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颖 著《张九成哲学研究》出版暨序言
书名:《张九成哲学研究》
作者:李春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年
【内容简介】
李春颖的这部《张九成哲学研究》是在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用功夫反复修改打磨而成。该书对张九成著作《横浦文集》《孟子传》《中庸说》《横浦心传录》《横浦日新》等搜罗无遗,将其思想细分为气论、性论、心论、格致论、德福论、经典解释之特点及儒佛关系等,引述充分,阐发深入,使张九成各方面的观点及其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呈现。
本书以道学范围从南宋初期到朱熹掌握道学话语权的转变趋势为思想背景,从气论、天人关系、心性论、工夫论、经学、儒佛关系等方面,系统研究张九成哲学思想的逻辑构架和特点:同时注重思想史脉络的梳理,分析张九成对洛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与其他理学家之间的论辩和冲突,尤其是与朱子学之间的差异、儒佛之辩等,以期呈现其思想原貌,并丰富对南宋初期理学传承与发展状况的认识,展现这一时期思想史的连续性。
【作者简介】
李春颖,1985年生,河北承德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国际儒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朱子学会理事、孔子学会理事等。首批北京市社科青年学术带头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先秦儒学。整理有《张九成文集校注》《张九成集》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目录】
序(张学智教授)
绪言
第一章 生平与著作
一、家世业儒
二、仕途坎坷
三、著作考证
第二章 气论
一、一气流行
二、恶气与和气
三、习气与气习
四、血气与浩然之气
小结
第三章 天人相感
一、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二、念动于中,事形于外
三、气与天命
小结
第四章 性论
一、性善与人人可以为尧舜
二、性善之善不与恶相对
三、恶的来源
小结
第五章 心论
一、天人一心
二、人者天地之心
三、心与性
四、心与理
五、传心
小结
第六章 已发未发
一、未发为性
二、已发与时中
三、已发未发之间
小结
第七章 慎独
一、慎独的基础
二、慎独的工夫
三、为学之方
四、内向体认本心
小结
第八章 格致之学
一、格物与致知
二、格物与穷理
三、格非心
小结
第九章 德福
一、天命必然
二、德福相符
三、天命在我
小结
第十章 《孟子传》注释特点
一、君臣之道
二、汤武革命
三、王霸之辨
四、性善论
五、发孟子遗意
小结
第十一章 横浦与佛教
一、往来僧侣
二、儒佛之辩
三、心与觉
四、以觉言仁
五、横浦本心与觉
六、以心识心
七、性与善恶
小结
附录 《横浦学案》门人补充
参考文献
后记
【序— 】
中国哲学发展历史中,重视主体自身的各种学说一直是学术大端。加之思想方法上对心灵体验的偏好,对道德直觉的强调,对类比、想象、譬喻等思维方法的重视,都使心学处于强劲的势头中。两汉之际佛教传入,又为心学思想注入了域外元素。因此中国心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突出的诠释精神和人本主义特色。孟子是先秦诸子中心学思想最为鲜明的哲学家,此后的心学家,多通过注释《孟子》阐发其思想。两宋之际的张九成,继承了二程学说中道南一脉,又喜与禅僧交往,他的儒家经典解释,援佛入儒,受到当时许多喜好佛家的士大夫的欢迎,但受到了理学正统派特别是朱熹的抨击,斥之为洪水猛兽,还在《杂学辨》中对其《中庸说》进行详细批驳。因此之故,张九成之学在后世理学中地位不甚显赫。其解经之作特别是其中的《孟子传》,虽当时传诵甚广,后世却逐渐少人问津。《宋元学案》有《横浦学案》,称张九成为“二程再传,陆学之先”;虽然援用朱熹的评论,认为其学受禅学浸淫,较为驳杂,但对张九成心学羽翼圣门的作用则给予肯定,尤其对其立朝行事之凛然风节,甚为赞赏。目前学界关于二程洛学、道南学派、陆九渊心学研究成果极多,但对张九成究心者却寥寥。
李春颖的这部《张九成哲学研究》是在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用功夫反复修改打磨而成。本书对张九成著作《横浦文集》《孟子传》《中庸说》《横浦心传录》《横浦日新》等搜罗无遗,将其思想细分为气论、性论、心论、格致论、德福论、经典解释之特点及儒佛关系等,引述充分,阐发深入,使张九成各方面的观点及其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呈现。相比前人的研究成果,本书有以下几个新颖之处:
其一,对张九成心学思想的独特提揭。二程特别是程颢有突出的心学精神,经过道南一脉、谢良佐等人的阐扬,其中的心学因素更加显明。至张九成,提倡天人一心,心学思想得到极大张扬。本书在与朱熹理学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张九成天人一心的内涵有两个重点:本心同于天理,本心是参天地造化的基础;张九成以心为本体,心与理同,从而使得天理不但具有万物根据的意义,更能作为现实生活的指导,活泼泼地呈现于人的具体行为中。心本体既存有又活动,其重要性超过了性。由此把张九成心学与理学结合,挖掘心的各种内涵并使之统为一体这一特点鲜明地提了出来。
其二,对张九成经典注释特点的说明。张九成的思想,最明显地存在于其《孟子传》中。本书不仅从中总结出张九成思想的重要内容如君臣之道、汤武革命、王霸之辨、性善论等,而且对张九成《孟子》诠释的特点,特别提出三个方面:理学思想的加入,重视以意逆志,及对时代背景的追溯。认为张九成将理学的重要问题如理气关系、心性情三者关系、已发未发、主敬涵养等加入注释中,由此拓展了孟子思想的形上维度。“以意逆志”旨在强调领会《孟子》字面背后的深意,可以回应疑孟、非孟者对孟子的浅层次理解。“以时考之”强调还原孟子发论的时代背景,减少因时代隔膜造成的误解,加深理解孟子对当时政弊的抉发。这都是对张九成的经典诠释的深入思考。
第三,对张九成与佛教的关系及学派归属提出新的看法。凡关于张九成的研究,必涉及他与佛教的交游及思想关涉。但浮光掠影、掩袭口吻者多,实地考察、真知灼见者少。本书设“往来僧侣”一节,引据多种灯录、禅僧语录、地方志等,详细考察张九成与僧人特别是大慧宗杲的交游,从中理出他的思想所受佛教影响之处。更针对朱子对张九成阳儒阴释的判释,从心与觉,以觉言仁、性之善恶等方面,论证张九成心学思想的儒学归属,认为张九成所谓心,不是思维、知觉器官,而是落实天道,与天为一的精神本体;他所谓心之知觉,是对本心所含天理的体认。这一点与理学正统派并无二致,不过强调体证天理时心的不着相、常醒觉等方面,而且这些说明是在与二程、程氏门人、湖湘学者的对比中作出的,故结论深入、可信。
还有一点须得说明的是,李春颖曾点校出版《张九成集》,对张九成及其门人的文献资料用过功夫。在此基础上,她对《宋元学案·横浦学案》中的“横浦门人”作了补充。如根据《横浦心传录》《横浦文集》之序跋、诗文,补人刁骏及其兄文叔、陶与谐、陈刚中;据《宋元学案·玉山学案》,补人吕祖谦、章颖。这些补入的弟子其传文资料虽皆采自原书,但作此移录之眼光,却从熟读精思张九成及弟子之文献而来,从中可见她好学深思之一斑。有此数端,故我乐为之序并向读者推荐。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虞万里 主编 王天然 编著《蜀石经集存》(五种)出版
【下一篇】【李林杰】甲辰文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