前,张栻将周敦颐至胡宏一脉开启延续的湖湘学派发扬光大,在《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中强调岳麓书院的办学,旨在“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
他打破门户之见,邀约千里之外的闽学宗师朱熹,相聚岳麓。乾道三年(1167)九至十一月,就在岳麓书院一方胜境之中,二人论道中庸之义,三个昼夜不歇,闻者咸来,“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纪录片《岳麓书院》朱张会讲剧照。(资料图片)
如此盛况,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亦可谓中外文化史上的奇景大观,从而坚实了岳麓书院作为中华文化名区与人文高地的地位。
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朱熹两度来到长沙,开浙东学派先声的理学大儒吕祖谦也寓居潭州所属醴陵城北主持东莱书院。
“东南三贤”同在潭州讲学,岳麓书院成为湖南文化中心,湖湘学派也达到极盛,冠首全国。
江南各省,包括偏僻的四川都有众多士生远道来长沙从学,以至人们“以不得卒业湖湘为恨”(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三《答刘公度》),即将自己不能在岳麓山下追随张栻学习视作非常遗憾的事。
此时的岳麓书院,与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吕祖谦的丽泽书院、陆九渊的象山书院,分别推动着湖湘学、程朱理学、中原文献之学、陆氏心学的繁荣发展,堪称全国四大学术中心。
岳麓书院冠于天下四大书院之首。
二
岳麓书院作为湖湘学派的大本营,更是以“湖南一派”,于宋代学术“当时为最盛”。
“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宋王禹偁《小畜集》)岳麓兴学,朱张传承,使湖南一改过去文化落后的局面,由荆蛮之地成为了可与礼乐胜地洙泗邹鲁媲美。
道南正脉,洙泗潇湘。岳麓书院坚持着一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并不断归纳、凝练和完善属于自己的学规,形成一种寄寓家国情怀、恪守忠孝廉节的文教制度思想,内涵“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的忧乐思想,影响后来,激励后学。
岳麓书院讲堂。向松阳摄
今日站在千年学府讲堂前,犹能听见朱张开坛会讲、互相辩说的论道;犹能看见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拨又一拨的岳麓学子,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创造了许多个中国史上的殊荣。
以曾国藩、魏源、郭嵩焘、左宗棠、胡林翼为代表的湖南第一代人才集群在晚清大变局中井喷而出,书生报国,在社会实践中以一种坚忍进取、积极奋发、建功立业的精神凸显儒家英雄主义,继而影响以谭嗣同、黄兴、蔡锷为首的第二代人才集群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作为“湖南大学蓝图设计第一人”杨昌济,在成家立业后,选择来岳麓书院读书,参加谭嗣同、唐才常的维新改良。这影响了他坚定地钻研经世之学,出国求索考察十年归来,深潜教职立德树人,引导积贫积弱时代的中国青年“立志”“修身”和“知行合一”,持灯播火,以“欲栽大木柱长天”为己任,培养出毛泽东、蔡和森这类时代大才。
青年毛泽东几次在此思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实事求是”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直接影响了他一生主张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中国具体实际加以创造性改造,并推动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确定为全党的思想路线。故而,岳麓书院成为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岳麓书院考察调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时,在中国书院博物馆重点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紧密联系。总书记牵挂岳麓书院,对中国书院制度与文化的牵挂,是新时代传承文化与创新文化,开展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工作的思想指引。
两年多过去,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从治国理政的历史高度,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理解古代中国,理解现代中国,理解未来中国。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不论从历史实践还是现代实践来看,岳麓书院作为跨越千年、赓续文脉的中华优秀文化重镇、全国重要教育基地,始终保持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
有创新,有进取,才有出路,才能更好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更应在时代变迁、历史变革与天下变局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独特的文明基因滋养弘扬、传承久远、照鉴未来。
传承的不能只是火种,而应该是怒放的火焰。
经历十多年的筹办努力,1926年,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和法政专门学校在岳麓书院的基础上,合并定名为湖南大学,由人文类的传统书院转变为综合性的现代大学。
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今天的湖南大学,正全面建设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育新时代经世致用的领军人才,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明基因,在具体实践中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展现出一种强劲的现代文明力量和光彩。
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的现代大学,全面推进各个学科的发展。如以传承岳麓书院千年文脉为历史使命的湖大商学,肇建于1911年官办创立的湖南商业教员讲习所,几经易址更名、合并重组,经历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等历史时期,走过了百十余年的发展变迁,把千年书院的经世之学、致用之学,直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建设。
知行合一,正道致远。湖大商学是传承千年书院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学科,也是湖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分支,和工学、法学、理学、哲学、艺术学等其他学科,丰富着用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明的时代内涵,充分展现后发优势。
不同的现代学科有着不同的变迁和发展,即便也曾遭遇过抗战烽火和历史调整,但都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形成独特的文化新形态重新发展繁荣,不断丰富和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与文明建设。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任何现代文明建设,都没有固定标尺和标准答案,但它牢牢扎根于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方能实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宏大愿景。
三
回望千年,在野性的拓荒时代中,先贤身处治乱离合之际,胸怀救时兴国之梦,择胜地,起精舍,在初期书院里锻造个性凸显的文化品格,积极反叛束缚人性的官本位文化,熔铸出了一种经国济世的古代文明,在艰难挣扎中续谱自由文化的流传嬗变,融会成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与话语体系,创造了文化的多维时空。
文化大道,文明根魂,在于传道济民,在于论道经邦,在于融合大道而正道致远。即便困惑于学者、风骨、学术和个性的无形纷纭争端,流于特殊时期思想锋芒消失的时代,维系在学术上的零星自由湮灭于迷惘之中,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得以后学梦醒,创新自强。
专研学问,弘扬理学,饱含着家国情怀和经世传统。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想过以科举考试去报效日见衰败的国家,匡正时弊,但当时离合治乱,已不是他这样胸怀家国天下的一介士子所能改变的。他枯守瑶峒四十年不出,“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炼成湖湘文化集大成者,学说思想传之后世,深刻影响清末民初一代代为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兴名臣、民主斗士和红色英雄。
经国济民的抱负情怀、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忠孝廉节的道德观念……这些闪耀着传统对接未来的文明光芒,直接影响了他们逆袭而起,从江湖走进庙堂,从中国踏入世界。
从历史的发展纬度来看,在千年书院,不断积淀而形成的系统性、有组织地创造和推动文化传承的力量,在新时期只争朝夕,推进学术通俗化、文化大众化、传统现代化,必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久久为功,再塑辉煌。
“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800多年前,朱张会讲时留下的集句,迄今还闪耀在赫曦台的屏风上,激励后来。这是我们的先人打破学派壁垒、探索文化融合、推动文明繁荣的真实写照与生动案例。
历史的烟云也许已遥远如昨天,而高深的宇宙真理还在未来世界期待闻寻。
千百年来,一代代在岳麓书院修学储能、忧怀家国的学问名宿与青春赤子,在传道济民、成就人才的实践中,凝练学规,探究学问,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熔铸岳麓书院成为今天最为耀眼的书院制度与文化自信的活化石。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传之后来的文化精髓、文明底色,灿若繁星,在不同时期照亮了千年书院担负使命的历史天空,显耀成千年文脉经世致用的人文胜景。它见证着岳麓书院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思想研究的成功,也照鉴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敢为人先、才堪大用、肩担重任的社会责任与天下格局。
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始终以与时偕行的发展动态,产生着文化自信的文明魅力。
千年过往,百年赓续。
从道南正脉的岳麓书院到于斯为盛的湖南大学,从传统教育的千年书院到开放办学的千年学府,已然是中华文化传承与文明绵延中一处亮丽的人文风景。
这一传承与转化,以“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为新的风采,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为驱动,以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为血脉,高度融合其自身形成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而博大精深。它在时代发展中担负新的历史使命,在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自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力量。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入历史实践和时代实践,让弦歌盈耳的千年书院及其发展而来的千年学府,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文明光芒。让它们再汇流成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一曲激越长歌,成为培根铸魂的精神源泉和文明力量——始终如朱张会讲时呼唤的、中华民族发展的“赫曦”一般,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希望,照亮了未来。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何楷儒】渌江书院的渊源及影响
【下一篇】【颜蒹葭】丽泽千年的城南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