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书院——韩国书院(2)
作者:梁钊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正月廿九日壬申
耶稣2024年3月9日
(陶山书院院名匾额)
陶山书院位于庆尚北道安东市陶山面土溪里,被誉为“岭南首院”,是朝鲜时代性理学的精神象征。陶山书院在选址营造、学问传播等方面堪称韩国书院的典范,在历史上,其学术、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最大。陶山书院所藏理学典籍和木刻板亦为韩国书院之最,2015年,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入选世界记忆遗产,陶山书院所藏木刻板名列其中。2019年7月6日,陶山书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陶山书院)
1561年,李滉(1501-1570)为研磨学问和培育儒生而建立陶山书堂。李滉,字景浩,号退溪、退陶、陶叟,谥号文纯。朝鲜时期文臣、著名学者,曾任丹阳郡守、丰基郡守、成均馆大司成、大提学、知经筵等官职,因其理学造诣深厚,门徒众多,形成了“退溪学派”。1609年,李滉从祀朝鲜文庙,至今其主祀或从祀的书院多达40余处。
(李滉画像)
(陶山书堂)
李滉去世后,在1574年,弟子权好文、琴兰秀与儒林为纪念其学问品德而在陶山书堂和陇云精舍的基础上开始营建书院,并供奉李滉位牌。第二年,宣祖命著名书法家韩濩(1543-1605)书写院名并赐匾额。1615年,经过士林商论,月川赵穆(1524-1606)从享陶山书院。之后,陶山书院成为了朝鲜后期岭南地区的精神支柱,主导着学术和舆论。1792年3月25日,为追慕李滉之学德和业绩,朝鲜举行了“陶山别科”,1796年,立“试士坛”来纪念此次别科。
(试士坛碑铭)
《试士坛碑铭并序》由樊岩蔡济恭(1720-1799)撰文,记录了“陶山别科”的缘由、过程和感怀。全文如下。
“圣上十六年壬子,遣阁臣李晩秀赐祭于陶山李文纯公书院。先是西洋邪学流出我东,自京师浸淫及于畿湖间,独岭以南七十州无一人污染,上叹曰:‘此先正遗化也。’于是,命近臣以祭,所以寓旷感也。祭文,上所亲制,又下御题赋一经义一。命祭罢,坐典教堂,招诸生入进道门内,俾各以其长应制,捧券以来。阁臣用三月二十二日到礼安县,明日诣院下,周览体势,以门内地狭,多士不能容,择江之南沙平草软一区,使设排以待。又明日早朝奉香祝来,诸生会者近万,整巾服鞠躳以迎。于是,诸执事官及执事儒生序于东,参祭朝士序于西,余皆以次向神门立,至进道门外,时至阁臣随谒者导,赐祭如礼。二十五日,开场于江之南,诸生拱手徐步,秩然无喧闹声。遂揭题于两株松,跪而瞻起而拜,罔或失仪。及收券,为三千七百余张,试讫驮券来。既复命,上亲考校高下,特赐嵬等者二人第,其余给分施赏有差。又因阁臣奏,下纶綍褒嘉入场生有揖让风,令本道观察使速入格诸人,张乐以馈之。又命传教及祭文刊揭典教堂,又刊板印进而优等四券与诸般座目榜目,附诸板作为一册,板藏陶山院中,一路章甫合辞议曰:‘此千古稀有之盛举旷典也。若不有标识,岂所以侈圣恩而诏后人乎?’乃就璇题悬揭处筑以坛,坛凡三层。上坛环以石铺以莎,以图树碑建阁;中坛揭题两松入其中,一东一西,正与典教堂隔江相对。遂名之曰‘试士坛’。既伐石,走人京师,要济恭记其事。济恭作而复曰:‘夫李先生,我东夫子也。’先生所传惟夫子之道,而夫子教人有四科焉,盖人非圣人,才各有偏,虽以时雨之化,不可皆得以全其偏而集其成也。是以设其科以四,使天下之人无不可以入其中者,其教也至矣。今夫岭南人士之不染邪学,诚贤矣。若以是自足而止,又或以功令文字之得隽于圣世,意以为能事毕矣。则未知功令于圣人之教,何科之可属。必也勿以世俗功利为心,立志于远者大者,死而后已,方可以上不负圣朝作成,下不负先正遗化,不亦美哉?爱重之笃也,不辞而相勉如此。铭曰:‘陶水洋洋,其上也坛。坛有阶级,水有渊源。登坛临水,触类而伸。先正之化,圣主之恩。’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原任奎章阁提学蔡济恭撰幷书,丙辰始立,辛酉遭变,甲申改建。”
(1920年代的陶山书院)
现在的陶山书院主要由陶山书堂、陇云精舍、亦乐书斋、下库直舍、幽贞门、洌井、蒙泉、净友塘、节友社、天渊台、天光云影台、谷口岩、濯缨潭、盘陀石、芙蓉峯等构成。其中,洌井和蒙泉分别取自《周易》的水风井卦和山水蒙卦,净友塘取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亦乐书斋)
天渊台取自《诗经·大雅》:“鸢飞戾天,鱼跃于渊。”1563年,李滉为养浩然之气立天光云影台,名称取自朱熹的《观书有感》,李滉有诗云:“活水天云鉴影光,观书深喻在方塘。我今得意清潭上,恰似当年感叹长。”
(天渊台和天光云影台)
陶山书院藏书丰富,自赐额后,分别于1588年、1590年、1793年、1798年接受“内赐本”,主要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性理大全》等性理学书籍和《论语》《春秋》《诗传》等四书三经。地方官府和其他书院刊刻书籍后亦会赠予。此外,陶山书院根据实际所需,会购置和刊刻书籍,《退溪集》《松斋集》《朱子书节要》等均为自刻书籍。
(具有藏书功能的光明室)
李滉于1559年制定《伊山院规》,规定了儒生的学习课程、学习方法、惩戒措施、选拔制度等。此院规不仅是陶山书院的学习准则,也成为了岭南地区书院院规的典范,众多书院的院规皆依此制定。《伊山院规》内容如下。
一、诸生读书,以四书五经为本原,小学家礼为门户,遵国家作养之方,守圣贤亲切之训,知万善本具于我,信古道可践于今,皆务为躬行心得明体适用之学。其诸史子集,文章科举之业,亦不可不为之旁务博通。然当知内外本末轻重缓急之序,常自激昂,莫令坠堕,自余邪诞妖异淫僻之书,并不得入院近眼,以乱道惑志。
二、诸生立志坚苦,趋向正直,业以远大自期,行以道义为归者为善学,其处心卑下,取舍眩惑,知识未脱于俗陋,意望专在于利欲者为非学。如有性行乖常,非笑礼法,侮慢圣贤,诡经反道,丑言辱亲,败群不率者,院中共议摈之。
三、诸生常宜静处各斋,专精读书,非因讲究疑难,不宜浪过他斋,虚谈度日,以致彼我荒思废业。
四、无故无告,切无频数出入。凡衣冠作止言行之间,各务切偲相观而善。
五、泮宫明伦堂,书揭伊川先生四勿箴、晦庵先生白鹿洞规十训、陈茂卿夙兴夜寐箴,此意甚好。院中亦宜以此揭诸壁上,以相规警。
六、书不得出门,色不得入门,酒不得酿,刑不得用。书出易失,色入易污,酿非学舍宜,刑非儒冠事。刑谓诸生或有司以私怒捶打外人之类,此最不可开端。若院属人有罪,则不可全赦,小则有司,大则与上有司同议论罚。
七、院有司,以近居廉干品官二人差定,又择儒士之识事理有行义众所推服者一人为上有司,皆二年相递。
八、诸生与有司,务以礼貌相接,敬信相待。
九、院属人完恤。有司与诸生,常须爱护下人,院事斋事外,毋得人人私使唤,毋得私怒罚。
十、立院养士,所以奉国家右文兴学,作新人才之意,人谁不尽心?继今莅县者,必于院事,有增其制,无损其约,其于斯文,岂不幸甚?
十一、童蒙非因受业与招致,不得入入德门内。
十二、寓生不拘冠未冠,无定额,成才乃升院。”
(院规匾额)
陶山书院的祭祀活动于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中丁日在尚德祠举行,已经持续500余年。陶山书院的东斋——博约斋之名取自《论语·子罕篇》所言“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约斋是享祀时祝馆、执礼、祭有司等居住和出入之地,也是焚香谒庙斋戒之所。
(博约斋)
(尚德祠)
*如果您发现存在史实错误、图片错用和表述欠妥之处,请不吝指正。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梁钊】绍修书院——韩国书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