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与白鹿洞书院”学术研讨会暨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来源:“白鹿洞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四月廿一日壬辰
耶稣2024年5月28日
2024年5月24日至5月26日,由南昌大学与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庐山白鹿洞书院与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朱子与白鹿洞书院”学术研讨会暨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江西省庐山市白鹿洞书院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与南昌大学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践行“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朱子与白鹿洞书院”展开深入探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月24日晚,“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成立大会”由白鹿洞书院原副主任郭宏达主持召开。按照会议议程,大会通过了研究会章程,经大会选举,南昌大学教授、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柱才当选会长,九江学院教授吴国富当选常务副会长,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邓庆平当选副会长,白鹿洞书院原副主任郭宏达当选秘书长,南昌大学教授张新国、九江学院副教授滑红彬当选副秘书长。研究会聘请清华大学教授陈来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先生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国荣先生为研究会顾问。
5月25日上午,“‘朱子与白鹿洞书院’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举行。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教授分别致辞,强调“第二个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遵循,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朱子学与白鹿洞书院研究指明方向。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耀彬教授,庐山管理局张国宏副局长分别致辞,强调庐山白鹿洞书院在传承书院文化、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方面理应联合各方力量发挥更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开幕式由杨柱才教授主持。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进行三场大会发言。第一场由江西师范大学邓庆平教授主持,共九位学者先后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在深入解读“两个结合”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朱子学在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意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提议以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为媒介,一方面大力发展书院文化,加强白鹿洞书院祭祀、藏书与教育功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联系,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会讲等活动,协力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复旦大学何俊教授在详述象山文本最早编辑刻印直到当代两个点校本的演变经过基础上,对于文集编排内在逻辑做了很有说服力的揭示,借助象山后学陆持之、袁燮、陈埙、吴澄与李绂等人的记录与点评,尤其是对象山全集第一篇《与邵叔谊》的重要意义做出细致解读,再现了一言一行“无不悲天悯人、汲汲皇皇之意”的象山生命境界。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立足于我国新时代倡导新文科建设、各高校纷纷积极响应的大背景,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角度对于清代岳麓书院《读书六法》进行深入解读,并进一步指出,在全球视野中把握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新文科建设中书院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有可为。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指出,朱子是理学家掀起的书院运动的中坚与旗帜,他以其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书院建设与教育实践当中,对传统书院发展影响深远。接着,邓教授详细解读了朱子的理学书院观及其书院讲学的理学精神,并将《白鹿洞书院揭示》视为书院精神的象征,最终呈现出一个丰富且深刻的朱子书院世界。
上海交通大学杜保瑞教授针对哲学史上有关朱子哲学的理论批评,予以相应的反驳,并在消解这些儒学内部矛盾、还原儒学理论内在一致性之上,为儒学理论再出发提出解消学派内部冲突、坚实强化儒学理论、适性定位三教关系、融会贯通团结各家的新方向。
南昌大学杨柱才教授通过对朱子、南轩两个不同版本的《太极图说解》深入比较研究,认为朱子有太极本体与太极体用两种观念,赋予太极以现今本体论之本体含义。南轩的太极说强调太极之体与太极之性,强调以性解太极,具有湖湘学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田智忠教授梳理了韩国学者对于朱子“戒惧与慎独之辨”的不同诠释理路,提出虽然有些韩国学者能够在具体细节上做到细致精微,但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在全局上把握朱子的思想以及朱子讨论此问题的复杂历程,甚至与理学、朱子学渐行渐远。
上海交通大学朱人求教授以“道体”这一概念为主旨,从朱子道体论的视域来审视庄子之“道”,从以理观之与以道观之、源头工夫与体道工夫等角度对于朱子为何称赞庄子为“见得道体”进行深入讨论。
陕西师范大学李敬峰教授认为,清代中期李元春,在卫朱子之道、辨心学之偏、斥汉学之僻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提振朱子学地位,促使关中地区成为中晚期朱子学研究重镇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大会发言第二场由白鹿洞书院原副主任郭宏达主持,七位学者先后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指出退溪对朱子义利说的疏通与卫护,缘于他与门人黄仲举就前代学者朴英《白鹿洞规解》所做的讨论。向来论者都没有发现,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其文本实际上是朴英从叶采《近思录集解》当中抄录的一段文字。
浙江财经大学和溪教授指出,朱子所处的南宋时代礼制废弛已久,加之民间佛道盛行,儒家祭祀礼仪难以推行,朱子折中损益诸家观点,打破家庙的身份限制,将祭祖场所定名为“祠堂”,并以《司马氏书仪》为蓝本,综合已有的祭祀场所形制,于《家礼》之中首创祠堂制度。
北京师范大学许家星教授认为,重修白鹿洞书院是朱子道学思想的具体实践与展开,建立了道学思想的根据地,吹响了道学思想在南宋复兴的号角,对整个道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当此文明对话、复兴中华文明之时,白鹿洞书院作为曾经代表儒学新生的道学之千年故地,理应发挥其应有的时代新命。
江西师范大学邓庆平教授指出,蔡念成是朱子于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期从学的弟子,与朱子有明确问学记录,并在朱子去世之后多次向黄榦问学,在与同门尤其是江西朱子门人交往密切的同时,长期从事讲学活动,堪为江西朱子门人群体当中的代表性人物。
南昌大学田炳郁教授根据朝鲜时期有关《大学》“止于至善”朱子注解的文本讨论,发现存在“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与“至于止善之地而不迁”两个版本,而“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实为传写之误,而非朱注之误。
南昌大学高正乐博士指出朱熹的心灵模型是性情二分框架(包括结构层面之二分与状态层面之二分),而非三分框架。
厦门大学博士生张茹梦从道德情感的角度对朱子“四端之发不中节”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学界已有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会发言第三场由北京师范大学许家星教授主持,五位学者先后发言。
清华大学高海波教授认为,相比于牟宗三,唐君毅的朱子学研究更为客观,且更有启发性,能够深化、促进我们对于朱子学的理解。
上饶师范学院徐公喜教授讨论的内容是“宋元之际朱子学发展脉络”。他认为,朱子学的发展状况的研究应当从阶段性和空间性两个方面入手。总体来看,宋元之际北方朱子学传播无论规模、人数还是深度都不如南方。
江西财经大学彭树欣教授讨论了作为修身工夫的朱子读书法。他认为,朱子所言读书实际上也是一种修身工夫;修身第一步在格物,读书能使人明理;如果在读书的同时能够有身心体验,那么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工夫,因为人往往能够通过读书变化气质。
九江学院吴国富教授分享了白鹿洞书院历史文献的整理概况。历史上关于白鹿洞书院有六种志书,其丰富程度冠绝全国。但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数据库资料的丰富也要求当代白鹿洞书院研究与时俱进,做好志书工作。
兰州交通大学杜华伟副教授的论文内容是“古代书院品德培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杜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书院教育“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走出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困境的一味良药。
大会发言后,吴国富教授主持会议闭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世陵先生作为学者代表发言,他认为白鹿洞书院文化建设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可以从《白鹿洞书院揭示》、象山讲学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郭宏达代表白鹿洞书院对本次会议的基本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同时就研究会的今后工作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最后,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当选会长、南昌大学杨柱才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性发言,认为本次会议具有“高规格高水准”“全体共在”“以会促会”等特点。
本次会议在各位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为进一步把白鹿洞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重要平台奠定了重要基础。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朱子与白鹿洞书院”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充分揭示出白鹿洞书院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潜能和重大现实意义,并对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的今后工作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孔令玉会长赴四川调研并召开诗礼家风传承发展(四川)座谈会
【下一篇】“重走朱子路•鹅湖之会”的回望2